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灯)
传统礼仪中的待人接物之道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传统生活美学#
苛政猛于虎; 来而不往非礼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尚往来、教学相长、大同、小康……
这些词句,你是不是很熟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你没有专门看过《礼记》,但其实礼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经常接触、运用《礼记》里面的词语、句子,如上面这些为我们十分熟悉的词语、句子,都是源自《礼记》。
我最早知道《礼记》,是上初中时,从语文课本上柳宗元的 《捕蛇者说》一文中。这篇文章结尾,引用了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注明,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下》,由此,我也记住了《礼记》这本书。
《礼记》为“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又是将《礼记》中的两篇文章抽取出来独立成书的。因此,传统的“四书五经”九本书中,《礼记》就占了三本。由此可见,《礼记》的地位非同一般。
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详细记录了周王朝及秦汉之前的政治典制、各类名物制度,以及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宴饮、交际、朝拜、聘问等诸多礼仪, 深入而详尽地探讨了儒家的社会政治理念、天道与人伦的观念、心性修养的方法和准则等,充分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其价值观。
尽管《礼记》中记载的典章制度和大部分礼仪规范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被人们弃置不用,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为人处世之道,却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中积极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谦虚谨慎。如《礼记·曲礼上》中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能放纵欲望,不能过于志得意满,享乐也不能无度。这些,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是谦恭待人。《坊记》篇中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中庸》篇中说:“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强调做人要有骨气,对人要不卑不亢,谦恭待人,既不能恃强凌弱,也不能巴结逢迎。
三是立德修行。《大学》篇中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中庸》里面提出了“君子慎独”的要求,这些都强调了德行修养的重要性。
四是知礼好礼。《礼记·曲礼上》说:“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说明无论处于富贵还是贫贱,知礼好礼都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了在各种境遇下保持礼仪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自我约束,守住做人的底线。
在人际交往中,“礼尚往来”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曲礼上》中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如果施与恩惠却没得到回报,或者得到恩惠而不给予报答,都不合礼数。人际交往中要有来有往,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 《礼记》是解码中华文明的密钥。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更是一套持续生长的意义系统——当我们用“礼尚往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天下为公”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这部经典正在完成从历史文本到未来智慧的华丽转身。钱穆说:“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如何让这个核心在当代焕发新光,正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化使命。
网址:《礼记》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老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4041
相关内容
处世之道——人生“36字诀”为人处世的十条智慧之道
为人处世之道的个性经典语录(精选400句)
道德经:以慈爱之心待人,以节俭之道生活,以谦让之态处世
道家处世之道
成功女人的说话技巧与处世之道
赢得人心 高超的处世之道
《中庸》的智慧则:中正平和的处世之道
为人处世的智慧密码
处世之道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