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区为何成了Z世代新据点?

发布时间:2025-09-18 17:20

社区广场舞成为了许多老年人享受生活的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社区文化#

清晨李家村东院小区老人们八段锦的拳风未歇,夜市的霓虹已点亮3511文创园的锯齿形厂房。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里灯光次第亮起,油泼辣子的香气里升腾着人间烟火。从苏式筒子楼到网红打卡地,六〇年代老旧小区与年轻人市集同框,两种时空在此奇妙重叠。

在国营毛巾厂喝精品咖啡是种什么体验?老厂房如何用“轻投入”撬动百万人流?当十三朝古都遇上Z世代审美,西安这座城市正用“留记忆、补功能、引业态”的三重奏,在“刷新城市颜值”与“厚植民生温度”的双向发力中,诠释着城市更新的“反差萌”经济学。当工业风与ins风混搭,这些老厂房正在集体“逆生长”,用创意针线缝合古今,让城市褶皱绽放新颜。

情绪解药+新潮体验

创意市集“圈粉”年轻人

“晒”赶集照片、发赶集视频、享赶集乐趣……时下,文创、非遗、萌宠、美食等各类新型集市,正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回归城市生活中心,并逐步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群体。

“没逛过西仓,不算真正到过西安!”近期爆火社交平台的西仓市集文创公园,凭借“老城烟火X新潮气息”的反差感吸粉无数,不少年轻人特意赶来,就为沉浸式感受这份独属于西仓的“新旧交融”氛围,解锁西安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图片

图源:西仓市集文创公园

回溯过往,西仓来头不小。它原是明清时期的官府粮仓“永丰仓”,历经百年变迁,从储粮重地慢慢演变为西安城内数一数二的二手交易市场。如今,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不断加以创新,在保留烟火气息、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等基础上焕新升级为多元化文创空间,成为城市新名片。

走进西仓市集文创公园,百年前的红砖瓦墙依旧矗立,屋顶的木梁历经风雨洗礼,仍稳稳托住老粮仓独有的厚重与沉稳,旧日的肌理分毫未改。可当目光向内探寻,却会被眼前的新潮景象惊艳,错落分布的创意小店摆满巧思满满的物件,手作摊位上陈列着匠人亲手打磨的饰品与器物,艺术展览的作品更添几分文艺气息。

图片

“这里让人感觉很温暖,特别有烟火气,而且还能感受到新旧交融的奇妙氛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刘婷说道,复古的家居装饰、充满年代感的旧物,就像一块块时光拼图,她经常会来淘选一些小物件,而潮流的展览更是吸引她频频打卡西仓市集文创公园的重要因素,因为每次都能发现新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走访发现,城市更新后的西仓市集对年轻人来说,已不再单是简单的买卖场域,而是承载城市记忆、激发社群活力的流动舞台。

“我的爱好比较小众,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但在市集能找到同频的朋友。”05后自媒体博主王凯悦表示,在市集里,大家围绕着共同喜爱的事物交流看法、分享心得,那种共鸣是在其他地方难以体会到的。而且,同好们还会互相推荐一些自己发现的小众宝藏店铺和活动,这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院一策+内外焕新

“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老城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和居民生活的空间,往往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人口密度过高、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等问题,居民生活质量亟待提升。而城市更新就是推动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微改造,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老宅新生”的幸福。

图片

图源:中铁一局

“家还是这个家,但改造完成后感觉焕然一新,现在,每天吃完饭还可以和老姐妹来院子里散散步。”站在整洁开阔的小区院子里,李家村东院小区的张奶奶笑意盈盈地说,她在这里一住就是近二十年。以前院子里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绿植也杂乱无章,大家都不爱在院子里活动,现在地面修缮得平坦又干净,还铺设了颜色醒目的健身步道,好多老伙伴们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而且,小区的楼道里也都安装了老年人可借力上下的助老扶手,上下楼也更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李家村东院小区原为中铁一局职工家属院,作为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足、无物业服务管理、停车难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内部共有10栋多层建筑,居住着418户5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改造中,社区坚持“内外兼修”,不仅让老房“换上”了新装,还在楼道照明、适老化加装等关系到居住条件的实际问题上下足“绣花”功夫,真正让老旧小区从“面子”到“里子”都焕发出新活力。

