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今安澜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购物之余可领略历史文化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购物消费指南#
大皖新闻讯 霍邱是个很有韵味的地方,坐落于淮河南岸,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小城;临淮泥塑,正是绽放在这片沃土上的传统艺术。8月28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随同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采访团走进六安市霍邱县,探访了当地的临淮泥塑艺术馆。
据史志记载,淮河流域水灾频发,“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是昔日沿淮人民深受水患之苦的真实写照。面对水患,临淮人民以泥为材、以水为料,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他们敢于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更创造了流传百年的民间艺术——临淮泥塑,目前已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28日上午9点,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临淮泥塑艺术馆。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区,这里陈列着各类精美的泥塑作品,涵盖了人物、动物等多种类型。作品风格古朴浑厚,造型千姿百态,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动反映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乡土与田园气息。无论是劳作的农民、嬉戏的孩童,还是家禽家畜,都被塑造得形象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据临淮泥塑艺术馆讲解员介绍,临淮泥塑发展至今已传承至四代,田孝琴是其第三代传承人,也正是在她的努力下,这门技艺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采访中,大皖新闻记者得知,作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淮泥塑已在淮河南岸扎根百余年。其创作原料取自当地红、黄、灰、黑泥土,经选土、搓土、醒土、细磨、制坯、粗塑、细塑、晾干、制模、烧制、着色等十几道工序,全凭手工塑形,再以纤细锥笔雕琢而成。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皖新闻记者欣赏了《淮河汉子》《竹林七贤》《霍邱保卫战》《十八罗汉》等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感受到临淮泥塑的独特魅力。
采访过程中,大皖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田孝琴带领弟子们深度扎根农村题材和新时代主题,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以文促旅,真正践行着“用淮河水塑淮河泥,说淮河故事”的理念。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实习生 冯新竹
编辑 张大为
网址:千里淮河今安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9212
相关内容
秦淮河【文化中国行】行走淮河 淮畔明珠绽异彩
《经济日报》整版关注:创新治理护黄河安澜
又跑路一家!淮安一餐厅人去楼空!有人卡里还有钱......
淮安今日天气
“世界美食之都”淮安,凭什么南北通吃?
蚌埠跨淮河第四桥长淮卫大桥建设接近尾声 年底通车
以匠心焕新千年运河 三棵树“国漆国匠”大赛淮安站火热开赛
淮安文史:打造文化体验园,让治水文化流芳百世——“江淮第一园”河道总督府(清晏园)发展综述
数字孪生“智绘”长江!揭秘江苏安澜背后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