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抗逆力理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无论是旅行经历,还是日常趣事,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个人生活感悟# #真实生活分享平台#
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乍一听挺无厘头,又带着一点自嘲的丧气感,可其中透露出的对人生多变的那种丧,却让人感同身受。正如《牡丹亭》中所言:“风无定,人无常。人生如浮萍,聚散两茫茫”。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无常”何时到来,很多时候,明明上一秒还一如既往,下一秒却又变化无常。
但同样是身处困境,不同家庭却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一些家庭自乱阵脚,迷茫中不知如何是好,抑或怨天尤人,不愿与外人相处,全家的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而另一些家庭却能够经受住考验,积极寻求支持,与相同经历的人们抱团取暖,在逆境中求得生存。那么,当家庭面临困境时,是什么帮助其成功抵御风险并从逆境中恢复?这是家庭抗逆力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1 家庭抗逆力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20世纪80年代,McCubbin与其同事研究美国军人家庭对战争危机的应对时,观察到许多家庭从危机走向成功适应的现象。受这一现象启发,他们提出了家庭抗逆力理论,即“双ABCX模型”(Double ABCX Model),其核心思想是当压力事件发生时,家庭会调动资源应对压力,成功应对压力后的家庭,其家庭凝聚力、亲密度、抗逆力会得到增强。
该理论改变了心理治疗理论的“诊断”病理思想,不再追问个体因何陷入失败境地,而是关注之前被忽视的积极因素和个体成功摆脱逆境的过程。不再将家庭视为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认为没有任何事可以被早期生活“盖棺定论”,人一生中任何时段都可以发展出抗逆力,改变了“原生家庭有罪”论,并强调家庭作为一个功能单元的抗逆力,进而使家庭成员都能发挥各自潜能及家庭整体优势,实现积极成长。
双ABCX 模型 资料来源:(McCubbin & Patterson, 1983)
2 家庭抗逆力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鉴于双ABCX模型仍存在一些不足,后续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拓展。首先,McCubbin及其团队发现,该模型未能揭示导致家庭危机产生的因素,忽略了家庭类型、问题解决与应对等与家庭适应相关的因素以及种族和文化等的作用。他们于1983、1989、1993、2013年先后对家庭抗逆力理论进行了四轮重要修订,促进了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发展。其次,其他四组学者认为修订后的模型仍专注于家庭系统的个体层次,缺乏与其他层次关系的检验,且对家庭抗逆力的动态性关注不够。鉴于此,他们分别在1988、2015、2016、2021年在家庭系统和家庭抗逆力概念的拓展方面做了有影响力的工作,拓展了家庭抗逆力理论。
3 家庭抗逆力理论主要用在哪里?
家庭抗逆力理论不仅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由问题干预模式向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式转变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针对困境家庭的干预靶点从疾病治疗转向家庭优势资源挖掘提供了宝贵契机,还可以通过正向赋能提高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对风险应对研究领域意义深远。
4 家庭抗逆力理论适用于我国家庭吗?
