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河岸边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发布时间:2025-08-29 04:20

社会规则十九: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增进民族团结。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规则#

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女界头条

黑龙江黑河爱辉区坤河乡各族妇女传承弘扬特色民族文化

坤河岸边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标签:女界头条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客户端 | 作者:贾莹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莽莽草原,潺潺河水,袅袅炊烟,淳淳民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历史厚重、风情浓郁,牛羊遍野、牧歌声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坤河乡因河得名,是达斡尔族南迁过江第一地,也是黑龙江沿岸达斡尔、满族等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坤河乡各族妇女正用多彩的民族文化续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

“哈尼卡”走进“象牙塔”

走进坤河乡“哈尼卡”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浓浓的民族气息迎面而来,达斡尔族哈尼卡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月华正在指导她的汉族徒弟张春艳制作哈尼卡,剪衣袍、坎肩、马褂,不多时,几个活灵活现的哈尼卡就完成了。“哈尼卡是达斡尔族民间儿童玩具,现在我们要把哈尼卡打造成幸福生活的‘剪影’。”朱月华说。

达斡尔族哈尼卡技艺传承数百年,新时代的坤河乡巾帼手工艺人进一步创新艺术形式和材料运用,设计制作哈尼卡折纸文创、纸偶手办、DIY服饰玩具礼盒等,不断丰富民族手工技艺内涵。坤河乡积极链接陈列馆、图书馆等景区展馆进行展示、销售,有效增加民族文创产品附加值;对接黑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搭建哈尼卡美育实践项目,开展展演、教培、元素设计、非遗讲习等活动和课程,让村里的巾帼手艺人走进“象牙塔”,迈上大舞台。如今,各族妇女设计的哈尼卡文创产品,让民族文化技艺“活”了起来,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活了地方文化产业。

“微作坊”汇聚“微幸福”

雁阵掠过斡包,春日初映格窗。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的民俗小院里一如往日,忙碌不停。身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妇女正学着画图、剪样、穿针、缝纫,抓紧时间赶制一批药香节手工荷包。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就像是春日里迈向幸福生活的节拍,轻快而有序。

边疆各民族传统粗缝技艺运用于生活、生产各个方面,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坤河乡依托“石榴花开放、红耀达满乡”党建品牌,组织各族妇女学习缝纫机使用、传统服饰裁剪、荷包配饰制作等技艺,打造民族村里的“绗勒格(粗缝)”手工“微作坊”,积极承接线上线下设计、制作订单。还立足定制农业发展趋势,开发“坤河岸边”线上销售App,设置民族手工“一份礼”销售橱窗,以手工定制形式充分释放民族文化价值,促进各族同胞增收致富。

“巾帼花”绽放“公别拉”

系上荷包,喝下烈酒,跳起热情的“哈库麦勒”,一场“民俗风”十足的盛会被搬到了中俄界江——黑龙江江畔的大草原上。在坤河乡坤河国家湿地公园坝外草原的“库木勒”节现场,坤河巾帼文艺队、女子民兵队的原创剧目《坤河岸边》、哈尼卡草原服饰秀扮靓风光旖旎的草原。“氛围太好了!”从安徽来此避暑的季艳夫妇跟着节奏,跳着“哈库麦勒”,融入了流动的人潮。“库木勒”,即达斡尔语“柳蒿芽”的意思。每年,“库木勒”节举办期间,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的达斡尔族妇女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相聚在江边的草原上,用歌舞与美食庆祝。

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越铸越牢。“阿木、扽格”,这是坤河妇女在“霍乌都日”(抹黑节)上,最真挚的祝福语。各族妇女共办百家宴,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传统民族节日成为赓续文脉,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坤河乡深入挖掘“鲁日格勒”“扎恩达勒”“乌钦”等非遗项目,大力培育巾帼非遗传承人,先后举办“库木勒”“纳纹木仁”等民俗节庆,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运动会、巾帼非遗展、民族美食、草原音乐

分享: 编辑:杨蔚然     2025-08-26

网址:坤河岸边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2131

相关内容

第二届“五彩边城”中俄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在口岸绥芬河市举行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惠农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疫期学”| 亲子小厨房,奏响生活教育交响曲
赋能学生启新程 泉城校园奏响开学奋进曲
防城港市防城区创新工作思路方法 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
“共筑团结梦 同绘民族情”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奏响思政“三部曲” 弘扬主旋律
在高雅艺术中提升文化素养 感受幸福生活
履职风采|古丽米拉·达吾列提代表:工作生活中厚植民族团结情谊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