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焕新亮相,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地标”
自驾游热门线路:京港澳高速-京沪高速-沪杭高速-沪昆高速,环游中国东部沿海城市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自驾游线路#
天津北方网讯:8 月 26 日,作为天津市 20 项民心工程之一的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历经一年多的提升改造后正式焕新亮相。这座被誉为 “路上的城市会客厅” 的高速服务区,以全新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客: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服务区、天津首个开放式服务区、首个高速公路自行车骑行文化体验馆、最大单体综合服务楼、首个智慧化运营服务区…… 多个 “第一” 的叠加,标志着天津高速服务区迈入了绿色、智慧、开放的新阶段。
“这次的改造不仅是服务区的更新,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设施管理处处长訾建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王庆坨服务区位于国家交通主动脉京沪高速,是连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的重要节点。通过绿色、智慧、融合的理念,服务区将更好地服务百姓出行、服务产业发展,成为展示天津形象的新窗口。”
津沽文韵 —— 高速路上的城市会客厅
改造后的王庆坨服务区,占地 240 亩,总建筑面积超过 2.1 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达 9 万平方米,可容纳车辆 670 余辆,日均接待能力超过 3 万辆次。
走进服务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 “津味”。一侧是融入鼓楼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古典建筑群:雕花飞檐下,戏台仿佛随时能响起一段快板;运河景致交织其中,旅客在休憩中便能感受古城文脉。另一侧则是现代建筑群,潺潺 “海河” 贯穿其间,微缩版 “天津之眼” 摩天轮随风转动,映照出津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底色。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里突破了传统的封闭模式,首次开放式运营。当地居民无需驶入高速,便可通过新增的出入口自由进入。“我们新建的两个收费站都采用 ETC 无人抬杆系统,如果居民只是来逛逛、购物、休闲,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天津高速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顺介绍,“这样一来,服务区就不仅是过往车辆的停歇地,更是周边居民的生活新空间。”
津味烟火 —— 高速路上的舒心港湾
王庆坨服务区在业态布局上的升级,堪称从 “单一补给” 到 “多元享受”
的跨越。“这次改造我们重点聚焦‘业态丰富度’和‘消费体验感’,单侧服务区共规划了 22 个特色业态,彻底打破传统服务区的单一功能。” 天津市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经理申静蕊在解读业态规划时强调,核心思路就是 “不止于‘停’,更在于‘享’”。
在餐饮层面,这里既汇聚了狗不理包子、沟帮子熏鸡等承载记忆的津门老字号,也引入了不少受年轻人青睐的连锁品牌,更特意增设手工制作麻花、手工面包摊位
—— 刚出炉的麻花油香四溢,热乎的面包松软可口,让过往司乘能随时尝到 “新鲜出炉的津味”。来自沧州的货车司机刘师傅就感慨:“过去进服务区,就是为了上厕所、买水,如今不仅能吃到热乎饭,还能啃上刚炸好的麻花,比家里都方便!”
零售板块同样亮点十足:名品折扣店、服饰箱包店满足实用购物需求;“经典国货专区” 里,老牌子护肤品、复古文具等勾起怀旧情怀;地方农特商品专柜陈列着武清小站稻、王庆坨特色蔬菜礼盒,非遗手作专柜则摆放着杨柳青年画衍生品、泥人张迷你摆件,让旅客能 “顺手带回一份天津特色”。此外,服务区还贴心升级 “司机之家”,宽敞明亮的休息室内配备柔软床铺,独立淋浴间 24 小时供应热水,洗衣房里洗衣机、烘干机免费使用,刘师傅直言:“能洗个热水澡,躺下来歇会儿,这才叫‘家’的感觉。”
申静蕊表示,团队希望通过业态升级,让服务区从 “路过的站点” 变成 “值得停的节点”:“无论是吃口热饭、买杯咖啡,还是淘国货、看非遗,都能在这里找到需求落点,让每一次高速出行都多一份惊喜和便利。”
津彩骑行 —— 高速路上的乐享空间
王庆坨镇素有 “中国自行车第一镇” 之称,改造后的服务区特别打造了京津冀首个高速公路自行车骑行文化体验馆,将地方产业特色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
“馆里设置了展示、体验、休闲三大板块,不仅展示自行车发展历程,还能让游客现场试骑。” 天津高速经营开发公司运营管理部项目负责人赵晟妍介绍,展馆依托王庆坨自行车产业基础,引入飞鸽、天迈、踏浪等 4 个本地代工品牌,以及玛莎拉蒂授权骑行产品,涵盖山地车、竞速车、日常休闲车等多种车型。地面上 100 个嵌入式艺术雕刻,更是串联起天津近代发展的 “首个成就”,从独乐寺到天津机器局,每一个符号都诉说着城市工业记忆。
“我们不仅有展卖区,还有沉浸式 VR 骑行区,戴上眼镜就能‘穿梭’在天津五大道、海河沿岸。” 赵晟妍带着记者来到亲子互动区,几个孩子正在家长陪同下拆装自行车零件,玩得不亦乐乎。展馆外还专门修建了骑行跑道,游客可现场试骑心仪车型,若看中某款车,只需扫码就能一键下单,由商家直邮到家。“希望通过骑行文化,把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天津工业和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赵晟妍说。
智汇驿站 —— 高速路上的未来样板
