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23万辆,中产撑起“折叠车第一股”

发布时间:2025-09-14 00:32

车辆防冻液每两年或四万公里更换一次 #生活技巧# #汽车保养技巧# #车辆防冻液更换#

目前,大行超过90%的营收来源于中国市场。

文|谭力文

靠着折叠自行车这款拳头产品,来自深圳的这家企业登上了港交所主板。

9月9日,被称为“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Dahon大行科工(下称大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当日开盘价为67.5港元,较49.5港元的发行价大幅高开36.36%。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8日的暗盘交易时段,大行在富途平台的涨幅一度高达203%至150港元。

至9月12日港股收盘日为止,大行股价为55港元,总市值为17亿港元。

投资者对于大行的追捧,在更早的认购阶段已经“爆表”。本次IPO大行计划集资额约为3.9亿港元,当中仅10%作公开认购。而到了最终的截止阶段,大行获超7500倍超额认购,成为了港股历史上新的“超购王”。

一手中签率仅为0.02%,足以显示出广大投资者对于大行及其背后户外赛道的追捧。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大行成为港股新的“超购王”固然与其公开认购数量相对较低有关联,但不应该忽略其在户外运动赛道,尤其是在折叠自行车领域占据强大的主导地位不无关系。

自2020年以来,户外运动市场的整体爆发提升了骑行运动的热度,参与人数大幅增长。根据《2024小红书运动户外行业白皮书》显示,骑行相关的笔记点击量已经超过100亿。

相对于竞技感更重的公路自行车,“身材”相对轻便的折叠自行车更适合大众在日常休闲场景中骑行。在北京、上海、成都和杭州等城市,折叠自行车甚至变身为潮流单品,成为了消费者的出行单品之一。

图片

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由韩德玮在1982年创立的大行,在过去几年迎来高速增长。其背后正是切中了消费者对于轻量化骑行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现年83岁高龄的韩德玮,在其41岁时才创立大行。在创业投入折叠自行车领域之前,韩德玮的工作是在航天与国防领域工作,并曾经参与过阿波罗登月计划。

大行创始人韩德玮

韩德玮自传中表示自己更喜欢环保卫士、绿色交通践行者的称谓,而不是著名的美国航天专家、激光物理学家和企业家。

放弃航天科研工作转而创立大行,成为了韩德玮的重要人生转折点。有媒体甚至把韩德玮称之为“中国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按照韩德玮的设想,原本他只想将自己的专利授权给凤凰等自行车厂商,但由于最终未能成功合作,因此韩德玮便有了自己生产的想法。一家知名的中国折叠自行车品牌,便从1982年开始走向世界。

招股书显示,韩德玮持有大行约88.56%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图片

2024年售出22.9万辆,营收4.5亿元

提到折叠自行车,来自英国的“自行车爱马仕”Brompton(人称小布)是行业公认的最顶端品牌之一。

但由于其产品普遍零售价格位居高位,几乎清一色处于万元以上的价格带。因此并不是所有普通消费者都愿意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购买一辆小布。

那么这就提供了让大行实现快速增长的机会,并帮助这家企业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的“销冠”。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按2024年零售量计,大行于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6.3%;公司亦位居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首位,市场份额达6.2%。

整个2024年,大行共售出了22.95万辆自行车。

折叠自行车1000至5000元这几个价格带,可以说被大行牢牢占据。招股书显示,大行将旗下产品划分为三个价格带,分别是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中端市场(2500-5000元)和高端市场(5000元以上)。

2500-5000元的中端市场成为了大行的营收支柱,该部分收入占大行总营收的比例达到69.7%。

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大行在中端市场售出了11.27万辆折叠自行车,平均售价为2129元人民币。

而在2023年同期,这一数字为6.61万辆。这就意味着大行在一年内,销量翻了接近一倍。

招股书的营收数据表示,大行年营收从2022年的2.54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4年的4.5亿元人民币,自行车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30.4%提升至32.2%。

随着骑行市场的增长,大行的目光也不仅仅只放在折叠自行车领域。“我们以P8等久经考验的畅销车型为基础,再加上新开发的车型,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自行车产品阵容,能够满足城市上班族、探险爱好者乃至竞赛骑手等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大行在招股书中表示。

在中国内地线下市场,大行以经销商渠道为主。截至2025年4月30日,大行与遍布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而在线上渠道,大行进驻了京东、天猫、抖音及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

图片

由中产撑起的折叠自行车市场

体育大生意认为,大行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与中产阶级群体在户外运动领域的活跃不无关系。或者可以用更直白地话来形容,中产阶级用钱包“撑起”了大行此次IPO。

目前,大行超过90%的营收来源于中国市场。这固然成为了大行实现快速增长的引擎,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单一市场营收占比过高的情况之下,若主力消费者在未来几年对折叠自行车“祛魅”后,则会让大行加速陷入增收的困境。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大行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7.9%、93.2%以及93.4%。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户外运动市场仍然处于增量阶段,参与户外运动的消费者购买力整体向好。从消费水平看,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小红书的《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显示,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单个户外运动项目上的消费年均达2000至5000元,其中骑行人均花费为4033元。

从消费趋势看,随着中产阶级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参与户外骑行等运动的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这奠定了大行在中国市场增长的最重要基础。

此外,骑行文化在国内一些城市逐渐兴起,城市中规划的骑行道越来越多,各类骑行社群活动也频繁举办,“4+2”出行的郊游方式等,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折叠自行车的热情。

日前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就继续强调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意见称。

体育产业与户外行业等政策层面的引导与支持,无疑为大行等专注在户外运动的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红利。体育大生意预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短时间内大行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速。

然而,大行也需要警惕激烈的行业竞争。除了传统的自行车制造商外,一些新兴的科技企业也开始涉足折叠自行车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

因此对于大行来说,如何保持国内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度、继续提升品牌和产品竞争力,将是其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若通过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打开了海外市场,大行的营收与市值将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增长前景。

网址:一年卖出23万辆,中产撑起“折叠车第一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6876

相关内容

“人造肉第一股”要破产了?
天津爱赛克车业推出创新折叠式电动车专利,开创便捷出行新时代!
中汽协: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 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0公里二手车”搅局,二手车商:以前一辆最少赚一万,现在“不想再碰”
吉利控股2023年汽车总销量279万辆 新能源汽车约98万辆
年轻人的第一辆越野方盒子 捷途自由者12.99万起预售
可折叠式汽车后备箱置物架
花了大几万改装的车辆,当二手车卖能卖得更贵吗?
中国二手车出口狂飙:从“卖车”转向“卖服务”
项目深化年丨比亚迪济南基地:一辆车拉动一条链 培育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