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读 | 巴黎归来——常书鸿离别法国回到敦煌

发布时间:2025-09-24 05:14

复活节期间,法国巴黎卢浮宫会有特别展览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节日旅行#

巴黎归来

“我的名字不只是一个称谓,它还是一种隐喻和暗示,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生。”

——常沙娜

1931年3月26日,常沙娜生于法国里昂。她的父亲常书鸿、母亲陈芝秀都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留法艺术家。她的名字来自于里昂当地一条河流“La Saône”,后译为中文“沙娜”,是纪念她的出生地、纪念父母留法经历而取之名。在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常书鸿先生为常沙娜所作的一幅肖像《沙娜像》,这便是父亲笔下的女儿形象。

《沙娜像》 常书鸿 1935

46×38cm 油画复制品

常书鸿1904年生于杭州市,1927年赴法国留学,11月到达里昂,入里昂中法大学,后在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并以优异成绩升入油画班。1932年,他以油画《G夫人像》声名大噪,获得毕业作品第一名的成绩。同年,参加里昂全市油画家赴巴黎深造公费奖金选拔考试,并凭借油画《梳妆》获得第一中选,成为第一个以中法大学学生身份得到这个奖学金的中国人,从而得以转赴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

《D夫人像》 常书鸿 1934

150×90cm 油画复制品

1933年至1935年,常书鸿师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伦斯,逐步跻身知名美术家行列,并于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其作品一再获金奖、银奖而被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是首位进入巴黎美术家协会的中国艺术家。在法期间,常书鸿参加了很多艺术活动,于各类沙龙、展览会上多次获奖。油画《葡萄》、《沙娜像》、《裸妇》、《病中的妻子》等被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美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画家家庭》 常书鸿 1933

100×81cm 油画 复制品

巴黎时期的常书鸿,可谓如鱼得水。聚集在他周围有一群当时留法的艺术学子:王临乙、吕斯百、曾竹韶、唐一禾、秦宣夫、陆士文、刘开渠、滑田友、马霁玉、王子云、余炳烈、程鸿寿、郑可等,他们聚集在常书鸿巴黎的寓所,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家学会”,于此谈论古今,畅谈艺术,互通祖国的信息。徐悲鸿和蒋碧薇也曾造访此处。

王临乙爸爸在寓所阳台抱着常沙娜

1935年秋的一天,常书鸿先生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这些图片由伯希和于1907年从中国甘肃省敦煌石窟中拍摄后汇编而成。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他又看到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带回法国收藏的大量敦煌唐代绢画,中国古代艺术的灿烂辉煌使他受到极大的震撼。深思之后,他下定决心离开巴黎,回国并找机会寻访敦煌石窟。

常书鸿在巴黎与朋友合影

(左起王临乙、常书鸿、吕斯百、李有行)

很多人知道常书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但对常书鸿在油画领域的艺术成就认识还是不足的。1927年常书鸿赴法国留学,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法兰西学院院士劳朗斯画室学习就以优秀的成绩取得多次的奖项,可谓是当时中国油画家第一人的代表。回国后受当时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再以人体为表现的主要内容,常书鸿便把表现的主题落在了人物肖像和风景上,寄托着画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切感受和心境。

1943年3月来到敦煌,由于受敦煌艺术的直接影响,让常书鸿在西北的油画创作进入了另一个新阶段。其作品中蕴涵着浓郁的东方意味和装饰风格。1959年,常书鸿任甘肃省兰州艺术学院院长。这期间,他创作的油画肖像、风景、静物大多取材于西北这片广裹的黄土地。鲜明的河西走廊的地域精神风貌,画面并不注重人物结构、比例是否准确,追求的则是一种民族绘画语言的表达风格与民族艺术氛围。1954年在敦煌创作的《蒙古包中》表现的是三个蒙古族牧民烤火的日常生活画面,热烈的色彩和轻松的笔触,使人想到北魏时期壁画的风格手法。

《敦煌农民》 常书鸿 1947

93×70cm 油画

常书鸿受敦煌壁画的启发,在油画创作上追求“民族化”的真实写照。特别在人物处理上,“线”始终依附于“形”,而人物的“形”是在“线”的衬托下呈现出来。画面人物紧抓住西部人的民族特征,造型朴实平和、自然,暖黄的色调设计,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有的氛围,体现出画家对黄土高原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画面人物关系极为讲究,用笔简练而精微,宁静而富有诗意,用线、用色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尤其是色彩处理的纯度掌握,把激动、强烈、精细,这些原本复杂的感情都融入到平和的画面之中。

《九层楼》 常书鸿 1952

102.3×61.5cm 油画

常书鸿到敦煌后创作的“西北油画”展现出中国油画特殊民族化的探索,其表现语言、形式结构、色彩表现、装饰意味都借鉴自敦煌艺术。他的艺术观点和实践及其绘画表现的东方意味、写意性、线面结合的装饰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西北油画创作的民族性表现,具有启示意义。透过他对油画的重新诠释,不只是对他个人,也是对中国西北油画重要的历程阶段。他的油画创作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北题材油画创作,对此后甘肃油画产生重大影响。

(注:以上内容源自展览说明文字)

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16日—2019年9月15日

展览地点

总策划

苏 丹

展览顾问

鲁晓波

策展人

黄炫梓

参展艺术家

常书鸿 常沙娜

项目统筹

王晨雅崔冬晖黄炫梓

策展助理

鲍悦曾皓暐周建娥

视觉统筹

王 鹏 喻筠雅戚秋兰

视觉设计

郭鑫鲍悦

展览设计

喻筠雅郭鑫鲍悦

展览执行

王晨雅兰钰曾义烨

张晓玲贺洪业朱传栋

翻译顾问

曾薇瑄

文本翻译

曾皓暐

行政事务

曾薇瑄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敦煌研究院

西北师范大学

江南织造府研究所

执行单位

北京薪火相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19年8月:8:30-18:00(17:00停止入馆)

地址

公交路线

网址:展览解读 | 巴黎归来——常书鸿离别法国回到敦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9719

相关内容

美誉世界的敦煌艺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常书鸿
甘肃:老照片数字化回归 呈现敦煌百年变化
敦煌美学的时代解码
【2025相约敦煌——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千年飞天舞》——文化传承的理想追寻
敦煌之旅与生活哲学
【敦煌潮流】包罗万象的敦煌,才是当代人复古的潮流宝库
武汉百年“巴公”焕新归来 蝶变新生再现辉煌
文明敦煌— 敦煌风俗
敦煌讲解员班锐:在文化传承中照见自我价值|“有意思青年”高校公益计划

随便看看