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科普 | 帕金森患者DBS术后居家指南:把“脑起搏器”调成生活“舒适档”

发布时间:2025-09-18 14:08

帕金森氏症患者要多进行脑力活动,以增强大脑记忆力。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帕金森氏症#

做完DBS(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不少帕金森患者会松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被震颤、僵硬“绑住”手脚了。

但术后居家护理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像给身体装了个“精密仪器”,得慢慢摸清它的“脾气”,才能把生活过回“顺畅模式”。

先搞懂:

DBS术后,身体在“适应新伙伴”

DBS手术是在大脑特定部位植入电极,再通过胸口的“脉冲发生器”发送信号,帮大脑“稳住”异常的神经活动。术后1-3个月是关键的“调试期”,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调整参数——这时候可能会有手脚有点“麻”、感觉“力气没跟上”的情况,别慌,不是“机器出问题”,是身体在和这个“新伙伴”磨合。

居家护理:3件“小事”比吃药还重要

(1)护好“脉冲发生器”:它怕“压”也怕“撞”

胸口的脉冲发生器(像个小手机大小)是“核心指挥部”,日常要特别注意:

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或系太紧的腰带,避免挤压到设备。

避免剧烈运动(比如快跑、举重),但散步、太极这类温和的运动可以做,反而能帮身体恢复。

另外要记好“设备小本本”:医生调试的参数、设备的型号、电池更换时间,万一有不舒服,这些信息能帮医生快速判断。

(2)吃药别“任性”:DBS不是“停药开关”

很多患者以为做完手术就能停药,其实不是——DBS是“帮药物减负”,不是“代替药物”。术后吃药要:

严格按医生说的剂量吃,别自己减药、加药。

每天定好闹钟,比如早餐后、晚餐前,别漏吃。

如果吃药后感觉头晕、恶心,别慌,先坐下来歇会儿,然后及时告诉医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3)康复训练:每天10分钟,比“躺平”有用

术后康复不用“大动干戈”,日常在家就能做,关键是“坚持”:

手部训练:拿个弹力球,每天捏10-15次,或者慢慢系扣子、叠衣服,帮手指恢复灵活;

步态训练:在客厅里走直线(可以用胶带贴条),每步走稳,避免“小碎步”,走的时候可以数“1-2-1”,帮身体找节奏;

平衡训练:扶着椅子,慢慢单脚站3-5秒,再换脚,练平衡能力,避免摔倒(旁边一定要有人看着,安全第一)。

这些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坚持1-2个月,就能明显感觉手脚“利索”多了。

常见小疑问:别自己吓自己

Q

手机、微波炉会影响设备吗?

A

普通家用设备(手机、微波炉、电视)没问题,但要注意:别把手机长时间放在胸口(比如揣在靠近脉冲发生器的口袋),接电话用另一只手,保持10厘米以上距离就好。

Q

术后睡眠不好怎么办?

A

睡前别喝浓茶、咖啡,可以用温水泡脚,或者听点轻柔的音乐。如果还是睡不着,别自己吃安眠药,告诉医生,可能是参数需要调整,或者需要开点助眠的药(医生会选对身体影响小的)。

Q

突然感觉震颤变重了,是设备坏了吗?

A

先别慌,可能是参数需要微调,或者最近没休息好、漏吃药了。先按平时的方式吃好药、歇一会儿,如果还是没改善,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不用急着跑医院,很多情况电话里就能初步判断。

术后生活,也能有滋有味

DBS手术不是“终点”,而是帮你重新拥抱生活的“起点”。居家护理不用追求“完美”,每天做好“护设备、按时吃药、练10分钟康复”这三件事,慢慢适应,就能逐渐找回以前的生活节奏——比如帮家人摘菜、陪孙子玩积木,甚至重新拾起以前的爱好(比如画画、下棋)。

如果过程中有不舒服,别自己扛着,家人的陪伴和医生的帮助都是你的“后盾”。相信只要耐心磨合,这个“脑起搏器”会成为你生活里的“好帮手”,让日子慢慢回到“舒适档”。

文 | 神经外科 李丽

网址:仁济科普 | 帕金森患者DBS术后居家指南:把“脑起搏器”调成生活“舒适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0917

相关内容

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胡盼:帕金森病患者护理策略:改善生活质量的五大措施
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指南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护理指南:如何提升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老年帕金森饮食注意要点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家居环境改造
帕金森病患者的居家生活指导
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全攻略
帕金森吃什么食物最好 10大适合帕金森患者的食疗食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