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宣赫老师谈|《黄帝内经》“食饮有节”(二):体质调食 + 避误区,让中医智慧落地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28 20:58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适合老年人解读的传统中医养生经典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老年人养生书籍#

在上篇,我们解码了《黄帝内经》“食饮有节” 的核心是 “顺应规律”,并分享了 “四季时节适配” 的饮食方法。本篇继续从 “体质调食”“食养结合” 两大实践维度,以及 “常见误区解决” 入手,帮大家把中医饮食智慧真正用到日常。

一、“食饮有节” 现代实践(二):体质调食,一人一方更精准

《黄帝内经》提倡 “因人制宜”,延伸到饮食上就是 “体质调食”—— 根据不同体质(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等)调整饮食,这和现代 “个性化营养” 同步,能避免 “千人一方” 导致的营养失衡。

1. 阳虚质(怕冷、手脚凉)

这类人群基础代谢率低,宜吃生姜、桂圆、羊肉等温热食材,别碰苦瓜、西瓜等生冷食物;温热食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畏寒症状,适合日常调理。

2. 痰湿质(偏胖、舌苔厚腻)

痰湿体质易代谢缓慢,建议吃薏米、红豆、茯苓等健脾祛湿食材,契合传统 “病在脾,当食甘温” 的思路。现代研究也证实,这些食材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堆积。

实践案例:某 35 岁痰湿质女性,长期腹胀、大便黏滞,按建议每日用薏米茯苓煮水,减少甜食油炸品,3 个月后腹胀消失,体重降 5kg,血脂血糖恢复正常。

3. 阴虚质(口干、易上火)

阴虚人群易黏膜干燥,宜吃银耳、麦冬、梨等滋阴食材,避免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这类食材含水量高、含维生素 B 族,能缓解 “阴虚内热”,改善上火问题。

二、“食饮有节” 现代实践(三):食养结合,用食材做 “轻调理”

《黄帝内经》主张 “药食同源”——“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是 “食饮有节” 的高阶用法,特别适合现代亚健康人群。

1. 失眠心烦:酸枣仁百合小米粥

酸枣仁在传统典籍中能 “安五脏”,现代研究发现其皂苷成分可调节中枢神经,搭配百合、小米煮粥,适合轻度失眠者日常调理。

2. 消化不良:山楂麦芽水

山楂 “消食化积”、麦芽 “健脾和胃”,二者泡水喝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酶分泌,缓解餐后腹胀。

3. 疲劳乏力:黄芪党参鸡汤

黄芪是传统 “补气食材”,现代研究证实其黄芪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每周 1-2 次黄芪党参鸡汤,适合上班族、体力劳动者缓解疲劳。

注意:食养仅适用于亚健康或轻症,若症状持续(如长期失眠),需及时就医,不能用食材替代治疗。

三、现代人践行 “食饮有节” 的 3 大误区与解决方法

很多人懂 “食饮有节”,却因方法错导致问题加重,这 3 个常见误区要避开:

误区 1:把 “节食” 当 “有节”,过度控量

减肥时盲目断主食、少吃饭,会导致气血不足、脱发、月经不调。

解决:以 “七分饱” 为度(餐后无腹胀、下次餐前微饿);主食别全断,用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控热量又保营养。

误区 2:忽视 “饮食节律”,三餐不规律

不吃早餐、深夜吃夜宵,会打乱胃肠生物钟,增加胃炎风险。

解决:早餐再简单也要吃(如 1 蛋 + 1 奶 + 1 片全麦面包);晚餐 21 点前结束,睡前饿了吃少量温牛奶或坚果,别吃高油高糖夜宵。

误区 3:只关注 “吃什么”,忽视 “怎么吃”

狼吞虎咽、边吃边看手机,会加重胃肠负担。

解决:每口饭嚼 15-20 次,专注吃饭;每餐不少于 20 分钟,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 “饱腹信号”。

结语:“食饮有节” 的当代价值

现代饮食问题的本质,是 “人与自然、人体自身” 的失衡。《黄帝内经》“食饮有节” 的智慧,正是帮我们找回平衡 —— 不用追求昂贵补品,只需在一粥一饭中做到 “适度、规律、适配”,就能告别高油高糖、节食失衡的困扰,让传统饮食智慧真正滋养现代生活。

【声明】本文为传统饮食养生思路分享,仅作日常参考,不构成诊疗建议。个体健康问题需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饮食选择结合自身体质。

网址:施宣赫老师谈|《黄帝内经》“食饮有节”(二):体质调食 + 避误区,让中医智慧落地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1105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中医科普 |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
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黄帝内经》论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智慧揭示:饮食不节与过度劳累,如何一步步损伤你的脾?
中医忌口新解:从《黄帝内经》看饮食平衡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