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超人”时代已来!万物智联开启新篇章,千行百业尽显“国内数字新活力”
学习编程,开启数字娱乐新篇章 #生活乐趣# #新兴兴趣#
截至去年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上年末净增3亿户;代表“物”连接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比已达50.3%。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物超人”时代,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物超人”对我国移动通信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规模发展的“爆发点”已经到来,更将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现状如何?“物超人”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移动物联网络
移动物联网,即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加快构建。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量化指标。2020年,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等。
去年9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围绕智能家居、网联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生活智慧化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应用,智慧消防、环保监测、智能表计等领域的治理智能化应用,征集优秀案例,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
专家表示,在政策支持指引、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在网络能力、应用发展和产业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移动物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环节,国内企业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形成。目前,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比例已经超过7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实现高中低速协同组网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6.98亿,在连接规模和“物超人”比例上远远高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此外,技术创新方面,自2015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建设方面,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芯片、模组、终端出货量等方面全球领先。
余晓晖认为,实现“物超人”,标志着我国正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发展,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爆发的重要时间节点,进入“迈向百亿物联”的新时代,开启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意味着移动物联网的价值将不断凸显,开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物联网“无处不在”赋能千行百业
家庭水、电、气远程管理是移动物联网应用最广的领域。在济南能源集团燃气综合运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燃气管理平台能实时查看管理全市近50万块物联网燃气表。物联网燃气表内置通信和计算控制模块,具有数据传输和分析功能,能自动采集数据,实现远程抄表、实时计费、在线充值、自动报警、远程控阀等多种功能。
江西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今年启用了生态农林监测系统,系统的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的铜、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及时发布预警。基地还同时配套了水肥一体、智能气象、病虫害防控、产品溯源等物联网设施,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实时监测空气湿度、病虫害、土壤酸碱度等指标。
在江苏无锡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这个叫作“超眼”的物联网系统,让车辆和道路能够互相感知交流。“超眼”集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传感器于一身,在行驶中通过自主探测和云端下发的实时交通数据,车辆能提前感知红绿灯信息、行人、交通标志和其他交通工具,主动引导车辆及时响应,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在贵州安顺,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点距离远,巡检人员联系不便等难题,中国移动与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和对讲”可视化指挥调度巡检系统。“和对讲”可提供无距离限制、低时延的语音对讲和超高清视频回传服务,实现了沟通调度的即时性和统一性。通过终端定位功能,还能获知工作人员实时位置,方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增派支援。便捷的对讲通话和实时视频回传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高速公路现场情况,提升了应急问题处理效率。
在江苏连云港,中国移动打造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赣榆区16所养老院正式上线。该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助力当地民政部门随时掌握全区老人的健康信息、需求信息,满足老人在安全照护、紧急救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养老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精准化,精准推进“城市10分钟、农村20分钟”养老圈的建设。
在甘肃,中国移动联合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配合当地药监局“明厨亮灶”政策文件指导要求,通过“千里眼”平台助推全省社会餐饮、学校或药店等小微企业可视化监管。中国移动将“千里眼”平台与“甘肃陇上食安”App进行对接,将“千里眼”高清视频推送至药监局监管平台。“千里眼”监控设备具有防尘防油污、高清可转动、语音双向对讲的特点,目前已在甘肃省接入3万路。未来,“千里眼”将继续支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为食品安全贡献力量,切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基于5G技术的物联网运用正在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物联网正推动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也迎来了巨大改变。
“三方向”转型激发新动能
根据GMSA预测,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支出约占世界支出规模的四分之一,占比将占世界首位,物联网在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物联网产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方面,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大力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工业等新应用场景的出现也为物联网产业带来了市场活力,催生了大量终端设备需求。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物联网已经被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的5G技术拓展了物联网,使得物联网的运用场景更丰富。”业界认为,移动网络不仅能够助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还将推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水务等应用普及,使传统基础设施更智能、更高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移动物联网大致可以分为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个方向。在产业数字化方向,移动物联网助推智慧工厂、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在治理智能化方向,移动物联网在智慧消防、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落地,提升动态感知、风险预警、科学决策能力;在生活智慧化方向,移动物联网为更多百姓带来了线上问诊、老幼照看、智慧出行等便捷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大力拥抱以移动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移动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提速,一些千万级应用开始涌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NB-IoT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7个百万级应用。
“物超人”时代的开启,有望“重新定义”移动通信产业。移动物联网将成为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动能。
文章来源: 淮南瞪羚产业园,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锵锵通信,光明网
网址:“物超人”时代已来!万物智联开启新篇章,千行百业尽显“国内数字新活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6752
相关内容
天翼数字生活公司亮相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 AI赋能开启智联万家新篇章“万物互联,一呼百应”:格力开启智能家居发展新篇章
万物智联,以移动物联网之名,开启民众生活新篇章
工信部全力打造智联新时代: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中国移动力推“AI+”行动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开新篇
迸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中国移动构筑智慧“物超人”
万物互联,一呼百应”:格力开启智能家居发展新篇章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产业重心加速迈向“物联时代”
数字新经济,云开看未来丨万物智能,生活将更美好
长安启源:引领数智新时代,缔造未来出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