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四十年前的旧书,记载了百年前历史亲历者的见闻
《百年史记》-司马迁,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生活乐趣# #读书推荐#
◎春晖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许姬传著,中华书局1985年5月出版。许姬传(1900-1990),著名梅派艺术研究家、戏曲评论家,京剧梅派创始人梅兰芳的秘书,此书包括《戊戌变法侧记》、《谭鑫培的艺术道路》、《梅边琐记》,是作者晚年撰写的一部回忆录,内容丰富,涵盖历史、戏曲、社会风貌等领域,内容多为作者亲身见闻、经历,或源自当事人口述、信札、日记,尤其是戊戌变法和梅兰芳艺术生涯等记载,系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作者在“前言”中说:“我幼年从外祖父徐子静(致靖)先生读书,我的一点知识是受徐氏教育得来的。由于外祖父是戊戌变法时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袁世凯的大臣,酒后就常谈戊戌变法往事,我在徐家见到不少直接参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我是根据亲身见闻写这本书的。”
此书为作者签名本,“文燕再阮阅读乙丑冬八五叟许姬传”。书中,许姬传的外祖父徐子静,出于名门望族宜兴洑溪正宜堂徐氏,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清末维新派领袖之一,主张维新变法,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失败,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一同入狱,后获释放。
阅读该书得知,受赠者徐文燕,即徐致靖的玄孙。书中叙述,徐致靖有两子一女,女玉辉,即许姬传的母亲,长子仁铸,仁铸子肖研,肖研有二子,次子振棨,振棨1943年参加工作,1957年由北京调武汉市武钢厂工作,有子二,文燕为长子。签名中“再阮”二字,请教师友,承蒙告知,阮,侄子的代称,晋代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代称。再阮,即侄子的子侄辈,徐文燕为许姬传表侄孙,故称“再阮”。
书中《梅边琐记》第十六篇“凌霄汉阁与袁世凯”一文作者“按语”说:文内提到徐研甫(仁铸)大舅的两个孙儿(肖研表兄的儿子),工程师名徐振棨,现已退休,住在黄石市铁山区冶矿路。去年,振棨到北京,带了他的儿子徐文燕(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歌舞剧院工作)、徐文炜(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疗器械厂工作)来见我。
无独有偶,网上还看到另外一本此书的签名本,“梅芬表妹来书具悉,所询各节均可于此书中得到线索,即以奉赠留念。一九八六年许姬传时年八十有六”。徐梅芬,武汉大学新闻系教授,翻译家。宜兴洑溪正宜堂许姬传太外公徐伟侯,共有弟兄六人,许姬传外公徐致靖弟兄三人,徐梅芬具体为表妹还是堂表妹,目前没有更详细的资料。网上看到一本《宜兴洑溪徐氏族谱资料选集》,编著之一即为徐梅芬,另有一位徐泽昱,为掌故家徐一士之子,徐一士为许姬传母亲的堂弟,许姬传的堂舅。
一本40年前的旧书,记载了百年前参与者亲历的历史风云,还有作者在梅兰芳身边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宏大叙事中看不到的细节小事,以及对“再阮”的解读学习,受赠者徐文燕、徐梅芬的考证,或许正是旧书魅力之所在吧。
网址:一本四十年前的旧书,记载了百年前历史亲历者的见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862
相关内容
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四十年前样书重现,幸运的重逢时刻
一幢历史建筑重焕新生的记录
淘古旧书籍,看旧物展览,到中山书展来一场历史穿越
旧书摊探秘:书籍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夜航船》再版 看看300年前的这本生活小百科写了啥
旧照记录“活历史”
古旧书业只有前世,没有今生:半部中国近四十年文化社会史
百年正太“重生记”——看历史老建筑如何变身城市文化新地标
北陌:旧书与生活 翻开一本泛黄的旧书,一股陈旧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能闻到岁月的味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段人生。 旧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它们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社会的进步,也留下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翻阅一本上世纪的旧书,你会发现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面对世界的。你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的困惑和迷茫。 旧书,也承载着个人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