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清华开学讲座上庞众望这段话刷屏了,惊醒无数父母: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儿,不是家庭贫穷,不是成绩退步,而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家庭教育技巧#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父母将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化作传递给孩子的精神基因。
又到一个开学季,又是一年新起点。
8月26日,清华大学的新生开学讲座上,荣获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庞众望,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进行了脱稿演讲。
几年前,庞众望凭借744分(总分684加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加分)的高考优异成绩,走进了清华的校门。
那个暑假,记者赶去他的家中进行了采访,也正是这次采访和记录,让众人认识了这个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男孩。
他出生于河北沧州吴桥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家境贫寒,父亲患精神分裂症,母亲因瘫痪常年与轮椅为伴,而他自己还在6岁时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可诸多无常,却并未压垮他的精气神,一路走来,在母亲的引导中,在强大内核的支撑下,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如今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生。
这两天,庞众望的这段演讲多次在全网刷屏,激励了无数孩子,也让不少父母感慨:“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点亮了自己的未来,也一次次照亮了身边人。”
看了庞众望的成长经历,突然明白:对于每个孩子而言,最难越过的坎儿,不是家境贫穷,也不是成绩退步,而是自我人格的塑造,以及认知层次的建立。
有远见的父母,比如庞众望的母亲,早已通过言传身教带着孩子迈过了那些坎坷,托举其成为真正的强者。
开学第一课,父母应当树立好以下4个教育观,一步步引领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顺畅。
01
父母的认知层次,
是孩子成长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写到过一个观点:
“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高度会起到很大作用,而这个高度绝对不是说父母的学历和财力,而是指眼界、态度、胸襟,还有你不停地努力学习、付出和进步。”
也就是说,父母以什么样的认知和思想浇灌孩子,孩子就会从中获取什么样的资源,走上什么样的路。
很多时候,人们总以为影响孩子眼界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是富足的吃穿用度,于是一味地把教育的心思用在如何让孩子认识更多奢侈品,见识多么高级的世面。
却全然忽略了,真正丰富的认知层次,是思维深处的塑造和提升。
庞众望的成长经历,就是对这个观点最好的诠释。
他的母亲在世时,面对采访说起对儿子的期许:“祝福他走好自己的路,搞好自己的学习,将来能给国家做贡献,能帮助更多的人。”
尽管母亲不识字,没有上过学,可在儿子的教育上,她始终认为,读书极为重要,一定要多学知识,好好完成学业。
那些年,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每一步走得多么艰难,庞众望也始终都没放弃过学习的机会。
再回看这几年他的成长经历,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加油鼓劲;参加支教计划,为山区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激励大山里的孩子奋发图强,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清华开学讲座的这段演讲中,庞众望又一次谈起了一代人的使命:科研报国。
几个月前的论坛上,他就提到过这四个字,并且谈到:“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科研人员责任感的这份家国情怀,就是种在我心中的种子。”
这一切的成长和成就,以母亲的教导为根基,随后又在学校的教育中让这份目标更加根深蒂固,点点滴滴托举庞众望站的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优秀。
父母的认知层次,正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内核,它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向、深度与广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无法被替代的宝贵教育资源。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父母认知足够高,孩子自然会走得更远,未来的路也会更宽。
新学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牢记这三件事:
(1)拓宽视野,尽早规划与布局:父母越有远见,越早为孩子谋划和布局,孩子往往越能少走弯路。
这包括拓宽孩子的视野,发掘、培养其兴趣爱好,并根据其优势和发展方向,引导他制定当下努力的方向。
(2)持续学习,坚持自我成长:最高级的教育认知是——父母不必完美,但必须成长。
父母的自我提升,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你爱读书,孩子会好奇“书里有什么”;你爱运动,孩子会跟着模仿;你面对困难不放弃,孩子就懂得坚韧。
(3)言传身教,活成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渐养成这些优秀的品质。
当你开始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时,你已经在为孩子开辟更广阔的未来。
02
健全的人格素养,
是孩子未来发展最扎实的根基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诚然。健全的人格素养,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它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孩子在事业上的成就和人生的幸福感。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孩子,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在与人相处时懂得尊重和包容,能够在追求目标时坚守道德和底线。
演讲过程中,庞众望回忆起,八年前,自己其实也是带着迷茫走进大学。
那时候有位老师告诉新生:
“每位学生来到这里都会是一张全新的白纸,未来的人生需要你们自己去装点和描绘。”
他受到这句话的启发,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人要直面未知、勇于探索,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刚走进清华的时候,他担心自己会有负众望,会辜负家庭的托举,老师同学以及乡亲们的恩情和帮助。
随后在大学几年时光里,他参与过支教,担任过团支书,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在此期间,他也遇到过难题,出现过纰漏,最终还是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才度过了难关。
如今内核塑造的越来越强大的他,再讲起这些经历,已经足够从容,将从前的试错称为宝贵的经验,对未知也不再恐慌迷茫。
遇到难题,就解决难题;遭遇风雨,依然可以迎风向前。
在他的记忆里,母亲面对坎坷的命运,都能够勇敢直言“我想翻个倍”,自己一定也能够做到顺其自然,稳住心神,一路向前。
很认同庞众望在演讲中说到的那句:“每一次直面未知的挑战,其实都是自我发现的机会。”
人格健全的孩子,即便遇到再多风雨,都能修好自己的屋檐,用强大的心理素质,助自己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父母也应当趁早拥有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意识,帮助孩子修炼好这3个能力:
