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互联网+”风口 家电回收逐步形成新模式
站上“互联网+”风口——家电回收逐步形成新模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明确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规范有序、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在家电回收市场掀起了一波浪潮。
随着互联网对行业的改造效应,近年来有闲有品、京东、虎哥等互联网企业陆续入局家电回收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可推广、可复制的家电回收方式,家电回收逐步站上“互联网+”风口。
重塑回收产业链
“收废旧冰箱、电视、洗衣机咯……”带着浓重口音的一声声吆喝,曾定格了一代人对废旧家电回收行业的印象。但如今很多消费者可能会面临这种烦恼——家电更新换代快,直接丢弃有点可惜,卖给回收商贩又相对麻烦。
“家电回收是刚性需求,但又属于重体力劳动,客户自身很难完成。长期由游商小贩提供服务,造成了‘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安全无保证’的行业现状,某种程度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市容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有闲有品创始人兼CEO张国柱说。
不仅如此,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正处于家电报废高峰期。张国柱结合官方和市场数据判断,我国境内每年需要回收处置的大家电约为1.2亿台,小家电约为1.8亿台。这么大的市场需求,仅靠流动小贩来回收各家各户的废旧家电显然不太现实。
在传统家电回收模式中,渠道链条很长,中间成本过高,导致二手家电销售价格高、售后无保障等问题,制约了二手家电循环流通。这种混乱无序、需求刚性的业务恰恰适合发挥互联网应用价值。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