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旅行:孩子的世界观,是“走”出来的
亲子旅行记:带着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去处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亲子生活互动# #育儿心得#
■木易
“世界这么大,我想带孩子一起去看看。”这正成为当代年轻父母的口号。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15%以上;国民整体暑期消费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成为年度消费重要引擎。其中,亲子游作为核心增长极表现尤为抢眼,在线亲子度假市场交易额预计达3000亿元,亲子客群占比超六成,成为暑期消费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孩子的世界观,是“走”出来的
8月的一天下午,笔者跟女友从北海公园逛到景山公园。天气太热,进入景山公园就看到“山右里文创咖啡店”,于是进去喝咖啡。我们面前坐着两对儿南方口音的年轻父母,他们带着两个6、7岁的男孩来旅游,在店里买了两块景山公园万春亭模样的文创蛋糕,两个小男孩嬉闹着吃蛋糕,父母们坐在一旁有说有笑。突然听到“啪”的一声,瓷盘摔在了地上。一个爸爸起身想去解决问题,那个摔了盘子男孩的爸爸阻止道:“你不要管,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只见小男孩起身走向柜台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把盘子摔碎了。”服务员说按照一杯饮料的钱赔付,39元。男孩回来从爸爸那里拿了手机去扫码支付。
我和女友走出咖啡馆时不由得赞叹小男孩父亲。女友说:“要是我儿子小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我未必能像这个爸爸做得这样好。”我点头称是。
“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也许就是带娃旅行的意义。”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喜欢带着孩子去旅行。“孩子的世界观,是‘走’出来的!”张华说。“网上一搜就能知道埃菲尔铁塔多高、金字塔多老,可网上闻不到巴黎街角的咖啡香,也触不到金字塔脚下滚烫的沙。中国家庭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四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浪费钱。有人认为带孩子出门玩就是“浪费钱”。这样的父母把旅行当消费,而在张华看来,旅行更像投资。带孩子旅行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点”,而是“见识”。孩子在路上遇见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活法,心里会悄悄长出一颗“原来世界这么大”的种子。这份对世界多样性的接纳、对未知的好奇、面对问题的真实触动,才是旅途里最珍贵的成长。所以“浪费钱”这三个字背后,其实是两种思维的碰撞:你是把旅行当成可有可无的开销,还是把它看作孩子拓宽人生边界的必要投资。
误区二:紧锣密鼓赶景点。张华坦言:“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年轻时,口袋空空的穷游,就想把每一分钱都榨干:天不亮就出门,天黑透才回酒店,恨不得把景点清单全部打钩。后来有孩子之后突然就明白:旅行不是刷题,而是留空白。就拿最近的巴厘岛之旅来说,我们四天没挪窝。上午海边冲浪,下午躺椅发呆。孩子泡在海里学板,我们在旁边吹风,四天只做这两件事,却足够回味。孩子记住的不是‘景点’,而是那片沙子和手里贝壳的温度。”
误区三:孩子太小,啥也记不住。很多家长说“孩子才两三岁,出去啥也记不住”。旅行不是为了让小孩背地名、记景点,而是让他们“泡”在另一种空气里、环境中。就像海绵吸水,说不出吸了几毫升,但重量确实变了。孩子最直接的收获,是“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让孩子小时候多看看世界,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答案不止一种。
误区四:硬塞知识,太重讲解。很多家长特别认真,出门前先查一堆资料;进了博物馆又拿宣传册、戴耳机,生怕漏掉半点知识。“我的经验是,带着问题去。打个比方:去大英博物馆,藏品多到根本看不完、听不完。与其囫囵吞枣,不如让孩子提前锁定一个展厅甚至一两件展品,上网查查最新发现,列几个小问号。带着问题去,围着那几件东西转,回来能把问号拉直,这趟就超值。”
孩子带着兴趣去旅行、去玩耍,自然有所收获。也许是跨文化体验,也许是亲手做的小实验,也许只是多问了几个“为什么”。没有强迫,没有额外作业,只是让好奇心发芽,顺便长点本事、学点知识,何乐而不为?知识不是被记住的,而是被联结的。所以,千万别硬塞知识,先找“兴趣钩子”,再把相关的景、人、事、史一起勾过来,知识就自然“长”在孩子身上了。
张华给父母的建议是:“我们可以从一趟旅行中,打开孩子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启发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甚至是人生方向的萌芽。而这一切,不需要昂贵的补习班,也不需要打卡式的旅行攻略。只需要父母放下焦虑,和孩子一起,好奇地走出去,踏实地问一个问题,慢慢地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地图。”
那天下午,12岁的苗苗发来微信消息:“姑姑,我们现在在延边呢,准备去长白山!”彼时表弟夫妻俩正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开启今年暑假的第三趟旅行。上两次是黑龙江、大同,这回是延边、长白山。上次见面将要上小学六年级的苗苗跟我大谈特谈《盗墓笔记》,说暑假要去长白山拜见张启灵。那天跟表弟以及苗苗视频时,我说:“一起出发就是意义,好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妙时光吧!”
