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人文关怀就医环境,医院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发布时间:2025-09-13 17:55

关注环境设计,营造宜人生活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创新#

10月9日,医疗医疗应急司发布《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患者营造安全、便利、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配备方便患者生活、活动且功能完好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医疗卫生机构标识标牌要醒目、便识、简明、易懂,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就医体验,特别注重为老幼残孕等重点人群做好关爱服务。

现代医院已逐渐发展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医疗空间,除去基本的医疗、科研需求外还需考虑交流、商业、休闲等功能, 因此在设计上就要兼顾科学的工作流线与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和情感需求,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

道路铺装

(一)道路设计要点

1.交通可达性

确保患者、访客和医护人员能够轻松到达各个区域,提供便捷的交通路径。包括合理规划道路和路径、提供足够的交通标识和导向、平整的铺装和较小的坡度、尽量减少台阶等。应考虑不同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和汽车道路的不同要求。

2.步行友好性

安全、便利的步行通道可以鼓励行人活动,促进健康。步行友好性的设计包括提供宽敞且平坦的人行道,确保通行通畅,设置良好的照明设施以确保夜间行走的安全,设置座椅和休息区域,以及绿化和景观小品的穿插,创造愉悦的步行环境。

3.无障碍设计

路面无障碍设计是为了确保所有行动不便的人士,包括轮椅使用者、行动不便者等都能够自如通行。道路要求地面平坦、渗透性能好,即使下雨后也不容易打滑。尽量消除台阶和障碍物,如有台阶则需设置明显的提示,并根据需要设置扶手。步道要考虑宽度、坡度,沿途设置牵引装置,以供使用轮椅、医用推床和支架的患者进行简易活动。很多老年患者有视觉障碍,铺地材料色彩不宜过浅,避免使用易反光的材料使其产生眩晕,主要步行道路应设盲道。

无障碍坡道的设置要确保坡度符合标准,表面平整防滑。考虑到轮椅和陪护人员通行需要,主要人行道路宽度应不小于1.8m,坡度舒缓。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保障行人的安全。

(二)道路设计内容

1.步行系统设计

步行路径规划直观且便捷,应连接医院的主要区域,如入口、停车区域、医疗建筑等,主要道路避免过多弯曲,提高行走效率。步行道的宽度应足够容纳行人流量,特别是在医院繁忙的区域,如门诊大厅、住院楼入口等,防止拥堵和碰撞。对于需要跨越高差的区域,设计易于行走的楼梯和无障碍坡道。

2.路面铺装设计

医院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防滑性、耐久性、透水性好的路面材料,确保路面平整且易于清理,雨天不积水。如透水砖、毛面花岗岩石材,避免大量使用表面凹凸起伏较大的板岩、汀步、卵石、碎石等铺装。

3.停车优化设计

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优化院区地面停车区域。对停车区域周边进行绿化隔离和景观设计,创造宜人的停车环境,提升停车体验,需注重车道转弯处无较高植物等遮挡行车视线。

景观设施

1.休息座椅

为增加舒适度,室外休息座椅宜选用带靠背的木质座椅。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高度0.4m,宽度0.45m,人均坐宽0.4~0.6m,靠背倾角:100°~110°。北方地区座椅面材质要考虑户外体感温度,尽量选择木质或复合材质。

2.扶手栏杆

室外扶手栏杆考虑到行动不便者、轮椅及儿童使用,应设置多层栏杆。一层栏杆高0.65 m左右供残障人轮椅和儿童使用;二层栏杆高0.9m左右供普通人群使用。二层以上挑高空间栏杆高1.1m左右。同时在休息座椅旁也应设置栏杆,对行动不便者具有辅助作用。

3.室外灯具

医院室外灯具首要考虑基本照明需求,夜间要确保行人的安全,尤其在路口和转弯处设置提示性照明。选择高光效、低能耗、低谐波的绿色节能照明产品,例如LED,以满足节能、寿命长、环保等需求,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为确保照度,应选择具有防眩光格栅的灯具。考虑到园林景观照明器具多安装于室外,接触频繁,对于防护、线缆接口、线路漏电保护和接地装置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应优先选择高防护等级(IP)的产品。

4.标识

标识系统旨在提供直观而清晰的导航,如指引门诊部、住院部、紧急出口、停车区域等。应采用清晰的图形、易于理解的文字及醒目的颜色,确保标识在各种天气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被有效识别。标识系统强调对患者和访客友好的设计,并遵循无障碍原则。可与室内标识系统统一设计。

