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古代是如何进行图书的维修保护的?
如何进行电子设备的保修和维修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消费知识#
无论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图书,总有虫蛀、水湿、霉烂、破损等情况发生。发生了如果置之不管,就会每况愈下,最后无法收拾。所以很早以前人们就懂得及时修补图书,以延长图书的利用寿命。关于古书的修复,归纳起来大概有去污、修叶、溜口、补洞、粘裂、托裱、镶衬、接脑、装订等主要程序和方法。
书被墨水、油脂及其他东西弄脏,修复时需要先行去污。去污通常所用的方法有洗书、冲水、划水、漂洗等。所谓洗书,是用铁盆、铁锅等盛水加碱煮沸,然后持七八页书叶,以一端先放水内来回摆动,进行刷洗。一端洗完再洗另一端,几叶洗完再洗另几叶,直至全书洗完。所谓冲水,是在盆内斜放一块木板,板上铺一张呈文纸,将拆开的书叶依次错落地排在木板上。以壶盛水略放些碱,煮沸,然后由上而下地慢慢冲洗书叶旁,用干净毛笔蘸水将污迹划湿,稀释污点,随水洇开。所谓漂洗,是对污迹较深较重的书叶,用漂白粉水漂洗,以达去污目的。
修补书叶,是古书修复中最基本的工序,补洞、溜口、粘裂、托裱,乃至于镶衬等,都应包含在修补书叶工序里。古书被虫蛀蚀,虫洞或上下直穿,或蜿蜒曲走,都需补填。补洞是修书的基本功。将书叶打开,无字背面朝己,然后左手擎薄绵纸,右手擎干净蘸浆水的毛笔,将绵纸一角铺于洞上,以湿笔一点,马上用中指按住湿纸,左手则拉回绵纸,湿纸便断补在穿洞处。每个洞都如此地补完,补洞工序就算完了。有时洞如筛底,无法一个一个地修补,便采用整纸托裱的方法,使之洞补叶牢。古书合叶装订,书口容易断裂,所以溜口也是基本工序。如果整张书叶托裱,自然书口也就溜了。如果只是书口断裂,就得专门溜口。溜口与补洞差不多,以薄绵纸和稀浆糊粘溜。如果是书叶破裂,则粘补便要些技术了。《齐民要术 杂说第三十》说:“书有毁裂,‘丽刂’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叶以织补,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裂若屈曲者,还须于正纸上逐屈曲形势裂取而补之。若不先正元理随宜裂斜纸者,则令书拳缩。”这段话描写得十分入微,反映出五世纪时人们对于补书叶正反两方面经验已十分丰富。
镶补有两种办法,一种以整张与书叶宽窄相同,而又高出书叶天头地脚的折叠白纸衬入书叶合页中;一种以白纸裁成宽条,在书叶背面天头头地脚接镶,使白纸余幅亦高出天头地脚。这两种镶法都能产生黄色书叶如同镶嵌在白色玉版上的效果,所以称为“金镶玉”。又由于镶衬书叶,如同衬纸窗袍带套,所以也称为“袍套装”。这种修补,使书叶在置放或翻阅过程中都不至于受到磨损,堪称修补良方。
书册历久,多次装切,书脑余幅变窄,再装就会吃线里,翻阅吃紧,不利于图书保护,所以又有接脑之法。所谓接脑,就是将书叶右边接出新纸,将书脑加宽,而后再行装订。这种技术貌似简单,实则要求工艺极高。因为接缝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四层,加大厚度。而书脑与书叶仍是两层,薄厚不一,不成体统。必须妙手粘接,才会天衣无缝。
内容摘自:李致忠,《中国古代的图书保护》片段;转载出于分享目的,如侵联删!【往期精彩内容】
造成照片档案的损坏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酸性纸?致使纸张退化泛黄的原因? 干货:古旧字画破洞后的修补修复方法 古籍、古书画等纸质艺术品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网址:揭晓:古代是如何进行图书的维修保护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0314
相关内容
古籍修复师书市现场揭秘: 修复背后的“十八般武艺”如何修复古书,古籍修复导则?
浅谈古籍的修复与保护
陕西省图书馆成功修复《古今图书集成》
原故宫古书画修复师,教你书画的保存与修复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 合力赓续中华文脉
我在上图修古籍:古籍修复师是一项怎样的工作?
古籍书的修复目的及原则
古籍是如何修复的?
保护修缮进行时,看千年古刹如何重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