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生病了”怎么办?“文物医生”妙手回春,国家级非遗技艺让文物焕发新生
漆器手工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色彩和质感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手工艺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青铜器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更是古代艺术的珍品。它们的形态美、纹饰精致,使得青铜器在历史的风尘中熠熠生辉。然而,岁月并不会对这些文化遗产心存怜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难免遭遇各种病害,这就需要文物修复师们发挥“文物医生”的作用,让这些艺术珍品重获新生。
走进上海博物馆,隐秘而充满科技感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里,修复团队正在为汉代出土的青铜方壶进行仔细的拼接处理。这件上百个碎片拼凑而成的文物,曾因地层挤压而受损得几乎残缺不全。作为青铜器修复与复制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珮琛馆员介绍说,面对这样的情形,修复的首要难点是拼接。而南方湿润的气候更是给青铜器的保护带来了挑战,青铜器就像得了病,文物修复师们就如同医生,为其量身定制补救方案,力求不损坏它的原始信息和艺术价值。
在修复过程中,上海博物馆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以这件青铜方壶为例,修复工作至今已经完成了80%。接下来的步骤则是细致的补缺工序。正如张珮琛所言,这个过程既艰辛又需要严谨的操作,虽然外表破碎严重,但每一个碎片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条让历史得以延续的道路。
有趣的是,文物修复工作并不单纯依靠传统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像3D数据模拟和金属3D打印这样的新技术愈发显得不可或缺。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疑难杂症”的商代兽面纹壶修复中,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这件青铜器重新焕发活力。根据张珮琛的介绍,现代科技的引入极大提高了文物修复的精度与效率,让许多传统手法很难复原的部分可以得以模拟和再现。
不仅如此,上海博物馆在文物修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已有上万件青铜文物经过这支团队的手被修复或复制。近年来,博物馆也加大了对公众的开放力度,为希望了解这一领域的市民设立了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通过现场修复展示,让大家感染和理解文物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副馆长黄河表示,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和修复,能够更好地延续文物的生命,重现其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正是在这种传承精神的驱动下,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不仅是文物“疗病”的过程,更是文化根脉的再兴与延续。让我们期待这些有生命的历史将如何在“文物医生”的手中重现光彩,续写中华文明的新篇章。
网址:青铜器“生病了”怎么办?“文物医生”妙手回春,国家级非遗技艺让文物焕发新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0585
相关内容
《新生万物》首播获赞: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新疆和田“00后”女孩传承非遗:传统铜器制作技艺焕发新生
看过三星堆青铜器,更想知道怎么修?文物修复师手把手带居民“修文物”
“文物医生”妙手回春,千年瓷器“重焕新生”
重焕新生的青铜鑑:不再“隐身”的文物修复背后
妙手穿青,让非遗豆染回归生活
看过三星堆青铜器 更想知道怎么修 文物修复师手把手带居民“修文物”
让非遗焕新:千年舟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话文化传承
青铜器如何修旧如旧?记者跟着“文物医生”学做“手术”
抖音上的山东非遗:唤醒传统文化,让非遗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