(1)情绪管理能力:
允许情绪流动,允许烂事发生,不否定孩子,不压制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接纳失败的结果,教会孩子调整心态的方法,一步步走出困境。
(2)责任担当能力:
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客厅、洗碗等。
(3)自主决策能力: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而非“无限自由”;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可以教会孩子一起参与家庭的决策;让孩子为选择负责,勇敢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吸取经验,逐渐进步。
03
优质的自律习惯,
是决定孩子前路的核心竞争力
有句老话发人深省:“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在庞众望身上,我看到了这个品质的具象化呈现。
演讲中他谈到,2022年,他开始进行了一款高精度测量仪器的研发,但那之后五百多天的日夜里,有四百多天,其实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
但是清华人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精神,一路支撑着他们继续探索,终于走到了最后。
事实上,他从上中学时就保持着这样的自律习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道题解不出来,就反复尝试,直到解出来为止。
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足够聪明的人,学习秘诀就是专注于做一件事,不到完全做好的那一刻不罢休。
读大学期间,很多时候,他还会利用洗澡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也因此得到灵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
李敖在北大演讲时说到:“人要实现自由,必须反求诸己,对抗掉自己的本能。只有对抗本性的诱惑,才不至于沦为本我的奴隶。”
当一个人不再过度沉迷于娱乐,而是把专注力都放在提升自我价值的事情上时,才能不断突破自己身上的枷锁,奔赴向往的未来。
仔细观察近些年的各类真实案例就会发现,那些缺乏自律习惯的孩子,往往会陷入拖延、懒惰、沉迷游戏等不良状态,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人生路上,保持自律,就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站在新学期的开端,父母也应当重视起习惯的影响,从这3点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
计划是自律的前提,一个合理的计划能够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2)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让孩子在 25 分钟内专注于完成一项任务,然后休息 5 分钟,这样循环进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3)家长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
当孩子出现拖延、偷懒等情况时,家长要耐心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04
家庭的能量底色,
是成就孩子一生最关键的底牌
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庞众望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家庭:
“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那种韧性也是从小家庭带给我的一个底色。这种底色无论我以后走得多远,都不会褪色。”
年少时,不管家里条件再难,他都常常面带微笑,脸上尽显从容和坚强。
从小到大,他很少穿新衣服,也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玩过新奇的玩具,没有吃过山珍海味。
可在他的内心世界,却有着当下很多孩子都缺失的乐观向上、富足的精神能量。
自小学起,他就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人分担生活压力,利用学习之余,外出捡废品谋生。
当别人问起会不会不愿谈起自己的出身时,他坦然回应:
“我觉得我的家庭没什么拿不出手的,没有哪一点不值得去讨论的。
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那么好,我的每一个家人都那么好。我觉得他们应该羡慕我的家庭。”
一直以来,母亲都告诉他,人要向前看,要活得积极乐观。
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坚守着家庭传递给他的坚韧、担当、阳光、开朗,怀揣向上的勇气,成为更优秀的人。
正如《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给庞众望的颁奖词中说的那样:
“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有人在听了他的演讲后,点赞称:“孝心、爱心、忠心、平等心、无畏心他都具备了。他根本不是寒门,是真正被爱富养的精神贵族。”
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家庭的能量底色,就像一张隐藏的底牌,在无形中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给孩子最好的托举,就是传递给他这3样东西:
(1)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孩子明白你的爱,不与他们的成绩或行为挂钩。在他们犯错、失败或情绪低落时,告诉他们“即使你犯了错,爸爸妈妈依然爱你”,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实的情绪后盾。
(2)和谐积极的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要合作沟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或相互指责。多聊聊家人的故事,增强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和认同感。
(3)积极的情绪环境: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身的压力与情绪,避免将压力带回家中,或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
▽
教育的核心,在于用生命影响生命。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父母将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化作传递给孩子的精神基因。
这份无价的传承,始于父母此刻的觉醒:推开认知的窗,迈出自律的步,照亮温暖的光。
网址:开学第一课,清华开学讲座上庞众望这段话刷屏了,惊醒无数父母: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儿,不是家庭贫穷,不是成绩退步,而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1729
相关内容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不是没车没房,而是父母这3句话常挂嘴边高中三年最全学习成长攻略《高一是坎, 高二是坡, 高三是峰, 熬不过去毁前程!》
孩子在家上网课有三种表现=“假勤奋”,开学后成绩差距一目了然
妈妈最大的成功是,在两件事上少管孩子,越不管,越有出息
7岁女孩学习照片刷屏,“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致家长: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的第一必修课!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红叶育儿】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所学校.doc
第一教育:“上海智慧父母成长课堂”启动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