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贴心服务群众 小街社区细绘平安图景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区治理#
打扫卫生,整治环境。
社区组织调解矛盾纠纷。
“红袖标”治安志愿者日常巡逻防控。 官渡区委政法委供图
小街社区位于官渡区关上街道,占地面积1.09平方公里,包含未改造城中村4个、回迁安置小区1个,常住人口3万余人,是较典型的“过渡型”社区。
近年来,小街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民生导向,在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把社区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人防技防双向赋能风险防控
夯实筑牢平安基础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中,小街社区将综治中心功能充分融入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分色”调处矛盾纠纷、壮大群防群治队伍、科技赋能治安防控,逐步构建起风险隐患防范化解一体化新格局。
依托云南省基层治理“云表通”综合管理平台,小街社区累计录入人口、住房等数据信息4万余条,同时结合网格员日常走访、居民议事会反映等渠道,全量收集“人、物、房、事”各类关键要素,全面掌握矛盾风险情况,与派出所建立风险线索双向推送机制,对已知矛盾风险按红、黄、绿三色标注风险等级,分别采取与之相应的调解措施,确保各类矛盾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2025年以来,小街社区累计处置各类风险41件,其中16件低风险纠纷由调解员现场疏导化解,22件中风险纠纷经“吹哨”对口部门实现调处,风险降至低等级,3件高风险纠纷在区综治中心的协调指导下,引入派出所、司法所、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最终实现风险降级。
为有效防范处置社会治安风险,小街社区充分整合联防队、楼栋长、物业安保、保洁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平安消防、禁毒、法律服务等12支志愿服务队,实行一体指挥、分项负责,以治安巡逻、应急处置、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职能,与社区警务力量形成有效互补。同时,以临街商户为主体建立“商铺联勤”机制,发动商户经营者主动扮演“街面探头”,联动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充当“移动探头”,依靠一个个最小应急单元汇聚社会治安防控合力,形成“快速反应、及时响应、相互呼应”的平安共创格局。
治安环境的守护离不开科技的加持。除公建视频监控探头之外,小街社区积极响应众筹共建视频监控,联动商铺、物业、学校、企业等开展“天眼”布局,对11个主要出入口加装35路人脸识别系统,对无法划分责任片区但经研判仍然存在较高治安风险的公共区域,社区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公益投建,逐步消除监控死角盲区,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推动辖区破案率持续提升和治安刑事警情持续下降。
用心用情服务管理特殊群体
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2020年的一天,小街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名男子总是手持木剑在街头徘徊,通过深入走访后了解到,1991年出生的赵某患有二级精神障碍,长期随父亲生活,2014年父亲病逝后,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无力履行监护职责,导致赵某长期无人照料。面对这一情况,小街社区迅速启动帮扶机制,于2020年4月将赵某送往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康养,在为其办理住院治疗手续后,又积极协调争取临时救助金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并指定民政专干担任赵某的临时监护人,为其补办户口簿和身份证,并帮助赵某成功申请到低保。
2022年,在充分尊重赵某意愿的基础上,社区组织志愿者为他清理了住所,联系爱心企业对其房屋进行装修改造,通过房屋出租为他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今,在社区的持续关注和细致照顾下,赵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有了大幅好转。
社区充分结合辖区特殊群体的现状特点,建立“多方联动—精准帮扶—全面保障”的递进式服务管理机制:以社区党委为轴心,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优势,联动公安、司法、民政、卫健等部门成立帮教小组,主动化身特殊群体与群团组织、爱心企业、热心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举办义卖、募捐等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从多个维度为做好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注入强大动能。以群众力量为根基,组织发动28名网格员、6名社工、940名党员志愿者,通过拉网式排查为社区123名特殊群体进行“一人一档”备案登记,根据个人情况精准提供就医、低保申请、心理矫治、廉租房办理等帮扶措施,实行常态化探访照顾。以生活提质为目标,搭建社会化延伸工作指导平台,开展茶艺、家政、电工等技能培训,主动联系用工单位、企业举办就业推荐会,并组织特殊群体人员参与文艺汇演、书写春联、编制手工艺品等活动,助其提振生活信心、融入家庭社会。
硬件软件同步实施提档升级
多维改善服务质效
7月25日下午,小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环卫工人驿站内,理疗师正在为居民谭女士进行肩颈推拿。“社区通知这里有中医理疗,我连着来了3天,肩膀舒服多了。”谭女士笑着说。
这个一年365天“不打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阵地:端午节组织老年居民制作香囊,三伏天为户外工作者提供解暑绿豆汤,暑期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场所,7月22日起又新增公益中医诊疗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暖心服务成了小街社区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小街社区不仅倾力为群众打造安心的平安环境,也同样注重为群众提供舒心的生活体验,通过由外到内的整体提升,社区环境面貌与服务水平焕然一新。
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社区制定“一院一策”改造方案,逐个开展提升改造。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怡园小区,由于年久失修、物业缺失等原因,改造前路面破损、楼道杂乱、排水不畅等问题突出,量身改造后不仅从源头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增设了党群微空间、社区书屋等便民场所,并根据小区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新建爱心食堂和老年大学,同步搭配儿童游乐设施,让“一老一小”需求得到精准满足。此外,社区主动上报协调交警部门开展车辆违停清移,科学安装道路隔离栏,发动志愿者常态化参与道路清理和疏通保洁,有效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环境脏乱等问题。
硬件提升的同时,小街社区也没有放松“软件升级”。近年来,社区梳理并公布14项“不打烊”服务清单、25项代办事项服务清单、200余册“办事手册”,让居民随时“看得懂、查得到、办得成”。为方便上班族,小街社区推出“中午连”“周末延”服务机制,动员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加入“不打烊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在节假日安排专人值守,实现为民服务全年不断档。
小街社区的创新探索,生动诠释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它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服务效能、治理精度与民心温度的深度交融。这些扎根本土的实践,以务实之举夯实民生幸福的基石,以创新之笔绘就温馨有爱的平安和谐新图景,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贡献了鲜活的小街智慧。(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通讯员程思航 胡曼迪)
网址: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贴心服务群众 小街社区细绘平安图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0057
相关内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重庆开州区:文峰街道基层服务更贴心,群众生活更舒心
开州文峰街道:让基层服务更贴心 群众生活更舒心
智慧社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让社区更美好
【基层治理现代化】艺术厅北街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增色百姓生活幸福图景
党群连心“御”爱同行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服务基层群众 多点发力 七里河区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山西太原:小社区网格民情地图绘就基层治理新篇章
社区“微服务”推动基层“大治理”
滨城区市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优质服务增进群众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