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新商业模式,活化老工业区
创新的企业模式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企业管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实施方案》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发展文化产业等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遵循,既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又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从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健全人才保障体系、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工业文化建设,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并对各有关部门和各地落实《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具体来说,《实施方案》从弘扬工业文化价值内涵、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提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加大传播与交流和健全工业文化发展体系8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涵盖了工业文化从内涵内容挖掘、载体和传播渠道建设到产业发展、制度和标准建设等各主要环节。
六大经典改造模式
01、改建商业综合体:德国森特罗购物区
森特罗购物区位于德国鲁尔区奥伯豪森,将工厂废弃地新建大型购物中心。森特罗购物中心共两层,驻扎着 220 家国内和国际品牌店,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休闲中心。改造理念是将购物与工业旅游结合。周边配套音乐剧院、冒险公园、游船码头等景点,毗邻城市标志性建筑 - 117 米高的煤气罐。
02、改建文创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中段4号,建筑面积约20万㎡。东郊记忆是将原红光电子管厂改建文创产业园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对接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建筑改造理念是“保留、融合、对比、细节”。
针对有特定历史感外观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其改造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在保证功能使用前提下,尽量少改动外观,配合抗震加固,稍加调整或复原即可;二是新旧对比,在不影响保留建筑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时尚元素。而外观没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存地区,可以采用新旧融合的方式,将外观改成具有历史感和工业特征的“老工业建筑”,也可采用新旧对比的方式。
对于新建建筑来说,其设计应与老建筑的风格、肌理协调融合。建筑空间和室内应尽量减少改动,灵活布置功能,保留有价值的细节;总体风貌的色彩节奏,不同时期修建的原厂房从形体、肌理上已有很大差别,为保证建筑风貌总体协调,各有差异的特征,特定色彩节奏的变化导则。
03、改建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ArtDist)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占地60多万平方米,将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改建为艺术聚落。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
入驻者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
04、改建游乐区:英国狄更斯世界主题公园
狄更斯世界主题公园位于英国东南部查塔姆镇郊区,属于海军造船厂改建为主题乐园。占地4英亩,投资金额6200万英镑。重现19世纪的英国,感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气息,完全融入狄更斯的作品世界。
场馆利用现有的工业遗迹,修复或补充形成狄更斯时代的形象,并引入主题游乐、情境体验,感知狄更斯文学作品中《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剧情。以及配套酒吧、餐厅等服务业态。
05、改建城市休闲公园: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首钢主厂区占地8.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060万平方米,周边协作发展区共占地22.3平方公里。首钢园北区将建设石景山景观公园、冬奥广场、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五大功能区。南区改造为综合服务中心、总部经济区及综合服务配套。南区改造为综合服务中心、总部经济区及综合服务配套。
首钢集团联合当红齐天集团共同携手打造的1号高炉将命名为“1号高炉SoReal超体空间”(5G VR乐园),进行VR、AR、全息影像等最前沿的创新科技技术改造尝试,包含沉浸式剧场、电竞等新消费、新业态,呈现世界顶尖的沉浸式科技虚拟体验。该乐园改造后面积将达2万2千平米,成为集文化、科技、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潮流综合乐园。
图片来源© 当红齐天集团 作品
06、改建酒店: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位于桂林市阳朔县东岭路102号,16000平方米,将闲置糖厂改造为高端度假酒店。新建的客房楼体和别墅分别位于老糖厂的两侧,以老建筑为中轴线展开,并在厂房的周围设计了水池景观。新建筑在外形上尽量简单,沿用了老糖厂的坡屋顶形式与屋顶角度。
五大改造举措
01、厂区交通空间的调整优化
1. 人车分流
将原有人车混流的交通改造成不同级别的道路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以交通为导线,串联景观及建筑;停车场设置于地块周边,实现园区内全步行。
2. 丰富游线景观
在道路基础上穿插景观,丰富游线;在保留原有特色铺装的基调下增加铺装样式,延续场地历史。
3. 设置特色交通
园内设置特色交通,如小火车、马车、手推车等,吸引游客,同时增加收益点。
02、外部空间的氛围营造
1. 公共休闲空间改造
利用建筑与广场,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间改造公共休闲空间,可通过地形高差、地面材料的变化、植物的围合来界定,同时保留原有工业元素,通过再加工装饰实现景观化,增强整体工业风及文化性。