图片

图源:中铁一局

莲湖区西举院巷37号院小区改造亦是如此。小区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原本道路破损严重,绿化杂乱无章,公共设施也大多陈旧不堪,居民生活体验较差,环境品质每况愈下,不少小区的原住民无奈之下选择搬离。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对小区的道路进行了全面修整,规划了清晰的停车位,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对小区的绿化进行了重新设计,昔日杂草丛生的门球场,现在打造成了美观宜人的小区花园。

居民毛阿姨感叹道:“小区环境变好了,居住舒适度也大大提升,而且楼下就能健身、休闲,和老邻居们聊聊天,社区还定期组织各类文娱活动,感觉日子都有滋有味的。”

精塑“IP”+多元业态

老厂房实现“跨界重生”

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但在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浪潮下,那些曾作为城市骄傲的、承载着工业文明辉煌的旧厂房,渐渐成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下、空间利用低效的“城市锈带”。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市内多家昔日沉寂的工业厂区正以文创产业园的新身份,成为被追捧打卡的“新地标”、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图片

曾经的西安市平绒厂,演变成如今的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陕西钢厂焕新为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华丽转身成了时代文化公园;西安灯泡厂也即将革新成“长安时间·西安灯泡厂”。从工业废墟到城市“生活秀场”,我们看到在城市更新中,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重新焕发生命力,市民消费的热情持续高涨,选择也越来越丰富。

踏入际华 3511文创科技园,“毛巾厂”的字样还保留在厂房墙壁上,如今这里却已是年轻人扎堆的潮流开放式街区。

基于基础的生鲜、花鸟虫鱼销售,际华 3511文创科技园通过“复合业态+多元品类+社交空间”的形式,保留原工厂低密苏式厂房、锯齿形采光天窗等工业遗迹,积极引进多元化、年轻化、富有文化属性的新业态,形成了复合型生活空间。vintage店、甜品店、咖啡店、酒肆茶馆沿街开设,接地气的快消门店琳琅满目,甚至还打造了专属叁伍壹壹IP“花先生和鱼小姐”。

图片

“一进入口,就能看到成片的花店聚集区,我今天买了一束14元的粉荔枝玫瑰,还有9.9元的满天星,实惠又新鲜。”正专注挑选鲜花的周媛媛一边向记者展示手中的花束,一边介绍道。她坦言,原本周末是特意和朋友来园区吃“黔驴十二道菜”的,没想到刚踏入园区,就被眼前的花店吸引,索性先停下来挑选了心仪的花束。

图片

时代文化公园同样惊艳。自项目试运营以来,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众多商户陆续入驻,持续丰富业态。园内巧妙利用了“时区”概念,划分出了“十二区”“西五区”“东九区”“时间胶囊”四大区域,从微醺小馆、潮牌买手店到特色餐饮一应尽有,品类丰富度高。

此前,陕西文投天资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香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造时光文化公园时,始终秉承“不搞大拆大建”的铁律,并提出了轻投入、重运营的理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

“项目全面建成开放后,预计年客流量将达到约3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3.5亿元,增加税收约1000万元。同时,项目将提供不少于1000个就业岗位。”严香翠对时光文化公园未来的运营充满了信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老社区为何成了Z世代新据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1407

相关内容

年轻人如何搞钱?《2024 Z世代投资理财行为报告》展现理财新趋势
守正出奇,重焕生机:当老字号遇上Z世代 – McKinsey Greater China
消费新力量 年轻新态度——Z世代消费行为分析与思考
Z 世代健康消费新态势,或成市场新机遇?
Z世代会为这样的“绿色”买单
新时代消费者画像:Z世代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消费行为研究
Soul发布《2024 Z世代新兴趣报告》:Z世代平均因兴趣爱好认识5.8个新朋友
为兴趣买单的Z世代,到底图什么|新“趣”势洞察
傻瓜相机、老式衣服:Z世代的复古潮流
Z世代消费者行为分析:如何洞察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