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最高规格,颁出特等奖!这些信号值得注意

发布时间:2025-08-30 17:56

注意商品规格,确保型号、尺寸等信息匹配. #生活知识# #购物技巧# #商品比较#

8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表彰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从1985年设立至今,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直是我省科技界最高规格的奖项。

大会共授奖259项,包括15个个人奖项和244个项目奖项。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9位科研人员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4名外籍专家获得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44项成果获得奖励。

这一四川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不仅是对所有获奖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褒奖,也是一座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反映出四川科技发展哪些趋势?

看成色:

总数量“瘦身”,含金量提高

纵观沉甸甸的榜单,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奖项总数量变少了。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本届大会共给244个项目颁奖,2023年度、2022年度、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别为247个、275个、261个。

中国电建成都院研发的“超深埋TBM隧道(洞)地质信息透明化关键技术”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图据 中国电建成都院

“授奖总数持续‘瘦身’,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一位与会代表说,这需要项目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真正解决四川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虽然奖项数量减少,但含金量正在提升。记者发现,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数量分别是7个、5个、35个,高于2023年度的2个、2个、33个。

视频据 川观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颁发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花落西南交通大学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原理、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这是本次大会颁发的唯一特等奖,也是近7年来颁发的首个特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项目团队。图据 四川科技报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成果开辟了现代高速铁路机车车辆与线路高品质设计的全新路径,消除了高铁基础结构大变形导致的限速瓶颈,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50余个高铁线路工程,对实现中国高铁高安全性、高平稳性设计与运营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占比明显提升,本次大会颁出25个自然科学奖、11个技术发明奖,相比之下,2023年度的获奖名单中两个奖项分别是10个和6个。

看突破:

“0”到“1”成果涌现,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

“填补空白”“全球首创”“国际领先水平”……细看本次获奖项目名单,一大特点是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0到1”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四川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抢占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原创性科学成果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攀升。

着眼“新”突破,多个一等奖获奖项目颇具代表性:

聚焦新材料,由四川大学完成的“基于氧化偶联的有机光电材料合成化学基础”项目荣获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成果为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变革性合成路线和设计策略,实现了“0到1”的原创性突破,解决了行业重大难题,打破了我国先进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

聚焦新型能量转化,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4家单位完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功转换关键技术”斩获四川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从本质上说,该项目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导热性强、易压缩、做功能力强的特质,以为工质进行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过程中,项目团队打破国际垄断,发明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能量传递技术工程化的工业母机,具备了全系统与微通道换热器等关键设备的成套研制能力,成功研制国内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系统。“通过布雷顿循环,热能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具备效率高、重量轻、更环保等优势。”项目成员说。

创新策源能力得到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获奖项目与四川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先进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一大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技术成果涌现出来。

以“国之重器”为例,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F级50MW重型燃机自主研制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介绍,该项目创立了自主完整的F级重型燃气轮机正向设计技术体系,建立了透平叶片高合格率规模化制造体系及F级重型燃气轮机试验验证技术体系,取得我国F级重型燃气轮机“0”的重大突破。

看动能: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巩固

“重器”之外,本次部分获奖项目还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贴近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它们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更精准和更全面科技支撑。”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比如在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肝癌微创诊治新策略的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西南机插杂交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成果涌现出来,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粮食安全,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百姓。

此外,本次获奖项目还体现出协同创新成效明显的特点。

整体来看,本次获奖项目中,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完成的项目数209项,占比达85.7%,特别是在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70.8%的项目是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出。

具体来看,在“含金量”最重的一等奖获奖项目中,都能找到由企业牵头、参与完成的项目。

在生物医药领域,四川大学与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弘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胞内递释制剂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荣获四川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农业领域,四川农业大学携手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展“猪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靶向营养调控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1.82万家,新增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万家,新增3000家。当下,四川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成都获奖占比超91%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本次大会,成都市获奖占比超91%,共获奖236项,包括14个个人奖项和222个项目奖项。唯一一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来自成都。

从个人项目来看,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人全部来自成都,分别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王海峰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

图据 成都科技

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9人中8人来自成都,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太惠玲、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顺涛、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等。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4人全部在蓉,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弗雷德、电子科技大学巴哈迪等。

从奖项项目来看,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授奖25个、11个、208个,在蓉单位牵头或参与的获奖项目分别为25个、10个、187个。从奖项项目层级来看,在蓉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的一等奖占比达89%,二等奖占比达98%,三等奖占比达87%,唯一一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来自成都。

综合:川观新闻、成都日报

编辑:吴蔚、刘江涛

网址:四川省最高规格,颁出特等奖!这些信号值得注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8642

相关内容

四川省特别公益命题 : “安逸”熊猫
四川旅行省钱攻略最新
新“智”慧全国 AI数字创意大赛颁奖盛典完美收官
2022 年(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
校园之星颁奖词(通用11篇)
四川特有了这篇攻略更省钱,到四川旅游大概花费,来四川要花多少钱?
创意传承 创美生活 第四届四川省文创大会即将于德阳启幕
“创意传承 创美生活” 第四届四川省文创大会即将于德阳启幕
一家人去四川旅游怎么玩省心省钱啊:省心省钱秘籍,一家人游四川!
四川省民政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