2. 情景景观营造
可通过现代艺术如涂鸦艺术,号召艺术家创作,来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还原特定的场景;利用大量公共艺术品来烘托场地氛围,统领整个场地,使场地空间具有视觉焦点。
03、内部空间的分割优化与重组
1. 空间功能的丰化——分割重组
进行内部空间的划分,增加多样化的使用面积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2. 散乱空间的整合——化整为零
当遇到多个厂房散乱布置的情况,可以采用“化零为整”的空间处理手法,将面积较小的厂房建筑通过廊道、构筑物等连成一体或形成组团,将厂房建筑之间的空间转化为内部空间或半内部空间,不仅有利于整体空间的组织,也便于新功能的加载,彻底改变了原有厂区的空间序列,削弱了原有局促散乱的空间布局。
3. 空间元素的对比——适当留白
恰当保留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精神文化的空间结构、装饰元素等,并与新的空间意向形成鲜明对比。
4. 共享空间的创新——局部下沉
地面可以向下开挖发展,形成一些新的地下或半地下空间,并可以此为界定形成一些新的公共共享空间。
04、外立面创新设计
1.保留典型结构,局部现代融入
对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厂房建筑改造应以彰显其地域工业文化积淀为主,特色鲜明的工业立面结构形式坚决保留,局部打破融入现代建筑结构元素,同时注意立面传统与现代形式的占比,应有主次分别,整体在工业风格下应有现代设计感。
2. 预留文创元素装饰面,突出主题文创元素
文创导向型旧厂房改造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性,在建筑改造时,应预留相当立面装饰空间,供创客个性化装饰,突显主题文创元素,可以是平整的墙面,镂空面,铁丝网格面等,如台湾的驳二艺术特区就具有丰富的墙面彩绘,文化艺术性强,受游客欢迎。
3. 延续工业建筑符号及设备,保留时代象征
文创导向型旧厂房改造时,应注重原有厂房建筑立面工业符号以及原有工业设备的保留,如通风井、机械臂等,使之成为新立面装饰的重要组成或背景,可增强整体工业感、设计感,同时作为工厂的典型象征,具有一定的时代感与科普教育意义。
4. 增加采光面,柔化硬质形式
一般厂房生产建筑以一层通高空间为主,立面以连片墙体、彩钢板为主,开高窗,硬质且采光差,不适用于作为现代生产、展陈的创客空间,因此在进行改造时,需打破原有立面形式,适当分割,增加采光面,局部嵌套软质材料如木材、塑板等,柔化原有硬质形式。
05、服务设施优化
1. 厕所优化
首先,优化厕所设施,提升厕所卫生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将厕所主题化,响应厂区改建主题,摆放主题设备,以及周边的景观打造;此外还要完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如母婴室、第三性别厕所、残疾人厕所等。
2. 休憩空间
最重要的是保证座位数量合理化。按照空间大小预估游客量,设置合理的休息场所。同时还要注重突出厂区主题,融合整个园区的特色点,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3. 标识体系
一方面要让标识主题化。植入厂区工业文化元素,既能有标识的作用,又能成为一道景观。另一方面要追求标识与环境融合。比如导视系统的设计色调、式样应融入周边环境。
4.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应根据厂区面积配备合理数量,采用总分模式,人口密集区设置大的服务中心,人口稀疏区设施服务点。此外要重视功能的完备,服务中心应具备咨询、集散、休憩、特殊人群服务、展出票务、酒店预定、购物等多样化功能。
十大改造常见业态
看似衰败没落的老厂房,只要顺时代潮流植入新鲜业态,就可以华丽转身。近年来各地优秀案例频出,可以总结出十大改造业态:
1. 体育 / 游乐场
低租金,场地开阔,拥有独特的情景感。
2. 酒吧 / 夜店
质朴的空间形态吸引文艺的青年、艺术家,娱乐业态点亮夜经济。
3. 商业街
需要有良好的区位和先入优势。产业培育时间短,易于操作和运营,能够快速产生经济回报。
4. 展馆展厅
将老厂房的历史定格,改造为博物馆,植入艺术与文化,改造为美术馆与艺术展厅。
5. 别墅 / LOFT
改造成别墅,空间感强、视野宽阔。老厂房的自然美,加上现代生活气息,新旧文明的融合。
6. 民宿 / 酒店
老厂房改造的酒店更受年轻群体的青睐,老厂房的历史厚重感与酒店的新颖感交织在一起引起万千遐思。
7. 剧院
新旧思维的碰撞,让影院变得别有一番韵味;宽阔、空旷的老厂房,为影院提供了天然的场地。
8. 餐厅/咖啡厅
老厂房改为主题餐厅/咖啡厅,租金低、停车方便;空间利用率高。商家打的怀旧牌,正好迎合年轻人口味。
9. 图书馆
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化;浏览书柜或使用安静阅读时,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建筑的肌理,感受历史。
10. 办公区
国务院鼓励将闲置厂房、仓库改造为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充满文化氛围的创意型办公场所。
工业时代留存下来的旧厂房、老园区,不仅是独特的城市风貌,更承载着脚下这片土地的奋斗记忆。无论是作为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无论是作为空间资源,还是文化资源,这些旧日发展遗存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等待着进一步保护利用、改造转型。“工业遗存+新的商业模式”盘活老旧厂房的空间资源,让旧貌换新颜,正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新景观。
编辑整理 |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
文章来源 |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七部
图片来源 | 摄图网、当红齐天集团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网址:工业遗存+新商业模式,活化老工业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4277
相关内容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工业遗存,城市新地标
工业遗存变身城市新景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场”,首钢工业遗存焕发新光彩
让工业遗址焕发新活力
工业遗产:保住并“活”化活化石
多部门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带动城市更新改造
工业遗产“活起来”
工业遗存“变身”城市生活空间 常州老厂聚集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工业遗产,价值虽“老” 出路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