再读《简爱》
女性成长读物《简爱》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好书推荐#
印象里,初读《简爱》是在刚上初中那会儿。在那个年纪,世界名著总有一些无法拒绝的理由。说来惭愧,那时候玩性大,很少有书能够坚持读完,《简爱》自然成为了劣根性之下的牺牲品,断断续续读了一半就扔在了一边。可惜,那时我尚处于青春懵懂期,即便认得书上的每个字,依旧不能明白其中的一二。只记得,书中女主的名字叫简爱,和书名一样。 第二次读《简爱》,是在高中宿舍,某个八卦的夜晚之后。熄了灯,大家躺在床上。不知是谁,率先起了头,聊起了读过的文学名著里幼稚、可笑的八点档情节。一个女孩子,捏起鼻子,尖起嗓子,背诵了一段《简爱》的经典,嗤笑内容俨然一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戏码。这次的围炉夜话结束后,我特地去恶补了这本书,却总觉得有些言语太过细腻缠绵,有几分琼瑶奶奶的风范,就再也不去碰触。 之后的几年,书柜几经变迁,新书不断增多,旧书慢慢“淘汰”,《简爱》也随着四处散落,找不到了(或许被遗弃了)。其中许多书,我读了一次,便不想再拿起来,被“淘汰”是常事。《简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例外。 或许,是受部分通俗文学的荼毒,我那时候对《简爱》误解很深。兹以为,《简爱》无非是平凡女与贵族男之间的狗血爱情故事,说是女性的意淫也不为过。 五年之后,借着实习的机会再读《简爱》,倒是有了一些新想法。 这几天,我总在想,简爱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她仿佛似曾相识。像灰姑娘,像林黛玉,仔细想想,却又都不同。大概,只有“奇”字能概括她的一生。 她寄人篱下但并非孤独,境遇凄凉却不自弃;她爱上有缺点的人时,不掩饰挣扎,逃离关系时依旧审视自我;她幡然醒悟作出最终抉择,依然毫不犹豫。环绕她的一切,贫穷与富有、美貌与丑陋、冷漠的亲戚、病重的朋友、献身于神的亲人、深陷污点的爱人,都不曾诱惑或者牵绊住她,她会坚定不移的选择离别,也会抛下一切走向重逢。比起,软弱无助,苦苦等待的灰姑娘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简爱的身上多了一份纯粹笃定的自尊、自我、独立与自爱。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在十九世纪大男子主义当道的时代,还是现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都是屈指可数、难能可贵的。 十年之后,我大约能明白了,为何许多人曾笑言称这是一本写给女孩的书。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必须经历的选择和坚强,也记录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心灵的蜕变。每个女孩,或多或少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年少时的困扰与酸涩:性格孤僻怪戾、不喜交流,而被当作异类排斥;不屑与其为伍,却又为得不到认可而耿耿于怀;不够美丽得不到宠爱,暗自菲薄,却又满怀期待憧憬改变。时过境迁,这些可以被称之为少女情绪的小秘密,或被有意无意的遗忘,或被隐藏心底,再不曾有人去回忆。它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它是懵懂苦涩的伤口,关上它是慢慢愈合的希望。那些年少的苦涩与伤口,是成长的必然经历,但终会被时间抚慰抹平。 是灰姑娘?是林黛玉?其实也是另一个我。 其实,故事情节没有多曲折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平淡无奇。但它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人随着简爱多舛的命运,而紧紧牵动神经。你以为简爱会在环境恶劣的孤儿院生活一辈子,但孤儿院的整顿,给了她第二次重生的机会;你幻想她会和罗彻斯特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上天又给了她重重一击;当你觉得她将黯然神伤、聊此余生,命运之神又再次眷顾,她找到了亲人,继承了一笔遗产。几度转折,她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到大喜,也完成了从青涩少女到成熟独立女性的心智蜕变。 但是,对不起,这一次老实说,我依然不喜欢故事的结局,就如同我至始至终都不接受简爱和罗彻斯特的泡沫爱情。简爱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里的精神平等,但最终促使这段爱情圆满的,却是罗彻斯特的失明和那一大笔意外之财,穷极一生她也未曾摆脱物质上的爱情平等。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圆满而圆满,为了平等而平等,为了Happy Ending而强行生拉硬凑了一个大结局,狗尾续貂,惹人唏嘘。 可转念一想,如此评价,却显得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毕竟《简爱》不过是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一个个例,是蛊惑了大家成年后恋爱观毒药的一种。甚至连琼瑶奶奶都要将其称为前辈之作。 要知道,当年那一句“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承载了多少90后的儿时回忆以及爱情最初的模样。 可是等到长大后才发现: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从一段排比的长篇表白开始;不是所有对上眼,都是一见钟情;更不是所有的结局,都只有欢乐没有悲伤。 “你以为我是机器吗,只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以为我能够看着唇边一小块面包屑被人抢走,看着杯子里最后一滴活命的水泼洒出去吗?就因为我没钱没地位,长相平凡、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感觉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活跃,感情跟你一样充沛!假使上帝赐予我些许美貌和财富,我就会让你尝尝跟我分别时那份难分难舍的痛苦,就像我现在必须离开你一样。” 你说的真是好极了,但那又怎样?我就是不爱你。 这,才是血淋淋的现实。 这也刚好可以解释,为何比起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我反而更欣赏她与贝西、海伦彼此陪伴的友情,与谭波老师惺惺相惜的师生情,以及与圣约翰、黛安娜、玛丽久别重逢的亲情。至少那些都不是虚幻如泡沫的情感。 写到这儿,我又有点明白那些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为何总是要跨越各种各样的磨难,才能迎来终成眷属的大结局。这何尝不是对平淡如水,却又矛盾重重的现实爱情的影射。那些横亘在爱情间的东西,又岂是一两句就能言语,与其拖拖拉拉倒不如用转折与磨难代替来得干脆。 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本书。十年间,《简爱》被翻译成各种版本,皆是对这段故事不同的解读与诠释。就像我今天的重温与昨天,又会有不同。但目的却只有一个,只想把更完整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网址:再读《简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840
相关内容
再读一遍阅读爱读书爱生活手抄报 热爱生活手抄报
读书再读书课文
“爱读书、爱生活”主题征文
爱好阅读
阅读爱好
FIGARO艺术 | “亲爱的世界”——从再生中解读感知
再阅读的喜悦
爱生活爱阅读作文7篇
再读沈复《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