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30岁前学会这种心法,去对抗生活hard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04 05:05

《30岁前完成你的职业转型》:针对不同阶段的建议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职业发展规划书籍#

你是否也曾站在衣柜前发呆十分钟,却不知道穿什么?

当每次站在琳琅满目的衣柜前,却依然对合适的着装焦头烂额时,我脑海中会闪过facebook(现meta)CEO扎克伯格的做法——在衣柜里码好一摞摞同款灰色T恤,以减少琐碎的决策成本——在第n次纠结这种琐碎的时刻,我最想对他俯首称臣。

生活中这些细微的选择,正在不断消耗我们的决策精力;但因为它们过于细碎,自己的经验却没有比上次更精进。于是,从这种对日常决策成本的感悟,我挖掘出了关于底层方法论的关键词:实用主义。接着我想来聊聊,实用主义不仅是选择有形事物的原则,更能在生活的六个抽象层面发挥它的魔力。

1、快刀斩乱麻,日常决策成本最小化。如同开头提到在穿着上的例子,这类纠结的行为看似微小,但如果在一周内重复7次,就会消耗掉很多心力;而之所以扎克伯格选择统一化每日着装,就是因为他带着远见去简化日常,以便匀出更多心力在更重要的事上。

其实我过去也长期是个十分纠结的人,后来发现这背后的心理是:恐惧一旦做错决定就会完蛋,并美化另一个没有做的选择。而经历了生活千百回的锤炼后,才发现压根儿不存在所谓的完美选项,即怎么选之后都可能会后悔。

同时,我最近也在melody的播客里被启发一点:除非有明文规定、或伤害到他人利益等,多数事情的决定本不存在对错;既然如此,对待决定能不讲对错就不讲,而是focus在体验上;而体验本身,就无分对错。

譬如最近去短途旅行前,我发现自己不再强求收拾行李时做到100%齐备。即便带漏物品,也接受临时的不便——这种短缺感,反而能催生下次的更周全。

总之更粗暴的一点理解就是:(多数生活化的事情)反正怎么选都会后悔另一个,那么就随便选吧!

2、日常及时止损:设定你的「止损线」。除了大事,小事也该有止损意识,尤其是和我一样不太爱「浪费时间」的人,可以对意向度不高的事情设定deadline。

例如,想读某本书/看某部电影,但因为很珍惜时间成本、又不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那么就可以在看到15%-30%的程度选择是继续/停下,而非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

这就像在电影院——试想,如果因付钱买了票,就即便不好看也坚持「一坐到底」,最终真的不好说是值当了、还是亏大了。既然钱已花掉,那么中途离场就不是浪费,而是把时间留给了更值得的事——这才是真正的「赚到」。

不过这个“损”点具有主观性,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舒适度/时间规划等等上去找到那条deadline。(关于对人事物的止损,也可以回顾之前这篇:容易累不是你的错:如何戒掉对垃圾人事物的瘾)

3、能花“小”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这是我个人消化出的消费观,与平时耳熟能详那句只有一字之差(也许因为我还不够富有去说出原句,好的我会努力的)。

举个例子:我曾为省租金住在交通不便的步梯房,三年独居心力交瘁(被通勤PUA的730天,早八人用逃离完成了自救)。后来我痛定思痛——从没急事绝不打车,到每周平均打车2-3次——这中间是个飞速的过渡。但每月花出这笔小预算,换来了时间/舒适度/自由,这笔账好像怎么算都值当。

其实,最初省下的那部分租金,终究还是以其他形式花了出去,甚至还搭上了情绪成本。因此所谓节俭,有时是包着美德外壳的自我损耗。(关于破除有毒的消费观,还可回顾这篇:被穷养到流泪:我的消费禁欲主义觉醒)

写在后面:

用减少决策成本省下的心力、及时止损腾出的空间、花小钱换来的从容,都证明一个真相:生活不是死板的通关游戏,不必每道题都用从小被教育的「正确」方法来死磕。

而因篇幅问题,后面三点——养生悖论、拖延症的粗暴解法、情感止损——将在【下篇】继续展开聊。

P.S. 欢迎分享你对「实用主义」的独特小窍门:)

-END-

(配图为本人原创拍摄/搬运请私信)

网址:建议30岁前学会这种心法,去对抗生活hard模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5742

相关内容

研究抗衰30年!84岁国医大师建议:抗衰不要晚于45岁!
如何应对30岁和45岁后的衰老危机?掌握这省钱抗衰老法!
30岁抗衰老的秘诀:科学护肤与生活调养
给25-30岁女孩的三十条人生建议
心理学与生活:五种调节模式,让你拥有清新心态
女人30岁后如何保养 13个建议要牢记
30岁以上人群抗衰老:运动、饮食与自然疗法
​30岁女人抗衰老 预防衰老8种食物来调理
人为什么会早衰?抗衰老,这些建议请收好!
生活艰难也许快乐 ピカ☆★☆ンチ LIFE IS HARD たぶん HAPPY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