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概要.ppt

发布时间:2025-08-31 08:33

体验传统婚俗:如拜堂、闹洞房,理解中国婚姻的礼仪习俗。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旅行生活体验# #传统文化体验#

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概要

——中国近代婚俗的变迁 前言 在封建儒家礼教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程式固定的婚俗礼仪,并一直沿用至近代。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礼俗受到冲击和挑战,新的婚姻观念和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包括议婚、订婚、结婚、离婚和再婚在内的婚姻礼仪与婚俗传统。进入民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婚姻习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更新,新的婚姻价值观念和礼俗不断流行开来。但是,新式婚俗还没有占据主要地位,传统的婚礼习惯仍有很大的势力,各地仍然普遍流行着旧式的婚俗。 清末民初的婚礼仪式是对清代的延续,旧式婚礼仍然很普遍,尤其在农村,结婚程序还十分繁琐、冗长。 各地的婚礼仪式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进行,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所变化,从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纳采 “六礼”中的第一礼,指男家遣媒妁前往女家提亲。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送礼求婚。 问名 即男方请媒人以书信的形式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 ”,然后进行占卜、算命,从而判断男女双方会不会相冲相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结成夫妻的地方。“ 问名” 也称为 “ 过小帖”或“请庚贴”。 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书有曰:“未卜时,恐有不吉,昏姻不定,故纳吉乃定也。” 所以,只有 “ 纳吉 ” 仪式完成了,才表明男女双方正式进入订婚阶段。 “ 纳吉 ” 是男女双方决定缔结婚姻的标志。 左上:男方遣媒给女方的《求婚帖》 请期 即男家选择好成婚的良辰吉日,并派人通知女家。《仪礼·士昏礼》的《注》中曰:“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从字面上看,“ 请期 ”是男方请女方长辈确定成婚佳期,但实际上仍由男方确定。所以,“ 请期 ” 只是一种礼节上的谦让。 亲迎 即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六礼”的最后一礼,也是古代婚俗中最为重要、最为繁缛琐细的仪式。亲迎的方式,因民族、地域、文化、经济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普遍使用的是花轿、喜车,或者马、船等代步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统婚礼习俗包含着稳定婚姻关系、追求生活幸福及家庭和睦等积极内容,具有维系家庭稳定、巩固家族团结的功能,这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但旧式婚礼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包办,当事男女被剥夺了独立选择的权利。二是父母的择婚标准多以家族利益为先,重门第财产,忽视了作为婚姻基础的男女双方感情,使婚姻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三是在整个婚姻仪式中男方起绝对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思想。四是旧式婚礼程序复杂冗长,浪费资财。 以 “六礼” 作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婚姻礼俗,尽管程序僵化、繁琐,并且耗费大量钱货,但其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人短期内难以完全抛弃。因此,在民国时期旧式婚俗依然在广大地区普遍流行,农村、山区、边远城镇等思想保守地方,人们的婚嫁仪式更是严格遵循传统的婚姻礼俗进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社会文化的输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可以自由、普遍地参与到各种社会公共活动中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日益加强,这就为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客观的社会环境。一些青年在接触到新观念、新思想后,开始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争取婚姻自主。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 19世纪末,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对扼杀个性自由的传统婚姻制度进行批判。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撰写了《禁早婚议》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谭嗣同在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同时,还以自己的婚姻生活践行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谭嗣同坚决反对纳妾,极力主张一夫一妻制,而且严以律己。他与夫人李闰仅有的一个儿子早年夭折,但他并没有因为妻子再无生育而有所嫌弃,更没有纳妾。反之,夫妻之间仍然相敬如宾,伉俪情深。 谭嗣同就义前写给夫人李闰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充满对妻子的慰藉,表达了他对自己婚姻的恪守。 金天翮在《女界钟》里,从个性解放的基本观念出发,宣传爱情至上、婚姻自由,认为“婚姻者,世界最神圣最洁净的爱力之烧点也”,主

网址: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概要.ppt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1095

相关内容

中国婚姻家庭变迁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中国近代生活方式变迁.pptx
#中国婚服百年变迁#...
现代婚姻幸福的秘诀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形式、内容及功能
婚姻家庭
中国社会中家人、家庭、家国如何传承与变迁?复旦教授们解密
壮族婚姻家庭生活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反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