是的,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带娃去旅行的意义。
江苏妈妈“椒盐十四行”这样写道:“15岁的儿子对即将开启的这场家庭旅程兴致勃勃。不是因为某个网红城市、哪个名胜古迹,也不是为了开眼界、长见识,而只是因为——我们要一起出发了。这一趟,孩子仍旧是主导者。他负责路线规划,时间分配,挑车,订房,每一个细节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会做功课、比价格、掂轻重,我们则在旁边参与讨论,有时候争论,有时候听他自信地陈述理由。说到底,我们不只是‘带他出去看看世界’,而是在用一种并肩的方式,让他主动靠近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方式去丈量它。我们一家三口是旅行搭子,已合作多年。我们都热爱在旅途中发呆、转街、探吃,在时间和风景的缝隙里寻找某种‘说不上来’的满足。我们不特意参观大学,也不特地打卡博物馆。不为增长见识而旅,而是为了一起感知世界的方式而旅。旅行,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家庭生活的铺展。”
回想我儿子小时候——寒暑假,我们都“在路上”,远方的;周六日,我们依然“在路上”,家附近周边游。带娃出去玩或者旅行,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我们“在一起”。
最好的旅行不是带走纪念品,而是在孩子心灵深处埋下回响的种子。那些在旅途中一起大笑、一起惊叹、互相扶持的时刻,构成了家庭最宝贵的共同记忆。这些充满爱与联结的记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基石。
旅途是天然的课堂,父母不是导游或老师,而是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提问、一起寻找答案的伙伴。每一次迷路后的重新定位,每一次犹豫后的主动开口,都在默默塑造孩子面对世界的姿态。当孩子仰起头说“这次我自己找到了”时,那份光芒远胜过任何风景。而面对挑战,比如旅行中难免遇到小意外、疲惫、不适应,一家人齐心合力、携手共进。高质量的陪伴意味着在孩子感到不安、害怕或沮丧时,父母能及时给予理解、安慰和有效地支持。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会极大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
目的地只是背景板,陪伴的质量才是真正的风景。带娃去旅行的意义,远不止是换个地方打卡、拍照留念,或者仅仅是“玩过”某个景点,真正核心是那份高质量陪伴所带来的深刻联结和成长。
网址:带娃去旅行:孩子的世界观,是“走”出来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2893
相关内容
带娃旅行=孩子脏乱吵?辣妈带娃旅行宝典大公开,教你轻松带娃不费力!研学旅行:孩子“走出去”知识“记下来”
亲子旅游“衣食住行”全攻略,不是带着娃去的旅行就叫做亲子游
潮汕5天4晚旅游攻略,暑假带娃去潮汕旅游出行必读,避坑+省钱+路线,旅游出行带走这篇攻略!
旅行教育:在旅行中认识世界,让孩子学到更多
如何带孩子走进科普阅读的世界
《红楼梦》中的人们是如何出行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世界
带娃出行太难了!这些省心不累的小妙招,孩子快乐、大人轻松
缺席爸爸+焦虑妈妈=100%情绪失控孩子,走向世界“旅行箱”要带什么?
行走的番茄:#冬日生活打卡季#新加坡,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还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非常适合亲子游。 ✨平时都是做攻略带娃自由行,这次意外发现建发国旅的新加坡亲子路线,把教育与娱乐完美结合,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简直是家长们春节带娃出行的不二选择! 真的是“玩中学,学中玩”! ️无论是经典的福康宁公园,还是充满色彩的小印度与甘榜格南,这些地方都将为孩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