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天然甜味的健康之选

发布时间:2025-09-16 15:43

无糖健康食谱中,水果是天然的甜味来源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无糖健康食谱#

以下内容由湖州柳荫生物科技整理提供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寻找替代传统糖类的健康选择。甜菊糖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以其低热量、高甜度的特点,正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和食品制造商的新宠。本文将全面介绍甜菊糖的特性、历史、安全性以及应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种源自大自然的甜味精华。

甜菊糖基本信息

甜叶菊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交界处的亚热带地区。早在16世纪,当地的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就发现了这种植物的甜味特性,并将其用作天然甜味剂和药用植物。

1899年,巴西化学家莫伊塞斯·圣地亚哥·贝托尼首次对甜叶菊进行了科学描述。20世纪30年代,法国化学家布里杰特和拉维勒首次从甜叶菊中提取出了甜味物质。

20世纪70年代,日本率先开始大规模种植甜叶菊并提取甜菊糖用于商业化生产。此后,甜菊糖的使用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生产国。

甜菊糖的主要特征包括:

高甜度: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少量即可达到理想甜度。低热量:甜菊糖几乎不含热量,适合控制体重和糖尿病患者使用。稳定性好:耐高温、耐酸碱,可用于烘焙和煮沸等加工过程。天然来源:作为植物提取物,符合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需求。不影响血糖:不被人体代谢,不会引起血糖波动。

然而,甜菊糖也存在一些潜在缺点:

口感差异:部分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苦味或金属味。甜味滞后:甜味出现较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某些食品的口感。使用局限:在某些烘焙产品中,无法完全替代糖的功能(如体积、质地)。

多项国际研究表明,甜菊糖在正常使用剂量下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于2008年确立了甜菊糖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为每公斤体重0-4毫克。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多个权威机构均认可甜菊糖的安全性。研究显示,甜菊糖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也不会影响肠道菌群,因此不会引起肥胖或其他代谢问题。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已将甜菊糖列入安全食品添加剂名单。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甜菊糖的使用,包括:

美国(2008年批准)欧盟(2011年批准)日本(1970年代即批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8年批准)加拿大(2012年批准)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各自的食品法规中明确了甜菊糖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中国对甜菊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

卫生部1985年6月5日(85)卫防字第37号文,批准甜菊甙为新增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2000年,出于安全考虑,暂停使用甜菊糖。2002年,恢复甜菊糖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一步扩大了甜菊糖的使用范围。

柳荫净化车间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生产国。国内法规允许在多种食品中使用甜菊糖,包括饮料、糖果、调味品等。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未来甜菊糖在中国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使用建议

适量使用:虽然甜菊糖安全性高,但仍应遵循适量原则。注意口感:由于甜菊糖的甜味特性,在烘焙等应用中可能需要调整配方或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关注标签:购买含甜菊糖的产品时,注意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均衡饮食:使用甜菊糖可以帮助控制热量摄入,但不应忽视整体饮食的均衡性。特殊人群使用: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总之,甜菊糖作为一种天然、低热量的甜味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替代选择。然而,我们仍需谨记,无论是糖还是甜味剂,最重要的是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适度享受生活中的甜蜜。

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018). 甜菊糖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44(12), 258-264.3.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2021). 2020年度中国甜菊糖行业发展报告.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Safety evaluation of certain food additives: Eighty-fourth 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1007.5.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2010).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steviol glycosides for the proposed uses as a food additive. EFSA Journal, 8(4), 1537.6.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7). GRAS Notice 744: Rebaudioside M.7. Carakostas, M. C., Curry, L. L., Boileau, A. C., & Brusick, D. J. (2008). Overview: The history, technical function and safety of rebaudioside A, a naturally occurring steviol glycoside, for use in food and beverag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6(7), S1-S10.

网址:甜菊糖:天然甜味的健康之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4004

相关内容

“低糖、无糖”背后的甜味剂
木糖醇全解析:天然甜味剂的健康益处与应用
一种甜叶菊叶片贮藏柜.pdf
零糖并不健康!最新研究:常见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伤害心血管
孕妇低糖水果清单,甜而不腻的健康之选
无糖食品:甜蜜背后有隐忧
糖尿病能吃甜食吗?3种代糖零食放心吃清单
爱乐甜“减糖”,健康生活新体验
甜而不胖,你真的相信“无糖零卡”食品吗?
天猫双11食糖类目Top5,主打“零卡糖”的爱乐甜入驻线下7000多家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