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金点子,惠民有良方

发布时间:2025-08-28 01:50

选择有良好声誉的金融机构进行基金购买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子女教育基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我市各区县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视民情如亲情、把民事当家事、怀民忧为己忧,通过一个个巧妙的“金点子”,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出了丰收的硕果,温暖了百姓的心窝。

  小食堂飘出幸福味

基层金点子,惠民有良方

  在长清区文昌街道,如何让“一老一小”的日子过得更舒心、更温暖,一直是大家心头的大事儿。这不,文昌街道文昌社区新开的“怡养社区食堂”,就成了街道用心服务“一老一小”的“暖心窝”。

  走进“怡养社区食堂”,第一感觉就是敞亮、干净。地上铺的是防滑砖,走道宽敞平坦,桌椅边都装着牢固的扶手,方便老人起身落座。菜单上的字印得很大,灯光也调得既柔和又明亮,处处都透着对老年人的悉心关照。

  食堂的饭菜,可是下了真功夫。请的是专业的师傅掌勺,讲究少油少盐,营养搭配得当,特别适合老年人的牙口和肠胃。每天的菜都换着花样,红焖鸡块、四喜丸子、清炒时蔬……经济实惠的套餐选择多、味道也好,成为不少老街坊的“心头好”。常来就餐的赵大爷说:“这儿的饭菜味道香,比自己在家做饭强多喽!”

  对于那些腿脚不便或者独自在家的空巢老人,食堂更是贴心到家,专门开通了“助老送餐”服务。工作人员将一份份精心准备的饭菜送到老人家里,这不只是解决了“吃饭难”问题,更是送去了一份沉甸甸的关怀。负责送餐的工作人员说:“看到老人们拿到饭时开心的样子,就觉得这活儿干得值!”

  在“怡养社区食堂”,吃饭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这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老友记”据点。老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聊聊家常,说说笑笑,那份热闹和亲切劲儿,让小小的食堂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实实在在地暖了老人们的心窝,日子也更有滋有味了。

  在照顾好老人们的同时,文昌街道也没忘记社区里的“小花朵”们。虽然“怡养食堂”主打的是老年餐饮,但街道琢磨着,这敞亮温馨的地方,空闲的时候也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儿。社区正计划利用食堂下午或者周末的空当,搞点亲子活动,比如一起动手制作健康小点心。社区工作人员小王说:“就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既有趣又能学点营养知识的地方,也让家长带娃更轻松点。”

  文昌街道的“怡养社区食堂”,可不只是个吃饭的地儿,它正慢慢变成社区居民自己的“议事厅”和“连心桥”。街道和社区干部们打算常来这里坐会儿,听听大家对社区大小事儿的想法和建议。邻里间有需要商量协调的事情,也可以在这里心平气和地聊天。食堂的负责人老张说:“咱就想让食堂变成一个大家愿意来、能说话、能解决问题的地方,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一条毛巾

  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情碰撞

  虽已立秋,但“秋老虎”却仍在发威,在中午36℃的高温下,92岁的老党员陈乃圣老人带着十来条新买的毛巾来到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山大社区居委会,嘱咐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收下。

  原来,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和陈乃圣聊天的时候,陈乃圣看到大家跑楼热得满头大汗,心疼不已,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市场买来毛巾,让社区工作人员跑楼的时候擦汗用,并叮嘱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温馨的一幕让人感动。

  陈乃圣是山东大学退休老教授,老伴儿过世后,一个人居住在山大家属院宿舍,虽然有着较高的退休金,但平时家里没人说话聊天,缺乏感情慰藉。经社区工作人员摸底得知,像他这种情况,社区有十多户。

  居民所求即社区目标所向,社区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出二胡队、舞蹈队、太极队、合唱团、模特队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老有所乐。针对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情感孤独的问题,社区党总支发动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与老人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同时,还整合党建共建资源,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协调山东大学、小区家委会、“双报到”单位、物业企业等资源,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理发师给老人免费理发、“党建引领睦邻市集”等活动,让老人们足不出小区就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一条小小的毛巾,擦去了社区工作者额头的汗水,更滋润了党群连心的深厚情谊。它丈量了山大社区网格员们用脚步走过的民情,也承载着像陈乃圣老人这样的居民沉甸甸的信任与关爱。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赠予,而是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温情的具象体现,是一场深刻的“爱的双向奔赴”。未来,山大社区党总支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织密服务网络,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幸福图景,成为这个老龄化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果香溢满幸福路

