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研:志愿服务能提升幸福感
志愿服务,帮助他人也能提升幸福感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品质# #提升幸福感#
关注

志愿服务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在瑞士、德国和奥地利进行的一项调研,人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是在强化自己的内心力量。
根据民调机构Marketagent于8月19日发布的这一具代表性的调研,志愿服务者比普通人更快乐、更乐观,也更具韧性-因为“行善”与其自身的幸福感紧密相连。调研显示,78%的社会参与者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远高于整体人口65%的平均水平。
认为生活“有意义且充实”的人在整体人口中占比57%,但在志愿者中占比却高达70%。大约三分之二参与社会工作的人表示,他们的社会志愿活动为其生活增添了更深层的意义。
他们应对压力与人生困境的能力也显著提升。几乎70%的志愿者对自我的评价为“具备韧性”,而整体人口的这一比例仅为55%。
更快乐、更乐观
在接受调研的志愿者中,近八成称自己“通常感到快乐”,而整体人口这一比例仅为60%。近三分之二的志愿者结识了新朋友、学到了新技能。
除了心理健康得到改善,社会参与者还展现出其他特征。例如调研还发现,72%的志愿者自认为乐观,而整体人口仅为57%;约44%的志愿者是外向性格,而整体人口中只有约三分之一认为自己“外向”。
社会参与还与身体状况相关:调研显示,逾半数的志愿者有着积极的生活方式,也经常运动,而整体人口中这一比例为40%。
本次调研于3月18日-4月2日之间进行,3143名年龄介于18-75岁的民众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瑞士有1010人参与。
志愿服务的意义
在中国,志愿服务同样被证实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无论是重大自然灾害后的救援行动,还是社区日常的养老助残服务,志愿者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瑞士等欧洲国家的调研结果相呼应,中国学界和社会组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提升;基于大规模样本的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成年志愿者的幸福感水平与其参与频率呈正相关。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人,也能增强社会联系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双向受益”。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通过支教、环保、公益等活动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不仅在帮助他人时体验到满足感,也在这种经历中收获自我成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最新调研:志愿服务能提升幸福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9899
相关内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何让群众有幸福感?“小格”志愿服务队 让老人晚年“幸福满格”
组织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 哈尔滨道里区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
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莲湖区西关街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日活动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分
多彩志愿服务活动点亮居民幸福生活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以EAP服务提升员工幸福感
社区志愿服务:从社区参与到社区福祉
“志愿服务+物业管理” 管理新模式打造幸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