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珠海垃圾分类工作

发布时间:2025-09-01 03:00

科技使垃圾分类更加智能化,辅助环保工作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人工智能影响#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智能化与垃圾分类结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在12月30日珠海市召开的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兆江解答了这个疑问。

拱北街道港昌社区海荣新村小区垃圾分类点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进行监控督导 受访者供图

王兆江介绍,目前,珠海全市智能化工作重点在前端投放、中端转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香洲区作为主城区,拱北街道先行示范在辖区3个社区53个点位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不仅能对“桶外乱扔垃圾”“不分类投放”“垃圾满溢”“投放点环境质量”等事件的实时监控,同时也节约了人工“站桶”督导成本;梅华街道先行建设垃圾分类信息化数字平台,目前已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纳入监管、溯源体系,实时上传垃圾收运量、来源和分类质量等数据。全市推进车桶一致分类运输,将车辆相关信息进行报备,落实分类计量。香洲区建立富有特色的厨余垃圾“驳运+直运”收运体系,通过在厨余垃圾桶加装RFID芯片,实现在厨余垃圾暂存点对每桶厨余垃圾进行精确溯源和计量。通过科技设备,将前端垃圾分类收纳、分类中转接驳、分类暂存和集中转运进行智慧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珠海已建设“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监管全市餐厨垃圾申报、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实现餐厨垃圾从产生到处理全过程管控。

此外,为加快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珠海坚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珠海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珠海市新建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均位于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内,目前已建成投产焚烧发电项目及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等4个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项目,初具规模效益:建成运营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期、二期项目,合计设计处理规模:3000吨/日(极限处理规模:3600吨/日;含水量约为20%),可满足珠海市原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需求,全市生活垃圾均运至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二期项目焚烧处理,全面实现了城乡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的处理目标;建成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厨余(餐厨)垃圾处理一、二期工程,合计设计处理规模:800吨/日、地沟油30吨/日,进一步完善珠海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珠海市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珠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珠海正积极推进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三期项目建设,设计处理规模2000吨/日(土建一次性建成,生产线分两批次建设。其中第一阶段建设规模为1000吨/日)。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年底开工建设,2025年年假底前建成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三期项目(第一阶段),持续保持珠海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处置目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董鹏程

校对 | 谢志忠

网址:智能化助力珠海垃圾分类工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4443

相关内容

智能化分类垃圾桶助力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人工智能助力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破袋”神器、互联网+…海珠这些小区的垃圾分类真给力
垃圾分类 | “智能化+平台化”助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智能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智能硬件助力垃圾分类
智能垃圾分类垃圾箱科技助力环保
厦门持续优化垃圾分类工作:智能“神器”来助攻 垃圾分类更轻松
垃圾分类新时尚,智能化垃圾箱来助阵!
数智赋能“新时尚”,助力垃圾分类长效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