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丨《给孩子的写作课》

发布时间:2025-09-23 10:15

鼓励孩子在阅读后写读后感,锻炼写作能力。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亲子生活互动# #亲子阅读#

叶圣陶

《给孩子的写作课》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教育家、作家,有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语文”一词的创造者,被学界尊称为汉语大师。

叶圣陶致力于规范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标点、修辞等,编纂和规范了汉语拼音方案,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如今我们作文和说话的方式。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稻草人》《记金华的双龙洞》《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多篇文章都入选了中学教材。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写作就是把生活中所思所想,通过纸笔写出来,发表出来,是一个提炼思想的过程。”

写作讲究的是“立诚”,必须探到根本,探 究思想和情感。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发抒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

写作需要一个认真的态度。认真就是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一件 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 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 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 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需动手写作,你就可以以这些为范围。其次,写什么要竭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写出来,这也是认真。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生活“,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1. 训练思想

杜威一派的见解:

“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的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一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些。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

理解顺序是:困难的境地,指定困难之点在什么地方,假定种种解决困难的方法,把每种假设所含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假设的谬误,使人不信用。所以,训练思想可以归根到多积累经验,也就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做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所谓经验,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有一种观察的态度。

2. 培养情感

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它能引起种种机会,使我们留意观察,设法试证,以获得经验;它又在前面诱导着,使我们勇往直进,全心倾注,去享用经验。它是黏力,也是热力。

反过来,要想培养情感,也得从经验、思想上着手。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

所以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

带着思想的深度和深厚的情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自然就会多了一双更加敏锐的眼睛。这样的观察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写作。

如何去写作?

1. 想清楚再写

在开始写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想清楚再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人家能充分了解我们的意思,自己也满意。想要想清楚,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需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从读者的方面着想是不是够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

也有一种情况,是自以为想清楚了,实际可能没想清楚。这时候就会边写边想,边想边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假如把它看成草稿,再加上增删和调整的功夫,也未尝不可。但是很多时候,对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懒得做太大的改动的。因此,靠事后改动,很可能不及事先通盘考虑的好。

在想的时候,可以用写提纲的方式,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尽不仅在写作方面。想清楚再写下来的东西,还不能说保证可靠,得仔细看几遍,加上斟酌推敲的功夫。因为打了提纲,所以,已成之局的“局”基础好,大体上不会错到哪里去。

写好后,斟酌推敲的时候,可以遵循“上口”与“入耳”这个法则。“上口”就是说的方面,“入耳”就是听的方面。写的文章要禁得起说和听的考验。这里很好理解,我们会去读书,也会去听书。写的东西要考虑到朗读出来的效果,所以,要写得便于听。

稿子写完,念几遍,看看是不是能够读,一顾到读,恐怕又会改动很多地方。

2. 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写东西要有所为,要把所为的都列举出来,那是举不尽的。总的来说有两项,一项是有什么要通知别人,一项是有什么要影响别人。假如什么也没有,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通知别人,就是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别人,让别人也知道。影响别人,就是把我所相信的告诉别人,让别人受到感染,发生信心,引起行动。

想要写得准确,首先还是前面提到的,我们要做到“立诚”。写自己的真话、实话,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想要写得准确,就要做到想得准确,照样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是真话。想得不准确,写就做不到“真”和“实”。

除了具有准确性外,还要努力做到所写的东西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鲜明性的反面是晦涩、含糊;生动性的反面是呆板、滞钝。要求鲜明性和生动性,就是要求不晦涩、不呆板、不滞钝。这好像只是修辞方面的事,但其实跟思想认识有关联。总因为思想认识有欠深入处,欠透彻处,表达出来才会晦涩、含糊。这样说来,鲜明、生动跟正确性分不开。

表达准确,离不开良好的语言习惯。这部分的积累可以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语汇和语法。语汇也就是构成语句的单位,是语言的材料。学习语汇最要紧的是了解它的意义。一个语汇的意义,孤立地了解不如从运用那个语汇的许多例句中去了解。如果能取近似的语汇来做比较就更好。平时对于语汇认不清它的确切意义,对于语法拿不稳它的正确结构,平时说话全是含糊其词,似是而非,临时拿起笔来,即使竭尽平生之力,还不是跟平时说话半斤八两吗?

语言表达的习惯也要不断训练,这个习惯是要一点点养成的,坚持才有效果,临时来一下,必然是不能到家的。在经历了一件深刻的事情之后,要迅速记录下来,并反复斟酌、推敲、修改,积累生活的素材,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写作。

~~~~~~~~~~~~~~~~~~~~~~~

关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相关分享:

《风格感觉》阅读分享

~~~~~~~~~~~~~~~~~~~~~~~

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关于读书,我们不能随便乱读,因为一个人太渺小了,没法读完所有的书。所以,对于读的书要精挑细选,挑选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才算是“开卷有益”。当然,能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算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学生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要自己动脑筋,多想想课本里说的现象、方法和道理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想透了,其乐无穷,课本里讲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

学生读课外书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先看序文或者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是好习惯;

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看完,而且果真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

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

关于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有相关分享:

用思维导图来启动大脑

~~~~~~~~~~~~~~~~~~~~~~~

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要理解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的办法之一。说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

读一本书,我们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别人鉴赏以后的心得不一定就可以转变为我的心得;也许它根本不成为心得,而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可是只要抱着参考的态度,听听别人的话,总不会有什么害处。抱着参考的态度,采取不采取,信从不信从,权柄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读书要分精读和泛读。

精读所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更多一些。读之前要先通读全文,必要时进行诵读;对于不会的生字词,一定要翻阅字典,查询的时候多关注字词的使用场景,而不是仅仅知道解释,必须知道这个字词怎么用才算恰当;阅读后还要去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必要的时候和小伙伴讨论所读内容,加深理解。

泛读也是讲究方法的,书的性质不一样,泛读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关注书籍的版本、序目、参考书籍以及阅读方法指导。通常的泛读可以尝试在读完后去回答一些问题,检测自己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

关于阅读方法和能力提升,有相关分享:

阅读分享丨《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

网址:阅读分享丨《给孩子的写作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7189

相关内容

让孩子的写作更出彩 阅读量不能少 3步阅读法培养深度阅读力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10大技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该如何丰盈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时间?
家长该如何给孩子从生活中寻找阅读
书单分享:关于亲子阅读,影响我的那些书
名师分享三个阅读小技巧,助孩子用阅读“抵达世界”
如何规划孩子的寒假阅读计划,并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
家庭教育 |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7个技巧,超实用!(转给家长)
你不能错过的亲子朗读秘诀! | 享·阅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