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留学前不知道这些新科技,超容易踩雷!

发布时间:2025-09-12 03:09

评测新品零食,不踩雷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吃货日记#

留学不仅是学业的挑战,越来越多留学家庭在金融服务、孩子能不能顺利融入校园、生涯怎么规划这些方面,需求都越来越具体了。

本期《海外路路通》特邀东亚银行(中国)上海徐汇支行付雪行长,以及纽约大学在读的大四学姐Vanessa,分享最真实的留学经验,并带你迅速备齐留学“新科技”!

01 金融:留学家庭绕不开的现实课题

留学开支大、跨境操作多,金融服务成了留学家庭的刚需。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付行长坦言,常见的痛点主要集中在:跨境汇款手续复杂,需要准备各种证明材料;手续费不低;外币兑换汇率不透明;缺乏专业顾问提供全局规划。

Vanessa就有亲身经历。刚到纽约大学巴黎校区时,她第一次支付高额学费,却因为汇款限额只能分笔小额转账,不仅麻烦,还增加了额外成本。后来在与银行沟通后,她了解到可以提交学费单证明汇款用途,从而顺利提高限额。这也提醒家长:遇到金融问题不必慌张,及时寻求专业建议,往往能少走很多弯路

“银行不该只是业务往来的机构,更应是留学家庭的信赖伙伴。”

付行长建议,留学家庭可以提前了解几个关键事项:存款证明是签证必备,确保家庭有足够资金支持孩子留学;外币兑换可通过柜台或手机APP操作;跨境汇款可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不同银行在手续费和到账时间上存在差异,需要提前考虑;见证开立海外银行账户,孩子出国后即可使用,避免初到异国手忙脚乱。

02 融入:从“陌生”到“熟门熟路”

孩子到海外后,如何尽快找到归属感,顺利适应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很多家长最挂心的问题。

Vanessa曾先后在匹兹堡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并跨越三个校区:匹兹堡大学本校、纽约大学巴黎分校以及纽约本校。在匹兹堡大学,她通过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和中国大学生协会(CUSA)的学长学姐研讨会,认识前辈,解决生活和学业上的疑问。这些由学长学姐搭建的交流平台,是新生获取实用信息、尽快适应校园的第一步。

转入纽约大学后,学院的新生研讨课成了她的新帮手。“课程会介绍学校服务,还会匹配同伴导师,帮我们认识同学、熟悉校园。”而NYU Engage(纽约大学学生参与平台)更是校园生活的导航仪,它像个校内迷你搜索引擎,能搜索活动、追踪参与情况、查找社团,让新生轻松找到自己的“组织”。

付行长也建议,留学生提前3个月就可通过校友池联系当地学长学姐,吸收实际留学经验;关注银行、留学机构和学校开设的讲座,提前了解当地生活和金融常识,比如防诈骗知识。这些准备能让孩子的适应期更顺畅,更安心地投入学习与生活

03 学业规划:选对工具事半功倍

留学路上,学业是核心。如何选到适合的课程和教授?Vanessa分享了几个神器。

“选课前一定要查Rate My Professor(教授评价网),上面有往届学生对教授的评分和评价,能帮你避开‘坑课’。”她解释,通过学长学姐的真实反馈,能提前了解教授的讲课风格、给分标准,让选课更有针对性。

课程选定后,Coursicle(课程助手)能帮你管理时间。“它像可视化的日程表,能清晰呈现课程安排,避免时间冲突。”

而想和教授“打好关系”,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必不可少。“搜教授的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提前了解他的学术方向,交流时更有话题,说不定还能争取到进实验室的机会。”

这些工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留学生更快适应海外学术节奏,让学业规划更有条理。

04 实习求职:早规划,找对平台

大四的Vanessa目前已进入实习求职阶段,她分享了海外找工作的实用经验。“LinkedIn(领英)和学校合作的招聘平台是主要渠道。”她解释,领英覆盖范围广,适合投递各类企业;而纽约大学与Handshake(招聘网站)合作的NYU Handshake更靠谱,“上面有校内工作和校外实习机会,和学校关联度高,信息更可信。”

对于大一新生关心的“何时开始实习”,Vanessa建议不必急于求成。“不用大一就焦虑找实习,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先适应校园生活,打好学业基础,再按自己的节奏规划职业路径,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更重要。”

付行长则从金融行业角度给出建议:“现在金融行业更青睐跨界人才,懂金融基础、会数据分析、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留学生更有优势。”她鼓励有国际视野的留学生多关注行业动态,将海外所学与国内需求结合,为职业发展加分。

05 AI辅助:合理使用成“学习利器”

提到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Vanessa分享了自己的使用心得。“我常用ChatGPT整理文献、找专业引用文章,它能帮我快速提炼重点节省时间。”但她也强调,教授们对AI的态度很明确:“可以用,但不能直接复制粘贴。”

纽约大学的教授们普遍认为,AI应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大脑。“用它整合信息、总结重点没问题,但学术产出必须是自己的思考,抄袭会影响学术诚信。”合理使用AI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守住学术底线才是关键

新的学年,新的起点。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准备越充分,留学路就走得越稳当。愿每一位新生都能借助专业力量和前辈经验,少走弯路,在异国他乡收获成长与精彩

看看新闻记者: 李西文

编辑: 张馨元

责编: 袁宏云

网址:救命!留学前不知道这些新科技,超容易踩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1873

相关内容

新手上路,选对清洁剂不踩雷!
电风扇的危害有哪些?四大智商税风险新手容易踩雷!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
溺水时如何自救与互救?这些科学步骤你必须知道!
居家健身 这些“雷区”不要踩
居家健身,这些“雷区”不要踩
2025 新加坡留学生活注意事项!避开这些坑,留学超丝滑
家居小百科|学会这4点,买瓷砖再也不踩雷!
电梯遇险怎么办?记住这些保命技巧!您必须知道的科学真相
这些急救知识但愿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