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小贴士】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
法律知识普及:《民法典解读》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新书推荐#
2020年5月28日
《民法典》颁布
显温情·接地气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小编今天为大家梳理了三个贴近我们生活的法律规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见义勇为
1、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求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求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专家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02
共有收入
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专家解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03
个人信息
3、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的双方的约定。
专家解读: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
原标题:《【普法小贴士】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
阅读原文
网址:【普法小贴士】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6440
相关内容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普法小贴士
【“典”亮生活】民法典普法小故事
与时俱进、不断贴近生活的民法典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
普法·民法典
普法 |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民法典》一周年·以案释法丨民法典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落地生根”
民法典正在向我们走来 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法规资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普法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