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理财APP抢占市场移动金融实力渐显
使用金融资讯APP,如新浪财经、东方财富,可以实时获取市场动态。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金融资讯平台#
2014年10月17日 08:42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艾瑞咨询发布《2014年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正在萌芽期的后期,进入者增多、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快是明显特征,这意味着生活理财移动App向金融业务核心发展的趋势将愈加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移动支付的爆发,各类移动购物和O2O等应用场景的丰富,使得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移动金融产品市场前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正规军”银行参与移动互联网——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迅速提高的同时,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生活理财APP也悄然兴起。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了《2014年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正在萌芽期的后期,进入者增多、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快是明显特征。
过去一年增长率达119%
所谓生活理财,即为了实现财务管理和增值的目标,个人或小微商户在生活中对于时刻发生的收入支出进行规划、记录,并且对于财产负债进行有意识的管理的行为。
目前由于政策监管宽松和行业壁垒较低,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吸引了大量的进入者。截止6月底,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的月度覆盖人数到达了6818.2万人,同比增长124.3%,远高于整体移动App同期64.9%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月度总使用次数同样呈现飞跃式的增长。从2013年6月的7亿次,增长到今年6月的15.5亿次,增长率为119.8%。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拥有高速的增长,一方面由于,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的队伍逐渐壮大;其次,成熟领先的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在过去的一年中不短完善和增强服务功能,使得用户数量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不过,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月度人均使用次数在21.7次到26.8次之间波动,并没有像其他维度一样出现增长趋势。“用户使用频率成为了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的一个瓶颈。造成瓶颈的主要原因是记账功能对于用户来说还是不够智能,用户对于该功能持续性不强。”报告发布者艾瑞咨询表示,而能否提高记账功能的自动化也成为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建立核心业务是关键
另一方面,网民对于移动App生活理财功能需求亟待被挖掘,并有望持续增强。报告显示,生活理财移动App用户的收入水平高于整体移动App用户的水平,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为38.3%,他们将产生更多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的需求。艾瑞统计发现,有21.9%的网民用户认为理财产品购买是使用生活理财移动App最重要的功能。其中,2014年中国网民购买理财产品的生活理财移动App的渗透率最高的为百度理财,渗透率达到46.4%。另外,铜板街和盈盈理财渗透率也达到了27.9%和25.8%。
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网民将达到5.8亿人,而到2017年这一数量将达到7.5亿人,与之相伴的是,预计2014年移动网络经济规模将达到1713.6亿元。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早已吸引了资本的青睐与驻足。与此同时,用户面对新兴的移动App类别,既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这对于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来讲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一方面对于用户培养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处于该行业的新进企业来讲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整体行业的发展,生活理财移动App向金融业务核心发展的趋势将愈加明显,资金提供方之外的交易平台、产品设计、信用测评、征信体系搭建以及风险控制将成为其核心业务,这也将为金融搜索企业建立竞争壁垒、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报告指出。
(责任编辑: 马欣 )
· 外汇局:确实出现资本流出 但不属恐慌性外逃 · 9月结售汇逆差近7000亿元 四季度降准可期 · 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规模创逾3个月新低 ·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增速料放缓 · 不良贷款规模创新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需把握"火候" · 前三季度证券印花税2051亿元 股民人均贡献2147元 · 第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 P2P平台应如何应对? · 叶檀:楼市销售上升缘于货币恐慌与贪婪 · "假信托"事件发酵 "公告"与"澄清公告"引争议 · “双十一”遇上快递实名制 今年网购收件会晚吗? · 微信开收转账手续费 每月累计转账超2万开始收费 · 二手车电商“疯狂”烧钱或难持续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生活理财APP抢占市场移动金融实力渐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4297
相关内容
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ppt起底移动理财模式,看移动理财的风险与救赎
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10页)
金融理财app
金融理财app大全
2024年移动金融App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综述
生活理财移动APP模式快速发展情况分析
2015年度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pdf
金融理财app软件排行榜
马超:移动金融APP重塑金融生活模式 让用户需求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