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6 17:50

倡导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美食文化探讨#

8月16日上午,“清代扬州画派艺术与扬州城市精神研讨交流会”在扬州市文史馆举行。活动由扬州市文联主办,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承办,扬州市文史馆协办。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朱红梅以及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40余位新老会员参加了活动。十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活动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扬州市文史馆研究室主任罗加岭主持了活动。

作为主办单位代表的朱红梅首先发言,她说:“文化传承,重在薪火相传,贵在守正创新。”对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的发展,她谈了几点想法:一是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紧紧围绕扬州地方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严谨的态度,系统梳理清代扬州画派的艺术脉络、师承关系与创作技法,进一步挖掘其在书画史上的学术价值,探究其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的深层关联,推出更多有益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二是强化成果转化与普及。积极探索研究成果转化的路径,通过展览、讲座、文创开发等形式实现文化惠民,让清代扬州画派艺术走出学术圈,走进大众生活,让更多人从其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中受益。三是推动文艺融合与创新。进一步从清代扬州画派的创新精神中汲取灵感,结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和技术手段,推动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形式、数字技术的融合,赋予其时代生命力。加强与文化机构、高校、企业、社区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艺术研究、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更多合作模式,提升研究会服务城市服务社会的效能。

画派研究会前任会长贺万里则就“如何以八怪文化为主题,在当下开发相关的主题与文旅产品”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首先提出:“扬州八怪”群体是“十五家”还是“十六家”的问题。认为根据新发现的资料,“扬州八怪十五家”里应再加上清代画家吴唯(字贯之)。他引用了清人沈鑅彪在《续修云林寺志》中的明确表述:“品莲月禅师号藕船,江南扬州府江都县徐氏子,一十八岁出家,年满二十来云林求戒,戒相既圆,坚持无犯,穷研教典,竟入悟门。其所工兰竹,深得所南翁之旨,时与笔墨交者,惟扬州八怪之一吴贯之名唯者是也……”随后,他又将自己近几年来,奔赴与八怪成员有关的地方,如:兴化、潍坊、淮安、福建、杭州等地,就当地以八怪为主题的文创或文旅产品情况所作的调研进行了分享交流。贺万里说,综合他这几年来的相关调研结果,“扬州八怪”还是应该在扬州。“因为扬州是八怪群体的主要活动地、地域命名地、以群体而存在的代表地。这是其他与八怪相关的城市在宣传与文创利用上根本不具备的独有优势。扬州在‘扬州八怪’的相关文创与文旅产品虽然也有所开发,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不够”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三点:首先,在“扬州八怪”的前期宣传推介上存在明显不足;其次是与“扬州八怪”相关的基础设施的逼仄与推广的不持续;三是相关文创品种类型不仅单一且形式老化。对此,贺教授表示:“八怪文化的宣传与利用,要基础先行,可以以扬州八怪纪念馆为主要文旅点,开发建设八怪文化旅游一条街,形成例如‘金农寄居室(西方寺今八怪纪念馆内)—冶春园—郑板桥李鱓寄居处(天宁寺)—罗聘故居(弥陀巷朱草诗林)’这样的八怪文化旅游线路;其次是将八怪文化资源的全域推广与利用。以八怪书画形式、文学传说等八怪文化资源,进行多部门多领域多场合的八怪品牌推介,将‘扬州八怪’这张扬州城市文化的金名片,用好用足。”

现任研究会会长陈峰则就“‘扬州八怪’视域下清代扬州文人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陈峰认为,清代扬州画派是传统文人画在特定地域与时代背景下,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创新实践成果。其依托扬州繁荣的盐商经济与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扬州八怪”等画家群体的努力,实现了艺术上的革新。在题材、技法、审美观念等方面突破传统束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融合诗情画意、金石趣味、市民审美与个性表达的独特艺术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对清代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晚清海派绘画等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在文化价值重估与跨文化比较研究中也展现出独特魅力。“以‘扬州八怪’等画家群体为主要力量的扬州画派的传承创新经验,为当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地域文化的发展及城市精神的涵养提供了源泉。”他说道。

研究会老一辈会员韦明铧、尹文、李晓廷等知名文化学者,也分享自己的相关研究课题。韦明铧的研究课题为《江西与扬州交往考》,他认为,八大山人在扬州的影响也绝非偶然。“江西与扬州的关系由来已久。北宋时,江西吉州永丰人欧阳修由滁州调任扬州知府,以文章太守之名享誉江淮千年。南宋时,江西庐陵人文天祥途经扬州,扬州人为之建文公祠。相较于政治文化,扬州与江西之间的通商历史更为悠久。至隋唐以来,扬州成为东南一带商贸集散中心。在刘禹锡的诗《夜闻商人船中事》里,就讲述了唐代商人在扬州与江西之间经商的事。明清两代,扬州与江西之间的通商非常频繁,而这种通商,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尹文就“扬州八怪与扬州现代绘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李晓廷对八怪之高翔的园林写实小景画作了较为详尽的解读。

研究会副会长刘亚璋、高荣、吴娟、倪悦分别从八怪成员之高凤翰的制砚艺术、扬州博物馆藏的清代书画艺术、开八怪的石涛与八大山人往来书信的辨伪、八怪之李鱓的艺术人生等不同的角度与切入点,谈了石涛与“扬州八怪”艺术的形成、特点与扬州的关系以及相关史料的真伪辨识。研究会成员李智、王浩、包媛媛、党明放、陈辉、宗苏琴、封冰、沈蓓、陈皎月、徐成伟、程济威、程蓝翔、仇国梁、曹国桥、朱娜、罗加岭等,也从石涛与扬州、石涛与八怪、八怪之板桥题写的匾额、八怪之金农的书画艺术、八怪之华嵒的绘画艺术与生平、八怪之黄慎的仕途经历与绘画风格之间的关系、八怪研究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几点启示等不同角度,与大家作了交流探讨。

记者 吴娟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网址: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3289

相关内容

探索中华美食文化:家常味道的传承与创新
旅游体验与文化传承融合路径探讨(23页)
2024“我在鼓楼”生活节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创新设计途径探索
非遗节 || “神话赋能”传播分享会共探传统文化新路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融合创新
数字时代的烹饪文化传承:老板电器走出“科技+人文”新路径
探索旧上海设计门头: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融合
家具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社区管理工作创新:探索智慧化、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