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4320人!复旦大学2025本科新生数据揭秘,前景解读

发布时间:2025-09-03 10:32

生物科技新发现: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帮助科学家快速解析基因数据。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物科技新发现#

2025年8月31日,复旦大学迎来了4300余名本科新生,其中包括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500名外国留学生,共同开启崭新的学术旅程。

复旦大学今年迎新活动以“开启创新之旅,探索无限可能”为主题,智能化与科创特色成为最大亮点。学校全新推出的AI迎新智能助手基于自研智能体开发平台与本地化DeepSeek大模型构建,为新生提供从入学准备到校园适应的全场景实时咨询服务。

同时亮相的还有VisualRAG智能体应用“复图识景FDU Scene”,通过图像识别与知识库检索,为师生提供校园景点的历史文化介绍。



在学生创新集市上,12个科技类社团与23个科创项目组成互动展台,通过闯关打卡形式展示完整科创生态链。其中,星灵动力团队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凭借多自由关节设计和精细操作能力引来阵阵惊叹,而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的机器狗表演则展现了AI技术在导航与追踪领域的应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新设的科技考古方向迎来首批新生,该交叉学科方向将物理、化学、人工智能等课程与传统考古学深度融合,体现了复旦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决心。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国内稳居前三甲位置,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常年位列第三,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其人文社科、理学、医学等学科均处于A类水平,其中临床医学、数学、化学等学科更是跻身全国前五。

在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共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哲学等12个学科被评估为A+类学科,A+类学科总数量排名全国第五位。此外,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12个学科,被评估为A类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等7个学科被评估为A-类学科。



国际排名方面,复旦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7位,较去年上升3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52位,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60位。排名提升主要得益于学校在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持续突破。

特别是在医学、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如2025年3月在《自然》杂志发表的双功能疫苗佐剂技术研究,为癌症和传染病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彰显了学校的顶尖科研实力。



2025 年复旦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为3820人,较2024年扩招100人,增量全部投放于交叉学科领域,加上500名外国留学本科生,总规模达4320人。招生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形成文、理、医、工、交叉五大门类均衡布局:

人文社科类专业,共计招生776 人,占比约20.3%
。理科类专业,共计招生737人,占比约19.3%
。工科类专业,共计招生778人,占比20.4%
。医学类招生共计765 人,占比20.0%
。交叉学科类招生共764 人,占比20.0%



复旦大学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学校推出120个培养项目,其中67个本研融通项目招生1511 人,占比39.55%;53个交叉学科项目招生约800人。尤为突出的是53个本博融通项目,招生1301人,占比 34.06%,为学术拔尖人才提供了贯通式培养通道。

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新文科、新工科分别招生364人和310人,并创新性推出41个 “X+AI”双学士学位项目,包括药学+AI、微电子+AI 等热门组合,推动学科深度融合。



复旦大学的报考优势体现在多维度的综合实力上。首先是学科布局均衡且顶尖,五大门类齐头并进,既有传统强势学科如数学、历史、临床医学,又有新兴交叉学科如科技考古、具身智能等,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创新的培养体系,"X+AI"双学士学位项目通过20-30个人工智能学分的设置,让学生在主专业基础上掌握AI核心能力。本研融通机制则为学术追求强烈的学生提供了提前进入科研领域的机会,缩短成才周期。



第三是强大的科研平台支撑,学校拥有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等前沿机构,其研发的 "自适应视触觉 AI 传感器" 感知灵敏度达到人体指尖的10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为唯一高校代表亮相。2025年与嘉定、青浦、宝山等区的战略合作,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

最后是国际化的学术环境,来自65个国家的留学生群体形成了多元文化社区,而AI驱动的智能化校园服务则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生活环境。



复旦大学的未来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交叉学科和科技创新领域前景广阔。学校在具身智能、AI药物开发、集成电路等前沿赛道的布局,契合了"新工科"建设的国家需求。疫苗佐剂技术和视触觉传感器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望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产生重大社会价值。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复合型人才将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X+AI"项目培养的跨学科人才在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供不应求;本博融通项目输送的学术人才将支撑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学校与百联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从科研到产业的完整发展路径。

国际化方面,随着国际教育创新中心的建成和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复旦大学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复旦大学培养的人才将在塑造未来智能社会中发挥关键作用。

网址:本科招生4320人!复旦大学2025本科新生数据揭秘,前景解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3708

相关内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
科技数码前沿:手机使用技巧大揭秘
揭秘:快餐频繁食用的十大危害,科学解读!
科技前沿:解锁数字生活的小秘密
3+1=16?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文书通关秘笈大公开!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大数据观察)
探索恢复精力的神秘秘籍:从科学到生活实践的全方位解读
科学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量化投资:现状与趋势
50元吃一月!二本文科生省钱妙招大揭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