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我到树林里居住,是因为我希望活得更为从容不迫

发布时间:2025-09-21 16:24

为什么牙膏不放在冰箱里?因为那样它就成冰激凌了,我们还是希望牙齿保持洁白。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接地气笑话#

梭罗:我到树林里居住,是因为我希望活得更为从容不迫

王一杰 河南文艺出版社

《瓦尔登湖》| 河南文艺出版社 | 2023年4月

译者序

如果有哪本书可以让我们在纷繁世事中暂时挣脱出来回归平静,我想梭罗的《瓦尔登湖》应该是其中之一。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所生活的时代,美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金钱和享乐的欲望愈加膨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往往被忽视。为了获取更多财富不断向大自然贪婪索取,开采有限的自然资源,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大面积的森林消失,机器的轰鸣声替代了鸟儿的啼叫声。

1845年,梭罗选择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远离尘世和喧嚣,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湖畔,伐木造屋、耕种采摘,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

这本《瓦尔登湖》便是梭罗湖畔生活的经历见闻和人生感悟,成为了他不朽的代表作。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他提倡回归本心,认为人应该活得更为简单和质朴,物质方面的需求越少,越容易获得幸福快乐和轻松愉悦。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

梭罗

关于为何要独自去瓦尔登湖湖畔,梭罗通过《我栖身何处,又为何而活》回答道:“ 我到树林里居住,是因为我希望活得更为从容不迫,只面对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看看自己是否能学到生活需要教会我的东西,而不是在面临死亡时才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梭罗并非是消极的隐居者和天生的隐士,也并非抱着出世的态度与世隔绝,相反,他是在实践虽然孤独但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

梭罗认为,人生要超越物质和金钱的束缚,他想要寻找的,是生活可以节俭到何种地步并且同时不失乐趣和品质。

梭罗从极为简朴的湖边生活中感悟到:“ 一个人如果自信地朝着他的梦想前行,努力过他想象中的生活,他将会在平常的时刻里遇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在他看来,湖畔生活虽然物质简单但精神富有,在自然的怀抱中倾听自然所带来的启示,体验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梭罗看来,沉溺于物质享乐的人是可悲的,无暇抽出时间、精力和心灵进行沟通,失去了宝贵的心灵安宁,成了物质和欲望的奴隶, 他们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用于赚钱,却在最没有价值的时间里享受那么一点点尚且存疑的自由,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生活。

在湖畔,梭罗的生活虽然极简但并不孤独,在与自然万物相处的过程中也不感寂寞。在他看来, 孤独与否不能用人与人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来衡量,而取决于人的内心。

在梭罗看来,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优于那些忙于社交和消遣娱乐的人,因为生活本身就变成了消遣,并且一直保持新奇感,像是一出没有结局的多幕剧。

梭罗对大自然亦充满了敬畏之感,他把大自然比作曾祖母,大自然中的一切,森林、湖泊、沼泽、花草和动物等为梭罗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不仅能给人审美上的享受,还能给予人心灵慰藉,哪怕是可怜的厌世忧郁的人,也能在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温柔的伙伴。

大自然仿佛是梭罗的自由王国,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他在这里感受日升月落、四季更迭、寒来暑往、草木枯荣。

正因为敬畏与热爱,面对大自然被破坏,资源被肆意攫取,梭罗表达了担忧和愤怒。他认为,人们对物质和财富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态的严重破坏。伐木工人让湖岸变得荒芜,鸟儿失去了栖息的树林,再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唱。

梭罗提倡保护生态,他花了大量笔墨批判破坏自然的人,他对穿行在瓦尔登湖湖畔的火车极为反感,把火车比作铁马,认为它震耳欲聋的嘶鸣声扰得全镇不得安宁,把泉水弄得浑浊不堪,把瓦尔登湖岸边的树林都吞掉了。

除了简单质朴的生活,梭罗还倡导阅读以丰富精神世界,在他看来,书籍是世界的珍宝,是世世代代最完美的遗产。梭罗提倡人们像哥伦布一样去探寻自己内心全新的大陆和世界,构建诗意的精神世界,开拓新的思想通道, 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统治者。

阅读这本书,我们跟随梭罗一同欣赏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可以获得审美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感受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亦能寻求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安宁。

虽然瓦尔登湖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梭罗用他细腻优美的笔触、独到细致的观察和冷静深入的思考,使这本书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每每读来,这些静谧安然度过的时光,仍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和世事的感悟,使他们感受到自然的清新芬芳,感悟到世间万物的美妙。

现代很多人受困于工作、生活和各种物质需求,长此以往忽略了精神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以安慰焦虑不安的情绪。

它让我们能够从繁杂世俗中挣脱出来,从日常小事中洞察到乐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洗涤后的心灵即便处在孤寂中,也不会感觉到孤单无助。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总显得忙碌,因此,我们总觉得需要除去一切冗余去享受生活本身。

常说要极简生活,可是要以何种方式在保持内心丰富的前提下把生活过得简单一些?在被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的当代,《瓦尔登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提倡极简生活、回归自然的今天,要如何去实现自我净化并追寻理想生活?

这本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注:《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著,柳鸣九 主编,王一杰 译,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本文标题为小编所拟。

王一杰,河南省鄢陵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201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发表论文及译文数篇,其译作《瓦尔登湖》深受柳鸣九先生的肯定。

责编 | 熊丰 责校 | 张丽

审核 | 方劲锐 排版 | 陈萱庆

网址:梭罗:我到树林里居住,是因为我希望活得更为从容不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1131

相关内容

人到中年,我终于读懂梭罗和《瓦尔登湖》
人之所以能感到幸福 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 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梭罗的极简生活
【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简单生活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
梭罗:极简主义,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智慧
论梭罗《瓦尔登湖》中的道家精神
大自然家居和护林人一起“为地球充植” 以实际行动守护荒漠
梭罗简单生活理念及其当代意蕴.doc
从《瓦尔登湖》浅析梭罗的内心重建、生命思考以及生活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