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马斯洛的心理成长哲学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书籍#
2019-12-31 15:50:22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实验过程很简单。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前后有653个孩子参加。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而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那么子不教,谁之过?
早在童年,5岁时就可以让孩子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苦后甜。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孩子能不能自律,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第一、父母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如果父母不自律,反而会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
第二、父母的关爱之关重要。这跟家庭经济状况无关,只要父母爱和陪伴在,照样可以培养自律的孩子。如果条件很好,但对孩子缺乏爱和关注,长大的孩子却更容易叛逆。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律需要耐心和投入时间。不是打,不是骂,不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花时间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去解决问题。拥抱和爱抚,亲吻,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第四、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他们将自尊自爱做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五、“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也是自律的基础和前提。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我珍惜。
第六、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
也许,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的自己,过去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摆脱那一段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拼命的工作和努力,钱越赚越多就是想摆脱内心永远的不安和恐惧感,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好在,自我的修炼和成长,慢慢的归于平静和坦然,感恩父母,感恩所有的经历。
也推荐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给大家,认清自己,认清困扰自己的过去,从一个原因论者变成一个目的论者,阿德勒告诉我们你如今是个什么样的人,跟过去无关,只跟你的目标和目的有关,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跟过去和今天都无关,依然跟你的目的有关,我深以为然。
最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足以说明,子不教,谁之过的答案了。温暖有爱自律的父母,或许不用讲太多,也培养不出太差的孩子。父母真心的投入,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珍视这份礼物,并把它送给自己最爱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通过其他渠道去寻找,那个结果非常艰辛,也有可能变成伴随孩子一生的原生家庭的伤害。
263人阅读
网址:《少有人走的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9595
相关内容
你适不适合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老人走鹅卵石路有讲究
三种穷人思维,看懂少走十年弯路
普通人实现内心平静的必修课:《少有人走的路》告诉我们自律是关键
心智成熟 才能少走弯路
扶老人走路有诀窍
智慧出行,让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卫生间装修技巧,有哪些?少走弯路少踩坑!
皖浙线自驾游====这条路少有人知!去皖浙1号旅游公路,可以不走徽州天路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