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极简生活

发布时间:2025-09-17 23:08

《瓦尔登湖》梭罗的自然哲学散文,提倡简单生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籍推荐#

在山清泉水 评论 瓦尔登湖 5

2024-01-12 16:58:44 已编辑 湖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20世纪50年代,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瓦尔登湖》才被人们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既深邃又具有超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

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部伟大作品,它对物欲生活的摒弃,崇善拥抱自然,在极简生活追逐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主题,仍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共鸣。

梭罗生动的描绘了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独立又悠闲的生活,字里行间里渗透着对“人类价值体系的反省和批判”,远离尘嚣,全身心的融入大自然,寻求一片心灵的净土,升华灵魂。

“不要给我爱,无须给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需要的只有真理。”

这部作品,诞生于19世纪美国工业高速发展时期。在人们都在追名求利的时人,梭罗反其道而行之,离群索居,隐居在瓦尔登湖——

他应地取材,自建木头屋、种豆做面包果腹、睛时在树林中漫步、赏湖、观鸟;下雨时,他木屋中读书、写作,或在门口观雨放空自己;日升而起,日落而息。与农人的生活别无二致。

在孤独中追求淡泊,在淡泊中追求深刻。

第一篇《俭朴之道》是这本书的精神主旨,后继的篇章中,梭罗记录了自己日常生活的物质花费、自己的思考和自然生态景观。

文字优美简洁,富有音韵感,有别于维多利亚中期的散文风格。获赠“美国自然随笔之父”的雅号。

梭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超验主义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同时提倡亲近自然、回归本心,简化生活。

这部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瓦尔登湖》可称为是梭罗超验主义思想的实践之作。

他在采访中曾谈到,他并不鼓励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去山湖中隐居,远离人群,而是当一个人拥有宁静的心智时,无论他栖居何处,只要心静,极简生活在哪儿都能做到。

看来,美国的梭罗,与写下“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中国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这部著作中有多处引用《论语》《孟子》《孙子》《吠陀经》的警言嘉句,足以说明梭罗对东方哲学思想的熟稔。也让我们读起来颇感亲切。

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二年零二个月后,回归人群过着简朴的生活,持续写作,直至去世,享年45岁。

有人说,梭罗厌人、喜欢孤独。

其实,这样看则有失偏颇。

他并不反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享受,而是主张人们要有所节制。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腾挪出更多的精神空间,让心灵得以放松,向内更多地探索自己在“精神上的旅程”,开辟“思想上的新航道”。

红尘滚滚,每个人都可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在小小天地中,自我疗愈、自我成长。这就是这部伟大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网址:梭罗《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极简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8699

相关内容

青电书帏|远离尘嚣,探索内心的深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梭罗的极简生活
《瓦尔登湖》:一场极简主义的生活实验
论梭罗《瓦尔登湖》中的道家精神
【原创】《瓦尔登湖》:一场极简主义的生活实验
《瓦尔登湖》:梭罗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度思考
人到中年,我终于读懂梭罗和《瓦尔登湖》
走向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道德精神家园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docx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
从《瓦尔登湖》浅析梭罗的内心重建、生命思考以及生活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