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日记|一年多时间,老太平弄—外马路变化这么大!

发布时间:2025-08-28 15:20

为什么马路上的斑马线总是一直延伸到马路尽头?因为这样,斑马就可以一直过马路,直到它变成马路尽头的另一个斑马。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冷笑话精选#

原创 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我们去年3月曾报道,黄浦区老太平弄通过空间布局调整,优化马路功能,焕发新生机的新闻(详见→兜兜老太平弄,感受新生活空间)。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改造,如今,老太平弄至外马路沿线又新增了一批景观亮点,成为市民阅读城市、休闲休憩的全新场地。

点击观看视频↑

在金外滩国际广场门口,一个颇具规模的口袋花园映入眼帘,在这片花园中巧妙融合了党群服务网点,因地制宜,为辖区上班族提供所需服务。通过激发党建引领动能,小东门街道联动区绿化市容局、金外滩集团等,对金外滩国际广场绿化进行改造,将原有封闭式绿地作整体开放式设计,融合街区服务,给周边居民、白领提供了一个可步入、可休憩的高品质街区新空间,漫步其中,花香四溢。

近年来,小东门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建设思路,围绕“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和“南外滩金融社区”基层治理,加快完善“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沿“老太平弄—外马路—中华路”为一环,打造“金耀东门·一街一路”。

目前,在“一街一路”沿线,聚合了为老服务、城市阅读、休闲服务等一大批服务设施,轻松惬意的街区氛围集聚人气。“我们打造了一批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的多元化品质设施,以街区风貌、产业能级、历史底蕴为核心,优化街区内涵。”小东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进一步挖掘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根据外马路从20世纪码头商埠文化发源地到现代城市金融集聚带的发展背景,外马路沿线从整体布局上遵循金融产业发展轨迹,延续时代脉络,持续完善街区公共空间体系、公共服务功能、公共环境效能,带动外马路街区区域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提升。

在外马路上的金融品巷党群服务站周边,滨江步道下空间进行微更新,进一步探索空间利用,创新党群服务站点建设思路,形成室内室外宣传阵地一体化格局。

针对外马路东西两侧立面风格差异的情况,对复兴东路至外萃丰弄区间沿线的立面进行改造。整体保持连续性和一体化的街区风格,通过新增地雕、文化立面、垂直绿化等,将码头商埠发展历程、地域历史文化和海派风情融入绿化设计,形成完整的绿色生态链和连贯的文化轴线,打造多元一体的滨江公共空间,吸引人群驻足停留。

围绕外萃丰弄绿地及周边区域开展车辆整治项目,重新规划沿线车辆停放区域及点位,增设主题景观小品,提升街区车辆停放秩序。在外马路董家渡路北侧空地打造骑行主题公共空间,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新增休憩区域座椅、绿化景观,结合整体地坪改造,打造街区公共空间,完善街区服务功能。对桥下部分市容环境卫生死角区域进行改造,结合艺术休憩装置,以公共空间的重新塑造实现街区治理的目标。

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意见征询和座谈会情况,针对外马路区域导览指引功能不足的现状,开展沿线导视标识项目,包括新增树池盖板、站点指示、车辆引导、企业导览牌等。未来将持续打造“金耀东门·一街一路”品牌项目,充分兼顾老城厢风土人情和新都市金融高地,深度融合传统人文与现代经济,以高品质的金融集聚带展现东门城区活力。

记者 / 高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高磊

视频 / 高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原标题:《黄浦日记|一年多时间,老太平弄—外马路变化这么大!》

阅读原文

网址:黄浦日记|一年多时间,老太平弄—外马路变化这么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9976

相关内容

外滩“第二立面”、文庙更新改造、旧改新任务......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让老房子内外兼修
旧改生效 一户都不用搬走 打浦路高密度居住区旧改实现“原址重建+成套化改造”
老旧车棚隐患多?黄浦这33个非机动车棚实现“智”焕新生!
涉及540证居民,黄浦区今年最后一个旧改项目高比例生效!
外滩“第二立面”、文庙更新改造、旧改新任务......黄浦区:让老房子内外兼修
新学期,黄浦这所小学把课间休息时间延长了→
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选出你心中的黄浦区“绿色社区”!
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选出你心中的黄浦区“绿色社区”!
黄浦日记丨弹棉花、修电器…… 社区“好帮里”,焕新服务再升级!
​黄浦日记丨弹棉花、修电器…… 社区“好帮里”,焕新服务再升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