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尼亚舅舅 我们应该早点儿遇见你
避免指责,用'我觉得'代替'你应该' #生活技巧# #心理调节技巧# #心理疏导语言#
◎朱彦凝
8月末,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万尼亚舅舅》在北京的两场演出,于争议声中落幕。有人认为它是“完美的现场”,也有人称其为“平庸之作”。
这是该剧首次来华演出,与首演已相隔16年。相比图米纳斯另外几部已被中国观众熟知的作品,《万尼亚舅舅》其实问世更早。空旷深邃的舞台,悠远浑厚的音乐,富有冲击力的肢体,以及停顿和留白节奏,确乎都体现着他的幻想现实主义风格。但是,这部戏的整体基调与唯美浪漫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不同,全剧贯穿着压抑和绝望的气息,怪诞的景象时常出现,一丝微弱的生命力如同萤烛末光点缀其间。
图米纳斯的导演美学与契诃夫的经典之作究竟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两极分化的评价又是缘何而起?
此处与彼处共鸣
父亲是立陶宛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图米纳斯的求学生涯时常往返于两个国家。候鸟般的经历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拖着行李箱的旅人常常作为重要的意象出现:《万尼亚舅舅》的结尾处,阿斯特罗夫医生庄严地站在舞台中央,等待长工将一个个沉重的箱子挂在他肩上。他蹒跚地退场,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我们仿佛看到了蹉跎的堂吉诃德,看到了剧中逐渐消逝的森林,看到了日渐幻灭的理想,或许还看到了那个背负行囊的立陶宛少年。
2007年,图米纳斯赴莫斯科担任瓦赫坦戈夫剧院艺术总监。他以对多部旷世名作的重新阐释向人们证明:一个“外来人”、一个有别于传统俄罗斯视角的导演,是如何凭借他的独特创造力,呈现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内核,并使其焕发新生。但令人痛惜的是,他在晚年被迫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两座剧院,像他所塑造的奥涅金那样,成为一个多余的人。
有趣的是,前文提及的俄罗斯文学经典中都存在“两个世界”:首都与外省、城市与乡村、战争与和平……而这种结构在契诃夫的戏剧中尤为明显,《万尼亚舅舅》中万尼亚和索尼娅在乡下庄园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直到来自城市的教授和叶莲娜骤然闯入,他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图米纳斯敏锐捕捉到契诃夫笔下两类人物的对立,一类是象征纯粹、高尚的“留守者”,一类是具有现代城市文化中利己冷漠的“闯入者”。
也许正是植根于复杂的生命体验,图米纳斯与契诃夫剧作产生了深切的共鸣,他不必刻意探寻,就能理解“两个世界”裂隙中的巨大张力与无言悲怆。
诗意与怪诞共存
空旷的舞台上一轮明月高悬,一座石狮静卧,仿佛舞台深处连通着穿越时空的“黑洞”;前半场的舞台右侧是一个凌乱的工作台,左侧则摆着一张背对观众的旧沙发,可以想见庄园是何等凋敝。图米纳斯本着“人们不在这里生活,只是在这里相遇和交谈”的理念,构建起这个连接室内与室外、融通神圣与庸俗的空间。
作为入职瓦赫坦戈夫剧院后的早期作品,图米纳斯倾向于用怪诞、滑稽、夸张的肢体造型呈现契诃夫戏剧内在的悲剧性。
譬如第一幕里,叶莲娜带着一个铁质呼啦圈缓步上场,舞台宛若她走秀的T台。在台前站定后,她俯视着铁圈在两个追求者之间滚动,又旁若无人地在舞台中央躺下,摆出一系列婀娜妩媚的姿势。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中万尼亚和阿斯特罗夫先后都与叶莲娜产生了越界的身体接触,阿斯特罗夫更是借着酒劲调戏了索尼娅。契诃夫笔下的他们当真庸俗到这般田地吗?
图米纳斯认为演员塑造人物的原始素材是非日常的肢体动作、舞蹈和哑剧。不可否认,这种演剧方式固然可以通过身体的形塑揭示出人物的主观体验,也可以借由喜剧性的外壳凸显悲剧本质,但将其应用到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中是否恰当呢?
