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儿童观察报告:近八成的孩子在生活中存在困扰
城市观察报告:如何在快节奏中寻找生活乐趣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观察报告#
如果家长需“持证上岗”,有多少人能顺利拿到资格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十点读书、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发布《谁能深入“童”心——2020儿童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一、二、三线城市的4-12岁少年儿童及家长的问卷调研,选择最主要陪伴孩子的家长作为调研对象,共回收1230份有效样本,围绕家庭陪伴、电子产品使用状况、阅读方式、社交方式、家庭教育五大方向,分析当代少年儿童的行为和诉求,为家长的陪伴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01
家庭亲子陪伴现状:
现实压力下的“心口不一”
家长学历越高,陪伴孩子时间越少
仅半数家长能每天挤出时间固定陪伴孩子。总体平均陪伴时长上,工作日近七成家长为1-3小时,节假日超过四成的家长则选择3-6小时的“补偿性陪伴”。数据显示,陪伴时长与家长学历总体成反比。
亲子教育理论知易行难
数据显示,超七成家长非常认同“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亲子教育”,但往往听过了这么多亲子教育理论,却依旧过不了事业与家庭相平衡的这一关。总体看,仅有37.2%的家长在陪伴问题上不受工作影响。
近三成家长更乐于享受个人世界
忙忙忙是家长压缩亲子陪伴时间的主要原因。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她会自己玩”也成了越来越多家长不陪伴的理由。此外,比起辛苦带孩子,还有近三成的家长更愿意享受个人世界的快乐。
仅两成家长能做到专心陪伴
能做到“抛开其他事情全心陪伴”的家长仅占两成,其余的家长则会考虑将时间效益最大化:做家务、聊微信、刷微博,一样都不想落下。而三线城市家长陪伴孩子时较一、二线城市更加专注,全心陪伴的比例明显更高。
辅导孩子学习是多数家长最重视的陪伴
时代在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依旧是家长们对孩子不变的期盼。辅导孩子写作业、陪孩子阅读等,是多数家长最重视的陪伴。同时,陪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与家庭收入成正比。
02
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情况:
被替代的家长角色
超两成的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调研中,比较沉迷和非常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超过两成,三线城市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平均时长较一、二线城市更高,总体半数孩子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集中在0.5-1.5小时范围。
多数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爱恨交织
矛盾纠结是多数家长面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的心情。有73.3%的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内容丰富,有助于获取知识,但同时也有36.7%的人认为电子产品的内容不健康。有43.3%的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可以启发孩子思维,反之,也有46.1%的家长认为电子产品会削弱孩子的想象力。
近半数家长认为电子产品或可替代亲子陪伴
虽然超半数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尽可能少玩电子产品,但在监督之下或作为奖励还是可以接受孩子适当玩,并且当无法陪伴孩子时,48%的家长选择使用电子产品替代亲子陪伴。
03
孩子阅读现状:
习惯源自家庭
纸质书仍广受孩子欢迎
在电子产品飞速普及的时代浪潮下,超七成孩子的阅读仍以纸质书为主。58.7%的孩子偏爱童话故事,也有34.9%的孩子在科幻故事里放飞想象。
家长学历影响孩子平均阅读时间
喜欢阅读的孩子比例为61.4%, 34.5%的孩子能保持平均每天0.5-1小时的阅读时间,数据显示,二者的比例和每天平均阅读时间均与家长的学历成正比。
超半数家长缺乏对孩子阅读的引导
读书,从娃娃抓起,但仅有23.5%的家长会全程陪伴孩子读书。“缺乏指导不知道如何陪”是阻碍家长陪读的主要原因,其次“没有时间”也成了亲子共读的拦路虎与此同时,还有12.9%的家长坦言自己对阅读没有兴趣。
04
孩子社交现状:
小伙伴的吸引力远大于电子游戏
与小伙伴玩耍是电子游戏替代不了的“快乐源泉”
数据显示,比起玩电子游戏,60.1%的孩子更喜欢在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同玩耍。后者强烈的沟通感,是前者所不能给予的。
孩子们喜欢交朋友,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积极性强
身边的小朋友是孩子结交朋友的主要对象,61.1%的孩子有2-3个朋友,对于45.3%的孩子来说,朋友不问出处,他们很快就能和陌生的小朋友玩到一起。在参与群体活动时,有11.7%的孩子愿意成为领导者,超六成的孩子则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少年也有愁滋味
小小少年,也有烦恼。受访的近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25.6%的孩子缺少表达主见的空间和机会,19%的孩子则认为孤独感强,缺少陪伴。
05
孩子家庭教育:
望子成龙无须“棍棒加身”
“棍棒之下出孝子”已不再流行
家长普遍注重对孩子生活习惯、沟通能力和三观的教育,而高学历相对低学历的家长更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在“花时间陪孩子、口头沟通说理”方面,二线城市的家长较三线城市更加重视,而三线城市家长较一、二线城市更多选择"参加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此外,仍有6.7%的家长会选择“物理管教”。
新一代家长崇尚平等沟通
比起严厉的“虎爸虎妈”,新一代家长更愿意树立亲切和蔼的形象。超过九成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尚可。其中45%的人表示孩子愿意与其谈心,46%的人则表示能和孩子玩到一块儿。
三线城市家庭辅导/兴趣班支出占比更大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线城市家长较一、二线城市在“上兴趣班/辅导班”方面的支出占比更多,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此类方面的支出也逐渐增加。
教育投资遵循孩子兴趣意愿
对比起“填鸭式教育”,这一届父母似乎更开明。在进行教育消费时,近八成的家长愿意遵从孩子的兴趣意愿,仅有9.2%的家长会参考其他家长的选择。
完全没受到疫情影响的孩子不足一成
一场疫情,给许多孩子带来了悄无声息的改变。56.6%孩子的学习方式会受到影响,16.1%孩子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改变,仅有8.9%的孩子完全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超76.5%的家长不甘于孩子的未来“平淡是真”
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47.6%的家长期待孩子“追逐梦想,有所成就”,仅有23.5%的家长对孩子对未来的期许是“平淡是真,精神富裕”
网址:2020儿童观察报告:近八成的孩子在生活中存在困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5521
相关内容
2020大众补钙观洞察报告发布让孩子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加拿大儿童教育的特点
表达性团体艺术治疗对情绪困扰儿童的干预研究
《2023母婴行业洞察报告》:超六成新生代父母感到“内卷”压力,自己与孩子双“卷”齐下
新消费观察|《2023母婴行业洞察报告》:分龄营养、AI智能育儿等驱动新增长
中国儿童中心 教育资讯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在京发布
《2024中国儿童营养趋势洞察报告》发布:揭晓儿童营养市场新机遇
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增高 孩子情绪问题多来源生活中
时事报告记者走基层丨春节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困在手机游戏里——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游戏问题调查
困在“忙”里的爸爸们,如何给孩子高质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