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毕业兼职卖炒饭,一场烟火气的“艺术人生”
在街头听一场街头艺人的表演,感受艺术的烟火气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细微生活中的美好#
转自:荔枝新闻
文/周燃
(作者周燃,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炒饭、炒粉、炒面”“美术高考指导、雕塑设计”,一边是人间烟火、小摊喧腾,一边是教书育人、艺术创作,你能想象到,这些充满反差的文字,竟会出现在同一块招牌上吗?近日,一位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美术老师骑三轮车在街头穿行、颠勺炒饭的视频火了。白天调颜料、晚上调酱料,白天拿画笔、晚上端炒锅的他,赢得了无数人喜爱,也让年轻人们看到了生活更多元的可能。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3年来,他主要在画室教素描、速写和色彩,现在和同学合伙开工作室;有时晚上下课后,会帮爸妈在大学城附近摆摊炒饭。这看似“跨界”的举动,背后蕴含着小刘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多元发展的积极探索,这也是他成为新晋“青年偶像”的“出圈”密码。
去年,小刘的父母从湖南来到杭州,凭借曾经的餐饮经验,在大学城附近摆起夜宵摊。小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后,晚上前去帮忙,这不仅是对父母的支持,更是对温暖亲情的传递。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刘赢得了很多人的了解、认可和喜爱。
部分网友被小刘激励,纷纷表示要像他一样突破自我束缚,拓展人生边界。确实,在传统观念里,专业与职业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对应关系,专业所学在为自己插上翅膀的同时,也似乎限定了“空域”、收紧了“航道”。小刘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茧房”并非不可突破,只要迈出那一步、跨过那道坎,很可能就会看到别有洞天的图景。正如有网友所说,当火焰伴随翻炒腾空而起,“人生是旷野”在这一刻具象化了;也有人表示,自己最近正因工作不顺而苦闷,但看了小刘的故事后觉得,面前其实还有很多路可以走。
炒饭“热辣滚烫”,烟火中氤氲着的,也是中国青年积极生活的火热实践。我们看到,小刘和无数的同龄人们,不虚度光阴,而是做“斜杠青年”,创造生活的“增量”;不囿于既定道路,而是“打开思路”,增添成长的“动量”;不畏惧刻板印象,而是敢作敢为,释放青春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愈发多元与包容,单一的标准正被个体的努力所打破,只要有一颗突破自我的心,便总有机会虚位以待。
小刘的故事并非个例。电视剧《凡人歌》与电影《逆行人生》等作品,都曾给予过我们相似的启发。在现实生活中,美术生开挖掘机、音乐生卖烤馕、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修铁路等案例比比皆是;前几天,还有同学分享了自己考研失败但写小说火了的经历。看呐,成长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前进方向也没有既定路线,脚下的路总比想象的更宽广。
如今,小刘的炒饭群已经有200多人,其中很多还是他的学生。亲情、事业、副业、爱好……他的一条条“航道”共同延展,又相互赋能,当拼接在一起,连“线”成“面”之时,不就是人生的旷野吗?他说,炒饭和雕塑相似,都是靠双手生活。是啊,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当炒饭的烟火气与雕塑的艺术气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多元可能,更是一个时代对个性发展的包容与喝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美院毕业兼职卖炒饭,一场烟火气的“艺术人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5400
相关内容
杭州美术老师街头卖炒饭日赚800,艺术与经济的完美结合炊大皇304不锈钢炒锅,燃起生活的烟火气
做饭既是艺术,又是一场修行
一位40岁的金融创业者,用兼职“过渡”人生
我的生活圈“共享”烟火气
一位40岁的金融女创业者,用兼职“过渡”人生
中国人的厨房需要不一样的“烟火气” 汪曾褀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气”,厨房永远是中国家庭最温暖的所在,历史上几次厨房革命,本质都是生活方式的升级。...
解锁全电治愈系厨房,饭香不油腻,才是真正的“烟火气”。
潮声丨爆改后的“洋气”菜场,还会有烟火气吗
艺术与生活契合:中央美院继教院毕业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