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活方式医学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发布时间:2025-09-08 20:29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心理健康状况#


在全球慢性病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生活方式医学作为慢性病预防与管理的新兴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亚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与美国马歇尔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营养与生活方式医学促进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办。与会专家表示,生活方式医学在预防慢性病、改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方面大有可为,需通过“科学研究—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三维联动推动其落地。

饮食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哈佛大学教授Frank Hu介绍,生活方式医学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融合了营养科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及行为科学、社会人际关系学、睡眠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可针对慢性病的病因提供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改善方案。

营养在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Frank Hu介绍,饮食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过去的低脂肪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理念如今已被更注重食物种类和营养密度的理念所取代。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不仅能更好满足身体需求,还能有效预防慢性病,促进健康长寿。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饮食法(DASH)等健康饮食模式虽各具特色,但都强调以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和鱼类等为主,同时减少加工食品、红肉和添加糖的摄入,这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通过对大规模队列分析发现,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压力管理等8项低风险生活方式,可使人群死亡率降低近90%,40岁人群的预期寿命延长超20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能延长寿命,更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负担。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人们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享受更健康、更长寿的人生。”Frank Hu说道。

此外,亚洲特色饮食模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张翠林提到,江南饮食以大米、蔬菜、鱼类为主,强调清淡烹饪,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相关;日本饮食则注重食材新鲜、原汁原味,丰富的海产品提供了优质蛋白质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对亚洲饮食模式与慢性病预防关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需要更多本土化的干预研究来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精准医学为生活方式医学的落地和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个性化饮食和运动建议成为可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ric Shiroma博士介绍,基因信息可以帮助识别个体对特定营养素的需求和代谢能力,为制定更精准的饮食方案提供支持。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人体对维生素D、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和利用,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补充能更有效地预防慢性病。

Eric Shiroma表示,精准医学在生活方式医学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同人群的基因背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差异巨大,如何整合这些复杂信息,制定出真正适合个体的干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数据隐私和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

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无论是推动传统技术升级、促进跨领域技术融合,还是研发高科技产品,科技创新都至关重要。专家表示,要开发出能更好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特色产品,就必须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加大投入,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Frank Hu表示,扎实的科研方法是取得研究成果的根本保障。研究人员应熟练掌握生物统计学、因果推断等基础方法,以确保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数据解读的准确性。在分析饮食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中,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能够准确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避免因方法不当导致的错误结论。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掌握这些前沿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识别出与特定慢性病相关的饮食模式和关键因素,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此外,跨学科合作也是重点。通过跨学科合作,研究人员能够拓宽研究视野,提出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Frank Hu提出,研究人员应积极与基础科学、行为研究、政策制定等领域的专家合作,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研究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时,不仅需要关注生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因素,还需考虑心理学、社会学等因素对个体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为了培养生活方式医学专业人才,张翠林建议,需夯实生物统计学、因果推断、AI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方法,并主动开展跨学科合作,开拓基础科学、行为研究与政策制定视角。在核心能力定位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营养科学知识,了解不同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以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他们还需具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能够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健康干预措施,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提供支持。数字健康分析能力也是关键,学生要学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个体的健康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在政策与体系建设方面,西班牙纳瓦拉大学教授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介绍,强化基层医疗是欧洲推动生活方式医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许多欧洲国家,基层医疗面临医生短缺、工作负荷重等问题,这导致年轻人不愿投身其中。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国家采取了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医生在基层工作,同时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尤其是营养师的数量。

Eric Shiroma则强调了跨领域协作的重要性,“学术界、相关部门和健康系统需要紧密合作,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但跨部门协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预防性医疗计费难题尤为突出,需要建立合理的计费机制,明确预防性医疗服务的价值,鼓励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到生活方式医学的实践中。”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9月8日3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网址:发展生活方式医学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3209

相关内容

报告:我国居民饮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提高市民健康素养
改善营养健康状况,老年人这样吃才健康
农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科学网—发展生活方式医学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助推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发展
改善睡眠状况的生活方式
农民生活方式改善指南.doc
中医调理与改善亚健康状态
高压氧舱切实改善和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