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为何要将南书房这一“文艺沙龙”,升级为“机要中枢”
发布时间:2025-09-08 00:34
定期的文化沙龙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社交和生活方式。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文化沙龙#



首要,在于康熙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保证政令畅通
康熙执政之后,虽然皇族宗室内部的争权夺利、血雨腥风暂时告一段落(只是暂时,康熙晚期还有更加惊心动魄的“九龙夺嫡”),但皇权还是面临着不少挑战,八旗勋贵嚣张跋扈、大权在握者依然存在(鳌拜就是典型一例),由勋贵们组成的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策,对皇权起到了很大限制作用。而仿效明朝建立的内阁六部等各级部门也是无法摆脱封建官僚机构固有的臃肿桎梏,皇帝的命令也不能迅速落实到帝国的方方面面。

其次,南书房也起到了避人耳目的作用
康熙在其执政初期,其地位还没有那么牢固,加之满洲贵族势力也颇为强大,于是要加强皇权,也需要采用一些较为“阴柔”的手段。南书房毕竟名义上仅仅只是一个探讨文艺的书房,连正式机构都算不上,可以很好的起到避人耳目、混淆视听的作用。深宫大院之内,又有谁知道康熙和这些文士们是在谈古论今,还是在商议国事呢!
再次,也便于拉拢汉族官僚精英阶层,从而更好的为清朝统治服务
清朝毕竟是由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建立之日起,满族宗室勋贵自持为统治阶层,不仅从政治制度上就对汉族官僚多加防范限制(比如清朝很多重要部门都设置满汉两套领导体系,而满族官员往往是实际掌权者),更是对汉族官僚多加鄙夷不予认同,仅仅视其为“高级打工人”般的存在。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权倾一时的鳌拜仅仅因为土地纠纷等问题,就竟然擅权将户部尚书苏纳海(从一品 满族)、直隶总督朱昌祚(正二品 汉族)、直隶巡抚(该职在雍正年间撤销)王登联(从二品 汉族)等三名重臣处死,一二品的汉族高官竟然就这么如蝼蚁一般被轻而易举的杀掉,汉族官僚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南书房在成为帝国核心中枢的同时,也成为培养高级官员的“孵化器”
能轮值南书房的,本身就是博学多才的饱学之士,而他们常伴康熙左右参与军机要务,耳濡目染间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务水平,从而完成了从“学术人才”到“政务精英”的质变。再加上皇帝“身边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优势加持,为他们日后步入朝廷高层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南书房的“老前辈”张英后来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而高士奇则也位居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其后多位朝廷要员如刑部尚书王士祯(“神韵说”的创立者)、礼部侍郎方苞(也是大名鼎鼎的“桐城派”的文坛领袖)、礼部侍郎沈荃(其书法被康熙推崇备至)等也都有过南书房轮值的经历。可见,南书房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康熙培养帝国高级官员的基地。
网址:康熙帝为何要将南书房这一“文艺沙龙”,升级为“机要中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2194
相关内容
素食皇帝康熙,为什么要坚持吃素?卡萨帝生活艺术家沙龙随想—新浪家居
康熙的养生之道
南书房行走笔下的入直生活——新发现的几部南书房行走自撰史料
华帝厨房规划师|重新定义中国人的厨房生活
进出虹桥枢纽的人为何更多选择在虹桥天地消费?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为何卡萨帝厨房值得选?设计师:唯一全嵌入
博学多才陈禹光:#万能生活指南#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小龙坎站:穿梭于城市脉络的森林秘境 在重庆立体交通的魔幻版图中,轨道交通1号线小龙坎站如同一枚镶嵌在沙坪坝区的绿色勋章。它盘踞于小龙坎新街、正街与上土湾路、石小路的十字交汇处,地面是熙攘的情缘休闲广场,地下却藏着一座会呼吸的“地铁森林”——作为1号线与9号线的换乘枢纽,这里既是城市通勤的关键节点,更是流动的公共艺术空间。 2011年1号线...
卡萨帝开启非遗守护计划:为用户升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