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一历史街区街心公园变垃圾转运站!臭气噪音扰民

发布时间:2025-09-11 15:38

在城市历史街区漫步,感受时光流转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运动乐趣发现# #历史文化体验#

近日,有市民向南都记者反映称,原本供市民休闲的广州市越秀区七株榕社区绿化广场、天桥下绿地等场所,近年被陆续改为临时垃圾转运站。这些转运站多未做密闭处理,一到夏日带来的臭气、噪音,不仅使得周边居民难开窗、商户经营受影响,还让毗邻的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部分公益活动难以开展。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相关部门称站点为“临时”,却因老城区用地紧张、选址难而长期留存,引发居民多次投诉。

对此,越秀区光塔街道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暂无法找到适宜的建设场地,计划对诗书路与观绿路交界处、盛枝大街两处收集点实施升级改造,增设密闭式垃圾存储柜与负压通风系统,从源头减少异味外溢与噪音传播。

走访

历史街区街心公园 变临时垃圾转运站

观绿路和诗书路交叉路口,原本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街心公园——越秀区七株榕社区绿化广场,公园北侧便是历史建筑“金陵台”,2017年活化利用为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绿化广场入口处借鉴金陵台的建筑风格,采用淡黄色墙身、仿欧式元素装饰的岭南景墙,满足周边市民群众近距离休闲娱乐的需求。

据市民向南都记者反映,在2024年底,原本的街心公园被临时改为垃圾转运站。8月26日,南都记者走进街心公园发现,这片空地堆满了几十个黑色垃圾桶,里面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海珠中”。

该街心公园位于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海珠中。

由于是临时垃圾站,仅做了简单围蔽,并未做密闭处理,转运时垃圾暴露在空气中。一到夏天,天气很热,隔着马路都能闻到明显的臭气。

“旁边就是历史建筑、餐馆,露天的垃圾转运站跟这条路的风格不符。”附近一店铺负责人梁生(化名)表示,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大的垃圾压缩车来转运垃圾,不太定时,很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居民曾女士透露,从2024年8月起,广场便被围起来变成垃圾转运站,清晨7点就有压缩车处理垃圾,发出巨大声响,噪音、气味和脏乱的环境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原来街心公园的绿化环境很好,现在变成了街道临时垃圾站转运点,不仅影响了街区环境,也让周边居民失去了聊天、晒太阳的休闲空间。”梁生表示,此前也打电话反映过,街道一直说垃圾站是临时的,春节前会搬,可后来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能够放在这里,一直没搬走。

曾女士出示的照片显示,此前清理出来的花盆、淤泥、垃圾堆在门口,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从周边居民出示的照片可以看到,前段时间街道在防护“两热”清理积水时,周边清出来的花盆、淤泥、垃圾都堆在门口,大概有二三十平方米都是垃圾,甚至有些垃圾滑到马路边上。

“下雨天污水流到马路上到处都是,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商户的经营,说了几次才清走。”梁生补充道,那段时间臭到二楼都不敢开窗。“他们用高压水枪洗地时,将灰尘和垃圾都吹到对面来,附近的苍蝇、老鼠也更多了。”

被指噪音臭气扰民 毗邻儿童活动中心

在临时垃圾转运站北侧,坐落着历史建筑“金陵台”,2013年曾因被开发商连夜拆除,在广州引起轩然大波,后又于2014年复建,并在2017年活化利用为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

今年年初,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再次翻新,规划开展绘本阅读、亲子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一相关人士李桦(化名)透露,该中心筹备了近两年,刚开始看场地时旁边还是街心公园,直到去年底准备装修时才发现,公园变成了垃圾转运站。

该临时垃圾转运站距离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仅有一米距离。

由于场地毗邻广州市儿童医院,该中心本期望基于这一场地,针对孤独症儿童做艺术疗愈相关公益活动。然而,受限于周边环境,很多活动较难开展。

“本来已经装修好两个月了,但因为天气很热又下雨,很容易受到旁边垃圾站气味、噪音的影响。”李桦表示,艺术疗愈课程受众多是妇女儿童,很需要安静的环境。垃圾站转运站没有做封闭处理,压缩车从早到晚都在轰隆隆地响,压缩时还会产生臭气,出来不到五分钟,呼吸就很难受。“很多小朋友来的时候都捂着鼻子,快速通过。”

从李桦提供的图片可见,有时垃圾桶围堵在儿童活动中心门口。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越秀区儿童活动中心距离垃圾转运站仅有一米距离,面对垃圾站的南侧正门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只能从东侧再开一个门。

