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案,他们“沉迷”草木、鸟兽和山石
引导他们处理网络社交,防止沉迷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青春期教育指南#
关注
身为警察,他们很少穿警服,甚至很少出现在人群中。
在野外的山林里、草木间、水岸边,很多人迹稀少、不易被人发现的案发现场,却时常有他们隐秘的身影。北京公安里有一群专门打击涉及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警察,虽然几乎每个人都曾是生态环境领域的门外汉,但他们都凭着毅力和信念,在磨砺和探索中成长为与涉环境违法犯罪人员不懈角力的高手。
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环食药旅大队民警卢光远,能够算准鱼群产卵巡游线路,通过水库岸边杂草倒伏方向判断人迹,还能根据岸边死鱼推测非法捕捞的作案时间。
北京市公安局门头沟分局森林公安大队民警韩孟祺,他一眼就能识别出受保护的动植物,熟悉各类猎捕野生动物的工具,掌握不同候鸟迁徙的时间和路线,甚至听鸟鸣便能辨别出品种。
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环境保护支队民警李应,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地方裁量基准制定的工作中,积极推动改变过去“以罚代管”的局面,让破坏环境的违法者在法律面前受到应有的制裁。
守护绿水青山,他们个个身怀“超能力”。
韩孟祺在解救被粘网挂住的鸟。 图源:北京警方
“警官,你怎么能证明我的鱼是水库鱼?”
5月的一个深夜,市区最高气温已有30℃,夜晚的水库边气温却只有十来摄氏度,冷风卷过水面裹着湿气吹透衣服,冰凉刺骨。密云水库北岸,卢光远和同事们会同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已蹲守了两天。
此刻,卢光远蜷身藏在栗子树后的草丛里已好几个小时,他们要尽量保持库区原本的“风平浪静”,这样才能让“对手”放松警惕。
“对手”是前来电鱼的不法分子。
密云水库自2002年开始封闭管理,尤其在每年4月到9月的休渔期,即使是持有捕鱼证的渔民,也不允许进入库区。但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在巡逻时发现了水边树木半掩着的两只橡皮艇,艇上堆放着两套电瓶和带金属抄网的杆子——这是典型的电鱼装备。
于是,一张网在水岸边张开。当两个黑影摸向橡皮艇时,卢光远和同事猛地跃出,“站住!”
惊慌中两人辩称,“船不是我的,我就来溜达。”这一点,卢光远早已预料到,因为查获的杨某和孙某没有下水,手里没有渔货,他们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来非法捕捞。此类案件事发郊野,没有摄像头捕捉到他们的罪证,民警追踪人迹、寻找证据,都要靠传统的侦查手段。
在依托“行刑衔接”机制,执法大队对二人“非法进入水库”依法进行处罚的同时,民警分别对杨某和孙某开展了询问,最终从中找出了破绽。二人承认橡皮艇和工具都是他们的,被抓当夜他们是去看看设备是否还在原处,此外参与平时电鱼作案的还有三人。
该团伙中,孙某从小生活在密云水库边上,对此处水域地形很熟悉,杨某虽不是本地人,但他会电鱼,曾经因为在本市其他地区“下地笼”非法捕捞水产品被依法判刑,而此次,他的“手段”更加恶劣。
卢光远解释,嫌疑人作案时,两根杆同时入水就通电,会将半径五米内的鱼全部电晕或者直接电死。大鱼被捞走后,小鱼苗即便还在水里,也活不成。而在密云水库中,主要的鱼类如鲤鱼、草鱼、鲢鳙等都“各司其职”,有的能净化水质、有的可控制水草生长,此时四五月份正值鲤鱼“甩籽”的繁殖期,一条船下去电鱼一夜,这个水域内的生态链很有可能就被破坏了。
此外,卢光远进一步循线深挖,找到了该团伙的下家李某。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某从杨某处购买了价值10余万元的鱼。“这不是简单的为了口腹之欲电鱼,已经形成了一个犯罪链条。”卢光远决定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李某坚称自己不清楚杨某供给他的鱼来源于密云水库。“警官,你怎么能证明我的鱼是水库鱼?”