5.康体设施

康体广场应选择开敞的空间、方便到达之处,并有大树遮阴,使患者在锻炼、交谈、赏景时心情愉悦。健身器材应根据不同使用人群和身体机能要求分别考虑。对于儿童应设置趣味性较高的活动器械;对于行动能力较弱的使用者,可提供适合其高度和身体机能的无障碍健身器材;一般患者可提供大众化的健身器材。所有健身器材都应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

6.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包括雕塑、景墙、景石、花箱等,也有兼具功能性的廊架、凉亭、装饰灯具等。由于医院景观的特殊使用环境,在设计或采购选型时,要着重考虑安全性、私密性和特殊人群要求等。

景观小品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小面积色彩进行调剂,给空间带来活力。在医院景观设计中,常常运用温暖的色调如柔和的蓝、绿、粉色等,以传达安宁和宽慰的感觉。对于特殊的疗愈区域,可以运用更具活力和愉悦感的色彩,激发积极情绪。

门诊大厅

1、使用功能

门诊大厅不仅是问询、挂号、收费、取药等各个职能部门的作业场所,也是人流最密集的“集散中心”,在功能分区上需将高效性与便捷性放在首位,避免人流聚集,减少患者往返。为分流人群,可增设分层挂号收费窗口以及自助设备,便于就近使用;考虑到就医人群的差异性,需设置专业的分诊导医台给予患者挂号建议,以及为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便利服务;为增加舒适度,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充足的休息等候区,配置舒适的等候座椅,设置寄存柜、充电处等便民设施;为使功能更为多元,可将商业空间融入大厅,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2、色彩设计

色彩是最基础却又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投射到眼中的不同色彩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黄色会令人联想到太阳和麦田,给人温暖的感受;绿色会令人联想到葱郁的树木,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蓝色代表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令人感到舒缓和平静。根据医院的疗愈属性,宜多采用低饱和度的中性暖色系以及贴近自然环境的木色作为点缀与搭配。合理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美观度和舒适性,还可以起到调节情绪、辅助医疗的作用,对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3、文化展示与品牌形象

门诊大厅也是展示医院文化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场所。可通过电子大屏、壁画等形式,展示医院的历史、文化、特色等信息,提升医院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此外,也可以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4、设备预留空间

应为门诊大厅预留自助服务机放置空间,结合物联网、智能化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其中不仅包括自助服务机的占地空间,还应充分考虑患者使用服务机所需的排队等候空间,避免占据通行过道阻碍人流交通。

中庭

中庭空间不仅是医院的交通枢纽中心,更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联系纽带,它可以使医院形成开放式社区,吸引医患人员在空间的停留,扩大医院的功能;它更是一个融合功能、艺术和人性关怀的核心空间,其设计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环境质量和患者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庭需要有效地连接医院的各个区域,确保人流、物流的顺畅。同时,中庭也是自然光进入建筑的主要通道,因此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光线的利用,使得空间明亮、通透。

中庭的设计也需要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通过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就医体验。例如,利用绿化植物和自然元素,打造出一个生态化的中庭空间,使得患者在就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医院中庭设计需要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确保其在视觉上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医疗主街

如果说门诊大厅和中庭是医院的交通枢纽,那么医疗主街就是将公共区域与各个科室串联在一起的纽带。

医疗主街的室内设计应不影响原有的通道宽度,确保人流、物流的顺畅通行,避免拥堵和交叉干扰。根据医院的功能分区,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和指示牌,引导患者和医护人员快速找到目的地。

根据医院的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各类自助服务设施,如挂号机、取药机、缴费机等,方便患者自助办理业务;设置服务台或分诊窗口,提供患者咨询、导诊、预约挂号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可设置母婴室、儿童游乐区等特殊区域,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有条件可设置零售、餐饮等商业设施,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日常需求。

医疗主街的设计风格应与门诊大厅及中庭统一,营造宁静、温馨的环境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应提供充足的休息设施和座椅,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等待或休息时使用;考虑设置绿植、艺术品等装饰元素,提升医疗街的空间品质感和美感;同时可结合医院的特色科室和服务项目,设置宣传栏或展示屏,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优势,展示医院的历史、文化、特色等信息,提升医院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

候诊空间

候诊空间是医院门诊部重要的服务空间之一,是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较久的区域,其环境的舒适度、便捷性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体验与医院的服务效率。