  近日,长清区归德街道大觉寺村集体产业苹果园迎来丰收,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香甜。这片承载着全村希望的果园,不仅成为村集体增收的“金果子”,更化作温暖民心的“幸福果”,绘就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

  为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大觉寺村精心管理这片苹果园,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村干部与村民的心血。如今,成熟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脆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订单纷至沓来,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大觉寺村始终秉持“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理念。村“两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将采摘的新鲜苹果精心分拣、打包,发放到村内70岁以上老人手中。“咬一口苹果,又脆又甜,甜到心里头!”75岁的王女士捧着苹果笑得合不拢嘴。这份承载着关怀的“甜蜜”,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村集体的温暖,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果香四溢的大觉寺村,正以集体果园为纽带,走出一条产业兴旺、邻里和睦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归德街道将推动各村继续深耕特色产业,让“小产业”结出“大幸福”,书写更加美好的乡村发展新篇章。

  “点单式”志愿服务

  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近年来,槐荫区腊山街道腊山南苑第二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心语星苑”党建品牌为依托,创新打造“苑来e家”志愿服务品牌,将党建所“向”、社工所“能”、志愿者所“长”、居民所“需”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居民家门口的“服务圈”。

  “真的太感谢了。自从脑梗摔倒后,理发成了难题,上门理发服务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社区居民刘女士激动地握着社区工作者的手说。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社区工作者了解到刘女士的老伴儿因脑梗摔倒只能卧床,急需理发服务。得知情况后,社区工作者迅速发布需求清单,很快,“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就“接单”了,立即为居民提供了上门理发“微服务”。2025年以来,腊山南苑第二社区积极搭建“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服务平台,不仅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东门出入口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等难题,更是让增设护栏、增加无障碍斜坡、修补破损的窗纱等居民“小心愿”落实落地,真正实现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的闭环管理,通过“点单”模式累计服务居民50余人次。

  此外,腊山街道腊山南苑第二社区以重要节日为切入点,持续深耕“苑来e家”文化品牌,挖掘社区人才,悉心培育“美苑丽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骨干,使其成长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今年以来,以“公益市集”“邻里节”为载体,开展非遗民俗闹新春、腊八暖“新”行、漆扇主题体验、广场舞大赛等各式各样“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让居民在文化共鸣中找到深深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直播“小窗口”撬动“大市场”

  当镜头对准长清区张夏街道的一方庭院或林间地头,直播间里的点赞数正随着袅袅炊烟一同攀升——如今的张夏,正以直播为笔,在乡村文旅的画卷上勾勒出别样风景。从休闲庭院的日常景致到书画院的笔墨书香,从枝头新鲜的御杏到非遗传承的御道香油,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便让烟火气与文化味跨越山海,引来了万千关注。在这里,直播热潮正澎湃涌动,成为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清晨的豆瓣小院,主播正举着手机漫步在共享菜园。镜头里,带着晨露的蔬菜与木篱笆上的牵牛花相映成趣;夜晚的一方小院,凉亭下的茶桌前,主播一边向网友介绍特色活动,一边推介张夏休闲庭院品牌。在张夏街道,几乎每个休闲庭院都成了“沉浸式直播间”,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上,“张夏庭院”的话题总在不断刷新。

  “没想到镜头里的庭院这么美,特意带着家人来打卡!”来自济南市区的游客李女士说。正是这些看似日常的直播,让都市人隔着屏幕爱上了张夏的慢生活。自去年开始,张夏街道在新媒体宣传的同时创新直播模式,鼓励辖区内休闲庭院全面拥抱直播业态,深耕新媒体平台。各庭院精心策划,将独特的庭院环境、悠闲的生活方式和优质的服务体验,通过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直播形式,全方位、沉浸式地呈现给游客。这种直观生动的“云游览”,极大地提升了张夏街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成功塑造了独具魅力的“张夏小院”文旅新名片,有效激发观众的实地探访欲望,实现了从“线上流量”到“线下客源”的高效转化。