如前所述,家庭抗逆力理论近年来在我国风险应对领域中的影响势头强劲,但却很少有人质疑该理论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应用的适用性问题。对此,我们拟围绕中西方家庭历史,家庭资源的文化相契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中西方家庭历史
(2)家庭资源的文化相契性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模型中把家庭资源定义为家庭在面临压力时抵御危机的能力,核心在家庭,重点在家庭的力量,但家的概念和结构中西有别,这必然会影响到压力应对。
5 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家庭抗逆力理论自提出以来,经多次发展与拓展,理论解释力不断提升,在风险应对领域也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6 未来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明晰概念与整合模型
第一,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明晰家庭抗逆力的内涵是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首先,定性研究能够捕捉到个体成员对家庭动态的看法,了解危机事件发生时,家庭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以及与其他家庭相比,经历逆境后茁壮成长的家庭有什么特点,有利于准确界定家庭抗逆力概念。其次,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来看,要明晰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就不能仅停留在从微观视角考察家庭层面抗逆力的产生过程,还要从宏观视角考察社区、国家甚至全球等社会生态系统如何作用于家庭抗逆力。因此,未来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厘清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将社区作为切入点,重构社区在家庭抗逆力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并重点关注国家和全球等宏观层面对家庭抗逆力的影响,为后续模型整合工作建立基础。
第二,将家庭抗逆力理论与生态理论以及一些探讨个体压力应对和复原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整合,有益于深化对于家庭抗逆力产生过程的理解。目前以这些理论为指引的实证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结果既有明显重叠,也有被忽视的领域。因此,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在元理论视角下,提出一种整合模型,以便临床工作者能更细致地了解困境家庭的抗逆力。
(2)使用混合研究方法与制定评估体系
首先,提高家庭抗逆力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准确性,既需横断研究明晰家庭抗逆力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也需纵向研究了解家庭抗逆力的产生过程。因此,未来研究可综合横断和纵向研究各自优势,采用更多混合方法提炼困境中家庭的抗逆力表征系统。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为每个家庭确定至少三个时间点上特定变量的家庭轨迹:危机前、危机时和危机后,然后根据家庭对这一变量的作用方式对家庭抗逆力情况分类,逐步实现对家庭抗逆力的动态评估;二是进行跨代的长期纵向追踪,着重考察家庭抗逆力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其次,近年来家庭抗逆力评估工具虽不断丰富,但工具的适用群体、稳定性和有效性有待检验。对此,未来应制定科学的家庭抗逆力评估体系,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不同类型困境家庭编制专项评估工具,以满足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的需要;第二,以有无特定逆境为划分依据,编制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综合评估工具,以促进同类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
(3)家庭抗逆力理论的中国实践
第一,强化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是未来亟待深入的一个研究方向。首先,家庭抗逆力理论切合中国重视家庭的伦理文化,而且社会转型也使得中国家庭在发展特征方面与西方家庭呈现出一些相似性。其次,中国有着悠久的“家”的历史和实践经验,但缺乏“家”的理论研究,家庭抗逆力理论可以给我们建立自己的“家”理论提供一些启示。因此,家庭抗逆力理论虽是西方理论,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抗逆力理论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家庭既是一个社会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同文化下的家庭所承载的社会作用也不尽相同。这提醒我们,家庭抗逆力理论的中国实践既不能不加思考地将西方某一理论“奉为圭臬”直接照搬,也不能“故步自封”过分亲近本土文化而降低了对异文化的敏感度,导致对当下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衍生出的新兴问题缺乏解释力。只有将中国的“家”实践经验与西方理论有效结合,“西学中用”才能相得益彰,既促进该理论的发展,也有益于中国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建立。
总之,在心理学领域,面对西方多种理论,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引介,但就是不发展自己理论的“怪圈”。尤其是“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已延续千百年,根植于此构建出的家庭抗逆力理论体系才更有生命力和解释力,才更能体现东方哲学对当代世界的贡献。
文献来源:
安叶青, 七十三, 曾小叶, 金童林, 曹呈旭. (2023). 家庭抗逆力理论在风险应对领域的应用:演变、价值及挑战. 心理科学进展, 31 (3), 428-442.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PDF)
FOLLOW US
近期课程
1
、
盛晓春 | 第三届系统式家庭治疗两年项目
2
、
盛晓春 | 系统式家庭治疗网络督导班
3
、 林祺堂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网络督导
4
、 林祺堂 | 第六届叙事疗法连续培训项目
5
、 辛挺翔 | 机式访谈(MI)连续培训项目
6
、
王建平团队 | 第八届 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项目
若喜欢,点个“赞 ” 或者“在看 ” 再走吧~
网址:关于家庭抗逆力理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6763
相关内容
关于艾灸,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家庭抗逆力理论在风险应对领域的应用:演变、价值及挑战
关于智慧生活,你想知道的细节都在这里~
关于家电以旧换新,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保姆机器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关于智能家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关于家庭急救,你需要知道这些
关于“心理咨询”,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关于健康空间与WELL标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饮食与过敏: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