为了让证据更充分,卢光远前前后后跑了十趟看守所,理清交易地点、数量、价格等细节。面对多方证据,李某交代了购买非法捕捞的密云水库鱼的犯罪事实,最终因掩饰犯罪所得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电鱼团伙的5人也分别获刑。
卢光远在密云水库进行常规巡查。 图源:北京警方
月黑风高、杂草丛生间的“破局”
卢光远是2018年密云分局环食药旅大队成立后的第一批成员,专攻非法捕捞、非法排放等涉及破坏生态环境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问题。北京“水源地”的密云水库是他重点保护的对象。
要发现端倪、要破案,首先就要对水库熟悉起来。工作刚开展时,环水库200公里的公路他经常要分段去“探一探”,也是那个时候,卢光远才亲身感受到水库周边山区生态环境的样貌。
村落分布的位置、进村的各种明暗路线,不同季节、气候下水库水位的变化、植被的生长特征,不同鱼类的产卵季节,甚至不同类型的禁用捕鱼装备,他逐渐了然于胸。
慢慢地,卢光远能够在看似平常的地方发现异常,如看草倒伏方向判断人迹,根据现场死鱼状态推测作案时间。
有时他根据现场情况判断可能有人在岸边下“地笼”,即便证据指向此处藏着“地笼”,要坐实也并不容易,拴着“地笼”的线会“隐身”,寻找的过程十分漫长,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即便已经发现了“地笼”等工具,蹲守到嫌疑人才是最考验耐心与耐力的时刻,“他们往往会专挑草高的水湾作案,下网、电鱼时全程关灯。”
有时卢光远过分紧张,总觉得水里下了“地笼”,但反复验证后证实是他多虑了。“判断失误”,卢光远轻松一笑,没有挫败感,反倒是松了口气。卢光远更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全。
李应在野外开展侦查,对盗采的矿石进行鉴定。 图源:北京警方
“你们能拿我怎样?”民警接招了!
数年前的一个寒冬,京郊的一处耕地里出现了“大坑”,一个犯罪团伙白天伪装种树,夜里盗采砂石,硬生生把良田挖出了一个100米长、8米深的坑。更可恶的是,他们用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将坑回填。
就算事情已过去好几年,李应还记得蹲守时,为了不被作案团伙人员发现,他几乎把身子埋进垃圾坑旁的“雪窝子”里,轮班和同事们蹲守了6天5夜,记录下来往的车辆号牌,最终拍摄到犯罪嫌疑人的样貌。
收网时,警方分三路包抄,看到团伙主要嫌疑人想趁乱逃脱,李应扑上去将他一把摁倒,酸臭的烂菜叶糊了一身。
这是“环保警察”工作的常态。在成为一名“环保警察”之前,李应在派出所当过治安民警。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成立,环境保护支队是其下属的职能部门,已工作了6年的李应通过遴选,成为北京首批“环保警察”。“环境问题关系到百姓民生,至关重要,而且案件隐蔽性强,侦破起来难度一定不小,我要自我突破。”
队伍刚组建时,支队民警侦破的每一起案件几乎都是摸索着前行。
在2019年一次查处非法垃圾收纳场的行动中,面对气焰嚣张的嫌疑人,李应被对方一句“就这点垃圾,你们能拿我怎样?”深深刺痛。由于现场查获的生活垃圾量刚好卡在入刑标准之下,只能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罚款处罚。
之后,李应和同事们不再满足于个案侦办,而是迎难而上,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参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地方裁量基准的制定中。凭借一线实战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他们推动细化了对“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标准。如此一来,即便违法人员的行为因量级、情节等原因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警方也能依据新的裁量基准,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改变了过去“以罚代管”的局面,让所有破坏环境的违法者都付出应有代价。
后来,李应总结的“打击非法倾倒垃圾违法犯罪工作法”还被上级部门列为全警实战大练兵课程,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
韩孟祺和同事在野外工作。 图源:北京警方
静守山林二十年,从等待到出击必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至今已有20年。这20年间,作为森林警察的韩孟祺亲历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发展历程。20年来,他会的越来越多,山里的案件越来越少。工作在山林间、水岸边,远远地望见有野生动物结伴穿行跳跃时,韩孟祺会停下脚步静静地享受山林的静谧和祥和。
韩孟祺与山林的亲密接触始于童年,那是他天然的游乐场,追蚂蚱、蹚小河,浸染着草木气息的童年塑造了他骨子里对自然的亲近。
大学毕业后,韩孟祺成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大学时,他就从一名外地的森林公安同行中听说过一些工作的日常,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听起来事儿不多,跟人打交道也不多。”
“刚入警时,谁不想破大案,抓坏人呢?”初入警营的韩孟祺感觉有点不过瘾。