“王庆坨服务区是一座‘会思考’的智慧服务区。” 周顺的介绍,在旅客进入服务区的瞬间就能得到印证:车辆刚驶近,停车位智能引导系统就通过导航提示 “前方 50 米有空位”,跟着指引很快就能停好车;智慧卫生间门口的电子屏实时显示 “当前空位:3 个”“清洁状态:已消毒”,内部传感系统还能自动调节通风和照明,避免拥挤与异味。
这一切便捷体验,都依托于服务区自主搭建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平台统一接入停车、客流、安防、能源等各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实现集中调度、即时响应。“比如客流高峰时,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就能增派保洁人员和餐饮服务人员;遇到突发情况,视频巡检系统能第一时间发现,远程广播及时提醒,确保旅客安全。” 周顺表示,智慧化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更让服务变得 “细致入微”。
绿能新境 —— 高速路上的低碳标杆
作为京津冀首个全绿能服务区,王庆坨服务区构建起 “光、储、充、用” 一体化的能源微网,成为高速领域低碳发展的标杆。
“我们在距离服务区 6 公里的石油庄互通,建设了 8.2 兆瓦光伏电站和 4 兆瓦储能装置,年发电量可达 1000 万度,远超服务区每年约 300 万度的用电量,实现完全绿色自给。” 周顺算了一笔账,仅绿色用电一项,每年就能节约电费 200 多万元,更减少了大量碳排放。
在新能源补能方面,服务区两侧共设立 24 个充电桩,其中引入华为 600kW 全液冷超充技术,搭配 250kW 直流快充桩,最快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车辆 20% 到 80% 的电量补给。“以前开电动车跑高速总担心‘里程焦虑’,现在在这儿充十几分钟,就能再跑几百公里,太省心了。” 北京电动车车主李先生说。
訾建峰表示:“绿色不仅是节能减排,更是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未来我们将在更多服务区复制这种模式,让高速出行更低碳、更环保。”
融合共赢 —— 高速路上的发展引擎
“服务区改造不仅方便了司乘人员,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武清区王庆坨镇党委副书记徐扬说,依托服务区的开放式运营,镇里与天津高速集团合作打造了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和自行车文化展馆,“一方面让本地农产品‘走出乡村’;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自行车企业入驻展示,提升了王庆坨产业知名度。现在服务区周边已经形成新商圈,不少居民周末会来这儿逛街、吃饭,带动了消费升级。”
徐扬透露,未来王庆坨镇计划借助服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强自行车特色产业,做优文旅品牌,做实民生服务:“无论是居民休闲娱乐还是商务洽谈,服务区都将成为新的节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放眼未来 —— 以王庆坨为样板
市交通运输委设施管理处处长訾建峰表示,今年以来,天津已完成 5 条精品路段和 7 条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的维修整治,同步提升了秦滨高速轻纺、京哈高速新安镇等 7 处服务区。“王庆坨服务区是天津首个智慧绿色标杆,下一步我们将在具备条件的服务区推广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根据不同服务区的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打造‘一区一特色’,逐步形成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品牌形象。” 訾建峰说。
从单一的 “歇脚地”,到开放的 “城市会客厅”;从传统的油气补给点,到绿色、智慧、融合的综合体,王庆坨服务区的焕新,不仅是天津打造交通强市、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新纽带”。海河津韵迎八方来客,津彩共赢正谱新篇 —— 这座充满活力的 “高速地标”,正以全新姿态,见证着区域协同发展的蓬勃生机。
(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摄影 刘乃文 吴涛)
网址: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焕新亮相,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地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5962
相关内容
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新高度区域发展新亮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丨瓣瓣同心造福人民——京津冀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观察丨十年之变:便利交通网延展京津冀“工作生活圈”
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服务的跨越与幸福生活的提升
武清打造京津同城化协同“样板” 1小时环京通勤圈加速成型
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
“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加速 出行有了这些新变化→
北京书市时空双扩容,京津冀协同联动打造14天书香盛宴
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25% “北京研发 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丨今年京津冀将建设这些高速、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