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破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6大套路
网络安全:不随便点击未知链接,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网络谣言 #生活常识# #生活小贴士# #安全防范小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科普天地
日期:2017-05-17 作者:中国经济网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食品造假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绝,一些有图甚至有视频的食品造假行为更是容易让人对此深信不疑。然而这些看似声情并茂,现场感十足的食品安全“事件”,终究会在科学和常理面前露出马脚,最终以被辟谣收场。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钟凯博士撰文,对网络热传的食品安全谣言进行梳理,并阐述了简单的破解办法。关于谣言一“塑料大米”,视频中实际上这些塑料颗粒是工业原料,不可能拿去当大米卖。一方面是因为颗粒形状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塑料颗粒比大米贵得多。谣言二“塑料紫菜”。视频中的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烂,实际上紫菜撕不烂是因为紫菜长得比较老,而塑料薄膜价格远超紫菜,不可能是塑料做的。谣言三“假鸡蛋”。专家表示异常鸡蛋都是真鸡蛋,有的是因为被冻过,有的是因为鸡的输卵管炎症,有的是因为鸡的饲料问题。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是制作玩具,而其售价也比真鸡蛋贵得多。谣言四“假包菜”,实际上该视频是日本人发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饭店、商场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家居装饰的道具等。谣言五“注胶虾蟹”。实际上视频中的黄色部分是皮皮虾的虾黄或螃蟹的蟹膏。谣言六“西瓜打针”。实际上西瓜内部为实心很难注射进物质,即时用针管外部注入其他物质,瓜瓤很快就会烂掉。西瓜的甜度和口感是通过良种选育和田间管理获得的,并非传言中的打针。谣言七“面条加塑化剂”,专家表示塑化剂价格远超面粉价格,实际上水洗出来的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质为主。钟凯表示,对于这些有图有视频的谣言,具有特别耸人听闻、可以直观感受、便宜的食物造假、非山寨的知名企业产品造假、朋友圈本地生活号转发、“赶紧转,再不看就删”等诱导性标题等6大特征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谣言的可能性很大。
网址:专家点破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6大套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6145
相关内容
专家点破网络食品安全谣言【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之“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
2018食品安全谣言十大案例发布 2018年食品网络谣言有哪些→买购网
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比高达45% 打击食品谣言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周食品谣言】
【食品安全】辟谣!关于食品安全6大谣言,真相是……
【网络辟谣】辟谣小课堂第二期——食品安全谣言
铜陵市局多举措强化网络食品安全谣言治理
安徽食药监辟谣九大网传食品安全谣言
盘点十大食品安全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