  线上宣传的热度直接催化了销售端的裂变。张夏街道精准把握直播经济的销售优势,将直播间打造成本土特产的强势展销平台。镜头前,主播们详尽展示张夏御杏的种植环境、品鉴技巧和深厚历史,讲解娄峪翠枣的独特产地与产品特点。真实、可信的现场讲解和展示,瞬间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有效刺激了购买欲。过去主要依赖传统渠道销售的优质农特产,如今搭上直播电商的快车,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真正做到了“宣销一体”,助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

  这小小的直播间,正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转化力,成为张夏街道宣传地域形象、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收的重要支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中医药邂逅夜市烟火

  解锁别样的健康密码

  在城市的繁华深处,夜市的喧嚣与热闹,是生活最真实的底色。而当中医药与夜市烟火奇妙相遇,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之旅就此展开,为我们解锁了不一样的“健康密码”。中医?夜市?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已经悄悄组成CP火出圈了。

  去年以来,济阳区接连举办十余次中医药夜市活动,吸引不少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排队“打卡”。在“中医夜市”上把把脉、扎扎针,做个香囊、喝杯茶饮,成为不少年轻人夜生活的新选择。中医药夜市用更贴近生活、更具活力的方式,打破年轻人对中医药的固有印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更好地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在中医药夜市,养生变得可触可感,针灸、推拿、拔罐、艾灸、耳穴压豆等传统中医技法一应俱全。当温热的艾灸条在皮肤上缓缓移动,驱散了疲惫与寒意;专业的推拿师傅巧妙地运用手法,为久坐的上班族缓解了肩颈的酸痛……这些体验,让市民对中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当“逛夜市看中医”成为新时尚,中医药文化正以更轻盈的姿态,为济阳区市民健康生活注入新活力。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传承千年,让中医药文化跟上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路上,这样的“夜市潮流”永远不嫌多。

  办好“关键小事儿”织密民生福祉网

  早饭时间刚过,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的“助老理发室”已经热闹非凡,68岁的吴大爷坐在理发椅上,“以前理发要跑5里地到别的村,现在方便了,助老理发室随时有人,还免费。”

  今年以来,钢城区在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中深入开展“支部为民办实事”活动,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每月领办1件实事,“两委”成员年内领办1—2件。截至目前,全区各村(社区)明确结对帮困、道路维修、文化下乡等群众实事450余项,精准帮扶困难群体200余人次。

  钢城区组织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对村内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6类重点对象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逐人建立“关爱档案”。引导鼓励村“两委”成员、有能力的党员与重点关爱对象建立“1+1”或“N+1”结对关系,每户至少确定1名结对联系人,联系人每月至少上门1次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结对就像多了一门亲戚!”里辛街道石头湾村党支部书记葛宪孝感慨万分,“当为老人真正解决一件实事的时候,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

  傍晚的艾山街道贤女庙村灯火通明,不少村民伴着音乐在文化广场翩翩起舞。“大人们跳舞,孩子们打球,真是太方便了。”村民乔大姐高兴地说。“支部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钢城区依托“送文化”行动,开展消夏晚会、广场舞、亲子阅读等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7600余人次。

  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艾山街道庙子村薯韵粉皮生产基地里,自动化机器匀速转动,搅拌好的浆液均匀铺展,瞬间凝成一张张透亮筋道的粉皮。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升级,百年粉皮技艺从家庭作坊迈向规模化生产,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钢城区把推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作为“支部为民办实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村党组织牵头,组织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等村内能人,结合自身实际,至少选定1个产业方向,“一村一业”发展乡村产业。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持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注入既有“含金量”又有“幸福感”的强劲动力。

作者:李冬阳 张龙 张群 张敏 杜娜

责任编辑:刘克

网址:基层金点子,惠民有良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7953

相关内容

惠民教育金点子案例幼儿园
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普惠金融体现为民情怀
广东推出基层卫生“便民惠民十条”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如何更便民惠民?解答来了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民生观)
“菜篮子议事会”有金点子,社区居民生活更便利
【便民服务】我省发布14条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健康科普进基层 点亮全民健康之路
“乐动蓉城”成都开启艺术“走基层”惠民活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