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专家建议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发布时间:2025-09-23 23:26

戒烟限酒,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防病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健康“第一杀手”,你是否也曾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根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这样的数据无疑让人深思:我们能否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等。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陶剑虹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导致的病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逐渐变窄,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而成为高危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陶剑虹提到,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加上吸烟、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尤其是血脂升高至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往往是个漫长且不易察觉的过程。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陶剑虹建议,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非常重要,此外,减肥、戒烟和适度的运动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人群,更需要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二级预防显得尤为关键。陶剑虹指出,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在5年内复发的风险高达30%至50%。因此,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也不可或缺。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和降压药物等都能显著降低心梗和卒中的复发风险。然而,患者在药物治疗的遵从性上存在较大挑战,许多人在症状改善后就停止用药,但心脑血管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

在陶剑虹看来,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以阿司匹林为例,长期服用能够持续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然而,许多患者因担心副作用而不愿意坚持服用。陶剑虹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剂型,最好选择肠溶片,以减少对胃肠道的损伤,降低出血风险。

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在患病后复发的风险始终存在。陶剑虹提醒公众,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降低疾病风险,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脑血管健康,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网址: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专家建议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8952

相关内容

这份超全的膳食指南请收好!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
专家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
照着这样吃,心血管疾病风险能降低!这几个饮食建议,快快收下~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饮食禁忌
大风降温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10种食物预防心血管疾病!都是哪10种?吃多少?看《指南》推荐
预防脑血管病的日常生活建议有哪些?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发作,怎么办?心血管疾病患者该怎么吃?​
全谷物食品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