转折出现在工作了10年之后。2014年初,韩孟祺在京冀交界处拦下了一辆可疑车辆。打开后备厢的瞬间,血腥味扑面而来。除了两只已死的狍子,还赫然躺着一只体型更大的动物尸体,头顶的角漆黑,带着一棱一棱的独特纹路。韩孟祺心头一紧,“这东西看着不一般。”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绝非普通动物,立刻拍照发给专家鉴定。消息很快传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
车上有两名男子,韩孟祺对二人开展了细致盘问。一名男子称,这些野生动物是他在外省购买的,包车准备运到北京,而司机马某则表示,自己只是受雇开车,不知道车上运输的是什么物品。
韩孟祺很快找到破绽,行车路线是马某自己定的,这不是一条常规路线,舍近求远从此经过,显然他是抱着带违禁品蒙混过关的心理。在韩孟祺的追问下,马某自己都在谎言里转不过弯,最终承认了明知是国家保护动物仍进行非法运输的犯罪事实。
但韩孟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车当日并未直接进京,而是中途去了其他地方停留了大约1个小时。这1个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韩孟祺和同事们一方面沿着车辆行驶路线开展追踪,另一方面进一步对两名嫌疑人“刨根问底”,坐实了这短暂的停留并非偶然,而是去购买斑羚。随后,韩孟祺和同事们赶往外地,将非法狩猎和出售斑羚的犯罪嫌疑人也抓获归案。
就这样,韩孟祺破获了从警生涯的第一起刑事案件。随后他进行复盘,总结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准则,“再往前走一步”。案件中,许多细节让他察觉出异常,但又没那么笃定,如果止步于当时,嫌疑人或许就借机逃脱法律的制裁。
后来,韩孟祺调入门头沟分局森林公安大队刑侦科。随着案件办理经验逐渐丰富,他更是变“被动接案”到“主动出击”,主动去发现案件,“动物、草木受到伤害不会说话、不会报案,但这事儿可不能就过去了。” 在他的带动下,门头沟森林公安大队逐渐形成了浓厚的钻研业务、主动出击的风气。
打击非法捕鸟,是近几年韩孟祺工作的重点,也最考验耐性与智慧。他熟知鸟类的迁徙规律,“时间段相对明确,一般都是3月到5月底和9月到11月。”违法捕鸟人员也同样深谙此道。为了实现精准打击,韩孟祺和同事们必须赶在捕鸟人之前潜入山林。行动通常在凌晨启动。“近点的地儿从山脚走20分钟,远点的可能夜里12点左右就得动身。”他们一蹲守就是两三个小时,手脚经常冻得麻木。有时为了盯一个案子,他们甚至要在山里坚守一个月。
之所以要比违法人员行动快,韩孟祺谈到了最心痛的一次抓捕。“网特别大,围了一个方形的区域,挂满了鸟。”韩孟祺回忆道。那些粘在网上的生灵,在极度惊恐中互相攻击。韩孟祺至今对那个场景印象深刻,从网上救下鸟时,他感受到了它们眼神里的求生欲。
还有一年深冬,接到村民报警的韩孟祺赶到一处滥伐林木现场时,被眼前的景象刺痛,在一处山沟位置,多棵树木被砍伐。调查很快指向一个“老熟人”——一个曾因滥伐被他处理过的伐木者。最终,嫌疑人受到法律严惩。但那光秃秃的山沟,却成了韩孟祺心中永远的警示。
现在韩孟祺是同事眼里不折不扣的“案痴”,虽然办案过程充满艰辛与危险:密林深处没有监控,大多要凭经验侦查布控,蹲守时被树枝划伤、崴脚是常事,长距离追捕嫌疑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近些年,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举报线索越来越多;一些民间的护鸟组织,在亲眼目睹韩孟祺团队的专业和高效后,也对他们更加信任和依赖。
有一次蹲守,韩孟祺身后突然落下几只野鸡,近些年他还时不时遇到野兔、野鹿,还有些他没看清就从身边跑过的小动物。这山野间的生机蓬勃景象让韩孟祺和同事们觉得很幸福,因为这是大自然对他们森林警察工作最大的认可。
这些年,发生在密云水库的非法捕捞案件在逐渐变少,团伙作案的情况越来越罕见,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和普及,为了吃、乐趣来冒险非法捕捞的人也越来越少。卢光远能感受到水库环境持续变好,一些他没见过的水鸟也在这里安了家。2023年,北京密云水库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有好几次,在水库环路上开车,远远地望见野鸡、野鹿结伴过马路,他便停下车静静地等,享受那一刻的静谧和祥和。
有人曾问李应,你们付出这么多努力有必要吗?李应说,保护环境是最不能等的事,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眼下可能不是你我,但未来很有可能会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后代,“穿着这身警服,我就要努力为他们维护一片净土。”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张楠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为破案,他们“沉迷”草木、鸟兽和山石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2532
相关内容
(厂家)伊犁草石分隔板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如何进化的?
最被低估的本地生活独角兽——啄木鸟家庭维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把家搬到里山去,让向往的生活从土里长出来
朱良志:沈周的艺术总是充满温情,一只不忍离去的鸟儿都使他清泪满面
景山养鸟阅读答案
《魔兽世界生活技能升级攻略》(从菜鸟到大师,快速提升你的生活技能水平!)
《爱与怪物》| 最好的怪兽片=人与怪兽和谐相处?
木鸟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