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知识绿洲平台”上线半年:让二手书流动起来,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02 19:30

参与社区或学校绿化活动,共建绿色校园 #生活常识# #环保生活Tips# #植树造林#

  一本二手教材,从学长手中流转到学弟的书桌,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减少了资源浪费——这样的场景正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成为日常。由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发起的“知识绿洲平台”项目,自202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回收二手书4238册,完成线上线下交易1368人次,为上千名学生节省购书成本,同时减少纸张消耗2.3吨,成为校园内践行绿色发展的创新样本。

  旧书变“绿洲”:学生自主运营,破解教材闲置难题

  “每学期买新教材至少要花500元,但通过平台,我用76元买到了三本二手专业课教材。”大二机械工程专业的王同学展示手机上的订单记录。像他这样的受益者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平台上线半年内,工科生人均节省教材支出320元,文科生节省180元,部分贫困生通过“教材共享计划”免费领取书籍,累计节省费用超1.2万元。

  项目负责人茅同学介绍,平台的诞生源于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每年毕业季,大量教材被当作废纸卖掉,而新生又需要高价购买新书。我们想搭建一个桥梁,让资源循环起来。”团队联合校内图书馆、学生社团设立12个固定回收点,并通过毕业季上门收书、月度“绿色书市”等活动,将回收范围覆盖全校。目前,仓库内书籍按学科分类存放,每本均贴有唯一编码,定价仅为原价的10%-50%。

  技术+服务:优化体验,日均活跃用户超50人

  为了让交易更高效,团队开发了线上平台,支持关键词搜索、在线支付和用户评价功能。技术组成员丁宇乐提到,初期版本搜索响应时间长达3秒,经引入倒排索引技术优化后,速度提升42%,误检率从18%降至9%。“现在找一本《机械原理》,输入书名后1.6秒就能看到结果,还能按评分排序。”一名用户反馈道。

  线下服务同样注重细节。由15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配送团队,承诺“当日下单、次日送达”,准时率达94%。大二志愿者聂同学分享:“我们用电动车送书,每单成本只要0.3元。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6栋宿舍楼,但看到同学拿到书时的笑容,觉得特别有意义。”

  数据背后的挑战:用户活跃度与竞争压力并存

  尽管成效显著,项目仍面临现实挑战。数据显示,平台注册用户1235人中,月活用户仅312人,部分用户反映“搜索功能偶尔卡顿”“捐赠流程不够便捷”。对此,团队计划推出“捐赠积分兑换文具”活动,并开发“预约找书”功能,提升长期粘性。

  此外,校外二手书平台的竞争也不容忽视。项目指导教师王老师分析:“相比‘多抓鱼’等商业平台,我们的优势是更懂学生需求,比如精准匹配专业课教材。下一步将联合教务处,实现‘选课即推荐教材’,打造校园专属服务。”

  从一本书到一片“绿洲”:环保与教育的双重价值

  除了经济价值,平台的社会效益同样亮眼。据测算,流通的4200余册书籍相当于保护了38棵成年树木,减少碳排放1.2吨。这一成果吸引了校园环保社团的关注,双方联合发起“旧书新生”倡议,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资源循环。

  “以前考完试就把书扔了,现在知道它们能帮到别人,感觉特别有意义。”刚捐赠了10本书的大四学生赵萌萌说。这种转变也体现在数据中:87%的受访学生表示“更愿意参与环保活动”,65%认为平台“改变了随手丢书的习惯”。

  未来计划:跨校联盟与智能升级

  谈及未来,团队表示将分三步深化项目:

  技术升级 :开发小程序,新增AI自动评估书籍品相功能;

  拓展合作 :联合长三角高校建立共享联盟,打破校区壁垒;

  政策推动 :建议将二手书流通纳入“绿色校园”评价体系,获得制度支持。

  “知识绿洲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茅嘉罡总结道,“希望未来每所高校都有这样的‘绿洲’,让知识流动,让环保扎根。”

责任编辑:柯鹏

网址:校园“知识绿洲平台”上线半年:让二手书流动起来,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1337

相关内容

第十二届“绿色离校”全国校园公益行动绿色校园名单揭晓
校园绿化建议书8篇
建设校园绿色的建议书(精选6篇)
建设绿色低碳的高校校园从新生抓起
绿色校园环保的小知识
校园二手平台创意计划书.pptx
绿色校园建设倡议书——毕业生图书捐赠共享行动
二手课本,从校园来,回校园去
绿色校园建设倡议书——毕业生图书回收共享行动
校园绿色行动报告.ppt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