1、一次候诊

一次候诊将前来看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科室分流,是等候时间相对最长的区域之一。因此应为候诊者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有序的等候环境。需设置取号机、报到机等自助设备,帮助患者顺利就诊;设置饮水机、充电设备、多媒体设备等便民设施,让候诊者感受到医院传达出的人性化关怀。一次候诊空间宜根据不同的科室属性进行设计处理,如在儿科候诊区可使用明亮、柔和的色彩,以营造温馨、亲切的氛围,减轻儿童就医时的紧张感,候诊区可以设置一些儿童喜欢的装饰和玩具,如卡通壁画、图书、积木等,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减少焦虑。

2、二次候诊

在新建的医院项目中,二次候诊多为与一次候诊相通的内部等候通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闸机分隔,患者根据叫号等方式进入二次候诊空间等待就诊。安全性是医院二次候诊设计的基础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通道宽敞、无障碍,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行。同时,考虑到可能的紧急情况,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标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是二次候诊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由于二次候诊多为无自然采光的内部通道,可利用绿色植物和半透明玻璃隔断等元素,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温馨感。

商业休闲空间

医院商业休闲空间的设计旨在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日常需求,同时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这些商业休闲空间通常包括商店、餐厅、咖啡厅、花店、书店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购物、餐饮和休闲环境。

在设计医院商业休闲空间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空间的布局和功能划分。商业休闲空间应设置在医院的交通要道附近,方便人们快速到达。同时,根据商业休闲空间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布局,确保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其次,医院休闲商业空间的设计要注重舒适性和人性化。例如,提供舒适的座椅、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照明,确保人们在购物、用餐或休息时能够感受到舒适和愉悦。同时,考虑到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商业休闲空间的设计还应注重卫生和安全,选择易清洁、抗菌的材料,确保空间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医院商业休闲空间的设计还应体现医院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色彩搭配、标识设计和装饰风格,形成医院独特的商业氛围,提升医院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空间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兼顾卫生、安全、隐私和便利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1、卫生与清洁

需选择耐磨损、易清洁、抗菌性能好的材料,如石英石、抗菌瓷砖、不锈钢等,方便日常清洁和维护。阴阳角建议做圆角处理,采取柜体离地设计,便于清洁与后期维护;公共卫生间及病房卫浴间地面的设计和选材需考虑防滑,应有防滑提示;可采用自动清洁设备或系统,如自动冲水蹲便器、感应式水龙头等。

2、通风与照明

公共卫生间一般靠近临窗设置,以便通风换气;在无窗情况下,增加机械排风、换气设备,保持卫生间空气清新,减少异味;应采用均匀且柔和的灯光设计,确保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卫生间的各个角落,同时不会被过强的光线刺激眼睛。

3、人性化设计

(1)需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如提供儿童使用尺寸的坐便器、小便斗及不同高度的洗手台;如有条件可同时设置坐便与蹲便,为不同身体状况及使用习惯的人群提供选择。

(2)可在适当位置设置挂钩、置物架等,方便使用者放置物品。

(3)无尖角设计,墙面阳角、洗手台面、门把手等位置应避免出现锐角。

(4)卫生间门扇或隔断开启方向应尽量朝外,使用者在如厕或淋浴过程中摔倒不会阻碍门扇开启。

(5)病房卫生间坐便器一侧及淋浴区内设置警报按钮,便于快速呼救。

电梯厅

电梯厅是医院竖向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日常通行体验及医院的运行效率息息相关。

1、舒适性与安全性

电梯厅一般与院内主要通道相连,是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因此电梯厅的空间应足够宽敞,避免拥挤和压抑感。墙面和地面材料应选择抗菌、耐磨、易清洁的材料,以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风格应与大空间一致。

2、灯光设计

电梯厅灯光设计可采用泛光照明与功能照明结合的形式,功能性与装饰性相结合,保证空间光照均匀明亮的同时又不失温馨。有条件可增加到站灯,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多便利。

3、导向标识与信息发布

电梯厅内应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指引人们前往不同的楼层和科室。此外,还可以设置信息发布系统,如显示屏或公告栏,及时发布医院通知、科室介绍等信息,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获取相关信息。

综合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第五版

排版:医院后勤官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出处

网址:营造人文关怀就医环境,医院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6107

相关内容

医院建设实施方案——营造人文关怀就医环境视角
医院文化氛围:从空间到心灵的关怀
打造舒适医疗环境,医院病房房间设计以人为本
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
医院室内环境设计与舒适度提升.docx
优化流程探访黄石中际福兴医院怎么样舒适环境与人文关怀并重
医院文化设计: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体验
[人民日报]建设儿童友好医院,“一米视角”投射医学人文关怀
了解:医院装修设计:绿色环保建设健康医院
聊聊医院装修设计:绿色环保建设健康医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