契诃夫生前主张表演应贴近现实,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已经写信告诉梅耶荷德,让他扮演一个易激动的人时,动作不要太夸张……在舞台上表现痛苦,应该像在日常生活中痛苦状态的流露一样,也就是说,不要用手、用脚,而是用语调、用眼神。”可以看出契诃夫本人并不赞同身体先行、脱离生活的表演。
当然,在“作者已死”(罗兰·巴特语)的语境下,文本阐释空间的确是开放多元的,导演有权通过任何风格、任何语汇展开解读。但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总是融为一体的,倘若过于追求游离于内容的形式之美,多少会有损剧作本身的意蕴。具体而言,契诃夫的戏剧呈现了“内在的戏剧性”,一切宏观的命题都藏在那些无关紧要、习以为常的日常琐事中。因此,该版《万尼亚舅舅》对造型艺术和怪诞风格的追求显得过度,难免削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部分观众在评论中提及的“轻浮”“莫名其妙”“难以共情”也正源于此。
希望与绝望共舞
我们既对图米纳斯的导演风格感到亲切熟悉,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几部作品进行对比。例如,当颓废的万尼亚舅舅用犁车推着索尼娅在舞台上小跑、索尼娅坐在车上振臂高呼时,会联想起《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塔季扬娜拖着床大喊“我恋爱了”的经典片段,图米纳斯作品中富于张力的情感宣泄总是令人动容。
除此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图米纳斯对舞蹈元素是多么偏爱,尤其喜欢用在结尾。类似的舞蹈设计也出现在这版《万尼亚舅舅》中,但用意却完全不同。该剧的结尾是这样的:索尼娅坚定地说出“我相信,相信,相信”后,拉着呆滞的万尼亚舅舅走到舞台中央,将他的双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带着他缓缓起舞,舞步十分僵硬。跳了几个小节后,索尼娅又拨开万尼亚禁闭的双眼,让他咧开嘴笑。此时的万尼亚如同一个死气沉沉的提线木偶,任凭他人摆布;而索尼娅的体态也不再挺拔轻盈,她戴上了舅舅的眼镜,后背变得佝偻,仿佛突然老了20岁。最后,索尼娅躺倒在工作台上,万尼亚则带着麻木的笑容,笔直地退回舞台深处……我们意识到少女索尼娅也将像她的舅舅一样,日复一日地牺牲,永远不会被人记得,这是多么令人绝望!
诚然,万尼亚舅舅人生悲剧的根源不能简单归咎于教授的索取,而在于他坠入梦境而不自知,又从一个梦坠入另一个梦,用新的梦否定旧的梦,但契诃夫始终用悲悯的眼光看待这个西西弗斯式的灵魂。从图米纳斯的导演阐述来看,他也对万尼亚舅舅身上美好的特质抱以欣赏的目光,并希望借此“鼓励我们保有温情,以免沦为麻木不仁、粗鄙不堪、没有良知的人”。遗憾的是,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还是主题阐释上,该剧对万尼亚舅舅“弱德之美”的歌颂都没有明显体现,舞台上的最后一束光并没有照在万尼亚身上。
不过,许多观众依然被这部戏深深打动,这还是要归功于图米纳斯导演敏锐的艺术直觉,他切中肯綮地捕捉到后工业时代普通人的痛点,并以经典作品为载体,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价值。即便《万尼亚舅舅》不是《叶甫盖尼·奥涅金》那样的巅峰之作,但仍然以充满想象力的舞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悲喜交织的视听盛宴。也许,我们应该早点儿遇见它。
本版摄影/塔苏
网址:万尼亚舅舅 我们应该早点儿遇见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4194
相关内容
理想L9=理想老舅?没错,买得起它,你就是我的“老舅”青年时评|有一种生活哲学叫“二舅”
不省心的小舅子调解完整版下集(小舅子的婚姻调解——尽力而为)
媒体人评舅舅带10多个外甥过暑假 温馨家庭引热议
舅舅家厨房干净整洁,全靠装修达人提供的厨房收纳小妙招!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宝石老舅醉酒打架被拘,回应引热议!
年轻修理师如何为求职失利的二舅们开辟新生活?
参观大舅刚装修完工的新房,房子大就是任性,滑梯床我第一次见!
华润三九携手腾讯云,发布“三舅健康管家”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