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音乐丨“多唱独来米法扫拉西,可以进于音乐的世界。”
多读书、看报、听音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2006年萨尔兹堡音乐节丨“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
丰子恺的音乐
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朱光潜称他为“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丰子恺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禀赋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敏锐的理论洞见,开阔的审美视野和悲悯的宗教情怀使其成为思想独特的美学家。他追求“多样统一”的审美理想,尝试把东西方美学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理念。
丰子恺在音乐上的成就并不逊于他的漫画、散文和翻译。
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钢琴,游学日本时又重点学拉小提琴。回国后,以教书为业,所授课目即是图画和音乐。
教学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著作。有系统讲述音乐知识的,如《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音乐知识十八讲》等;有介绍西洋音乐的,如《近世十大音乐家》《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等。还编译了不少日本音乐著作,如《孩子们的音乐》《生活与音乐》《音乐的听法》等。建国后,应时代的需要他自学俄文,也翻译了苏联音乐著作。如《幼儿园音乐教学法》《音乐的基本知识》等。选编歌曲的著作也尤为可观,如《西洋名歌百曲》《风琴名曲选》《抗战歌选》等。如此累加起来达四十三部之多。
丰子恺的部分音乐著作被中小学校用作教科书和课外辅导材料,如《开明音乐讲义》《开明音乐教本》和《音乐入门》。《音乐入门》是当时脍炙人口的音乐启蒙书籍,也是丰子恺音乐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不但可供广大的音乐爱好者自学乐理,并被当时的各中小学采用为教材。1926年10月开明书店出版后,在书市上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曾再版33次之多,台湾、香港几十年来也一直印行。丰子恺的次子丰元草在谈到《音乐入门》时说:“《音乐入门》的浅显通俗,是其写法不同一般,使用文学的、形象的笔法。如在讲上行、下行音阶时,把上行的‘1351’说成是‘乘风破浪、排山倒海’,而把下行的‘1531’说成是‘雨过天晴、烟收云散’。”1979年9月5日《信报》评此书曰:“主要原因是丰子恺写作该书之热诚态度,透过细心解释之文句而引起读者吸收知识之兴趣。”
中国早期很多音乐家都是读着丰子恺的著作成长起来的,聂耳、丁善德等当时学音乐的教材就是《音乐入门》,可见丰子恺对我国现代音乐启蒙作出的卓越贡献。不仅如此,《音乐入门》的广泛发行也给作者带来了丰厚的稿酬,丰子恺在家乡建造了自行设计的“缘缘堂”,花了六千大洋,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此书的版税。
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理论家,丰子恺也作词作曲。早在缘缘堂时期,他常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画成漫画,同时也为他们谱曲,如李白的《菩萨蛮》、温庭筠的《更漏子》等。还曾为众多的学校谱写过校歌,如春晖中学、桂林师范学校、新加坡弥陀学校等。据不完全统计,丰子恺作词谱曲的作品有二十余首。
丰子恺认为:“音乐在诸姊妹艺术中,是性质全然卓拔不群的一种奇特的艺术。” 他把音乐看作治病的良药和延年益寿的食物。食物是营养身体的,音乐是营养精神的,即“音乐是精神的粮食”。他在《关于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听曲趣高尚的乐曲,好比吃橄榄,其味隽雅;听曲趣卑贱的乐曲,好比吃糖,其味浅俗。”“倘然没有了音乐,人类的生活将何等隔膜而枯燥!世间将何等荒凉而寂寞!” 他甚至还以修佛类比音乐,“修佛法的人有六字经,即‘南无阿弥陀佛’。习音乐的人也有‘七字经’,即‘独来米法扫拉西’。佛徒说:‘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音乐者也说:‘多唱独来米法扫拉西,可以进于音乐的世界。’”
聆听巴赫是一种生活方式
网址:丰子恺的音乐丨“多唱独来米法扫拉西,可以进于音乐的世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8933
相关内容
丰子恺:人活到极致,越简单越快乐想唱就唱,艺术与快乐的完美结合,探索丰富多彩的文艺娱乐世界
“相约长江”合唱周特邀知名合唱团专场音乐会
丰子恺:不得不看的10条人生处世哲学
成长丨奇妙的音乐治疗,你不来了解一下?
行走于中西艺术间 旅英华裔音乐家的艺术人生
【悦读感悟】读《听丰子恺谈禅意人生》感想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不止是演出,更是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丨创新消费力
音乐治疗法
创造你的音乐生活——大学音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