“8月底清理积水的时候,清理的花盆、泥土和垃圾都堆在门口,围成一圈,根本没办法进来。”李桦说,也跟街道环卫站建立了联系,不过能做的事很有限。比如,门口太脏了,便会安排人清扫,但只要垃圾转运站一直在这里,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该街道环卫站一工作人员表示,以前周边的各个小区都会将垃圾桶拉到马路边,由垃圾压缩车开到停车点一个个装车。不过,广州从去年开始取消路边停车点,禁止垃圾压缩车在路边装车,只能建设临时垃圾收集点,将周边社区的垃圾收集起来后统一压缩装车。

临时垃圾转运站遭投诉并非孤例

无独有偶,距离诗书路临时垃圾转运站几百米远的盛枝大街与惠福西路交界处的天桥下空地,也有一个临时垃圾转运站。

8月27日,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这一垃圾转运站周边被临时围蔽,仅留下一个大门供工作人员进出。傍晚6点,有环卫工人在转运站里清理垃圾,不时有环卫工人用一辆电动自行车拉着三两个灰色垃圾桶进入站内。

附近商户展示的图片显示,环卫工人用电动自行车转运灰色垃圾桶。深夜开展的垃圾转运工作,也给居民带来一定困扰。

站在天桥上往里看,站内面积不小,有几棵距离相近的大树,能在夏日形成遮阴的空间。而原本可以用来休闲的树荫处,被摆放了数十个灰色垃圾桶,靠近天桥下的位置,同样有数个垃圾桶并列摆放,只留出中间的位置进行工作。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垃圾转运站的围挡并不高,且转运站内为露天区域,对噪音和气味均无隔绝作用。而该转运站距离旁边的老旧居民楼仅有一个人行通道的位置,居民楼以及旁边商户均紧闭门窗。

临时垃圾站的围挡并不高。

“这里本来有居民会在大树下休闲的,现在大门和窗户都关着,就是因为垃圾转运站太臭了。”附近商户清姐(化名)表示,这一垃圾转运站大概在今年四五月份被围起来,臭味加上噪音,给他们经营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这几天味道稍微好点,因为进行了大扫除,前段时间真是太臭了。”

还让她感到困扰的是,虽然环卫工人会对转运站入口处进行冲洗,但高压水枪会将落叶以及垃圾冲到旁边的下水道,导致入水口被堵住,“脏得很,而且投诉了也没用。”

另一周边居民白姐(化名)告诉记者,她与邻居都在12345热线进行了多次反映,收到回复称,该址为临时垃圾转运点,环卫站已在5月初进行了地面硬化,增加面积,铺设下水道。因光塔街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旧社区,受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等因素限制,现未找到适宜的搬迁点。接下来将加强管理及时清洗,尽量减少影响。

然而,她却对这个回复并不满意,“投诉一次就洗一次。”她无奈表示,这些垃圾转运车每天在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始工作,对她以及家人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又臭又吵。”

回应

将实施升级改造 增设密闭式垃圾存储柜

近日,南都记者就街心公园、天桥下绿地被占用,改为临时垃圾转运站这一情况联系到越秀区光塔街道。

该街道回应称,去年起,广州市城管局要求各街道减少路边收运,经多方研究,越秀区光塔街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先是全面取消路边直收直运,然后取消一批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路边生活垃圾收集点(临时转运点)。

经过反复遴选勘察,因建筑密集、公共空地稀少、道路狭窄无法保障环卫车辆停靠、装卸及周转需求、居民聚集“邻避效应”明显等问题,暂无法找到适宜的建设场地,目前在诗书路与观绿路交界处、盛枝大街两个地方临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场地无压缩垃圾功能,仅作为垃圾集中装车的场地。

近期,已采取增加日常保洁频率、增设隔离设施调、整作业时间以避开早、晚居民出行高峰多项优化措施。

据悉,光塔街计划对诗书路与观绿路交界处、盛枝大街两处收集点实施升级改造,采用“藏点于景”设计理念,通过与周边绿化景观的融合设计,实现环卫设施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空间布局上,将重新规划作业区、暂存区与缓冲绿化区,划分功能边界,同时增设密闭式垃圾存储柜与负压通风系统,从源头减少异味外溢与噪音传播。目前,正在完善建设方案,计划近期开展改造工作。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廖艳萍 王美苏

网址:广州越秀一历史街区街心公园变垃圾转运站!臭气噪音扰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0605

相关内容

广州150座垃圾收集、转运站完成改造
广州已完成150座垃圾收集转运站改造,市容环境提升成果初现
广州越秀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超88%
业主投诉:端州区77区叠翠名庭西北门垃圾清运车噪音扰民,部门回复…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8%!解码垃圾分类的“越秀样本”
美丽街区丨广州越秀区六榕街:榕树下闲谈,广场上嬉戏,旧南海县社区可游可憩
高校、街坊携手美化阳台,广州越秀这一街道唤醒背街小巷绿意
废品回收站扰民如何破?街道积极回应关切
低碳发展“绿”意浓 广州越秀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8%
兰州市城关区13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完成改造升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