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好物:从工坊到生活的文化新生
手工艺教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兴趣爱好。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手工艺文化传承#
谷雨时节,春意未央。湖州的山水间,氤氲着温润的茶香与草木的清新,微风拂过,带着一丝暖意,又透着几分轻盈的凉。长兴县里满眼青翠,紫笋新芽初展,正是“雨生百谷,茶润春心”的好光景。
恰在这般舒适宜人的时节,谷雨当天,4月20日,2025年“四季非遗购物月”二季度“非遗焕新购物月”暨浙江省“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兴县启动。
继第一季度“非遗年货购物月”成功推出百件非遗好物后,“四季非遗购物月”第二季在已携春意翩然而至——从腊味飘香的年节市集,到茶香四溢的春日雅集,非遗的呈现方式正随着季节流转而焕发新姿。
非遗好物,重在“物”之精粹。不是所有非遗衍生品都称得上“好物”,真正的非遗好物需兼具双重品格:既要根植于非遗技艺的血脉,又要经得起多重维度的品质考量。
何谓好物:工用美韵
何谓“非遗好物”?一在“基因”,它需要是满足非遗相关的产品。既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中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等传统手工艺产品,还包括合理运用非遗元素、纹样创作生产的文创产品。
二在“品格”,即需在审美、实用、创新等维度皆有所长。在当代消费升级背景下,非遗产品正从单纯的工艺品转变为兼具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生活必需品。非遗好物需要有过硬的品质保障,要求产品必须体现传统工艺的精髓;有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能够满足现代人的日常需求;同时还要符合当代审美标准,能够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言以蔽之,满足“工”、“用”、“美”、“韵”等多个维度的非遗产品,才能称得上是“非遗好物”。
好物有类:茶衣家创
本次“非遗焕新购物月”以茶文化为核心,精心呈现多类非遗产品,全方位展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创新。从来自不同地区的精品茶叶、茶制作技艺、茶具,完整呈现从品饮到器具的茶道体系;亦有湖丝织锦的国包器具,以及道明竹编瓷胎竹编平安扣、竹编芙蓉花胸针等家居用品,游客还可以品尝浙江传统名点金华酥饼等非遗美味,让非遗技艺自然融入当代衣食住行等各样生活场景。特别设置的文创精品和跨界联名展区,更展示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创新融合,彰显传统工艺的无限可能。
这些精心挑选的非遗好物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巧妙契合现代审美与实用需求。从应季茶饮到食药膳材料,从日常配饰到家居用品,每一种非遗好物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不仅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更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古老技艺真正走进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正如主办方所说:“非遗好物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物品,它更是我们传递文化内涵和期许美好生活的代表。”
好物有魂:跨界传薪
在本次活动推介的非遗好物中,每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故事。如江苏青瓷《回声》茶具,以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为灵感,融合多种传统工艺,荣获德国红点奖至尊设计奖,成为传播中式美学的文化使者;河南汝山明品牌则将宋式雅韵与现代设计结合,其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官方礼品版茶具,巧妙融合中西方艺术元素,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这些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非遗好物还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它们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如带动“宝妈”群体就业,将非遗传承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另一方面,许多项目直接惠及农村留守妇女等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案例证明,非遗保护不仅是文化工程,更是民生工程。通过创造性转化,非遗正成为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好物可期:形神永续
非遗好物以其“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的特质,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又展现了传承人与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市场数据印证了其受欢迎程度:在一季度“非遗年货购物月”期间,抖音、淘天平台的非遗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达33%,成为年货市场的畅销品。
时值谷雨采茶季与国际茶日,二季度“非遗焕新购物月”精选150余种非遗好物。从茶叶茶器到茶食药膳,从服饰配件到家居用品,再到跨界联名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非遗技艺的精髓凝结于每一件器物之中。它们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文化的活态档案,无不暗藏着手工艺的智慧密码。
非遗好物有形,而传承无价。它们凝结着一代代传承人跨越时间长河的坚守与创新,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持久生命力。这或许就是非遗保护最深刻的意义——让过去照亮未来,让传统滋养当下。(赵军胜 秦子媛)
网址:非遗好物:从工坊到生活的文化新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0591
相关内容
非遗工坊:从技艺传承到“造血”自立非遗工坊:老手艺绽放新魅力
【文化金家岭】文化润人心,“两创”添古韵——非遗手工创益工坊让文明实践“活”起来
非遗文化融入烟火生活
生活艺术化的点滴——非遗文化
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示
抖音上的山东非遗:唤醒传统文化,让非遗焕发新生机
“非遗工坊+农户”:老手艺做成新产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梅山棕编:绿色棕编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